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房玄龄

第五百一十六章 好言相劝(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五百一十六章 好言相劝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李二陛下对于“百骑司”的策略所导致。

创立“百骑司”之初衷,乃是集结精锐忠勇之兵卒宿卫皇宫、拱卫京畿,负责帝王之安全,到了后来“百骑司”渐渐发展,李二陛下也意识到身为帝王若是不能以张耳目,极易被臣子所蒙蔽,所以“百骑司”的职责便由单纯的宿卫宫禁,添加了监视百官之职能。

但李二陛下深谋远虑,明白“百骑司”固然可以是帝王之耳目,却也因其特殊的地位发生质变,朝廷任何一个衙门都无法制衡的特权,会时期成为不可操控的庞然大物。

宝剑有双锋,李二陛下铸造这柄剑是为了巩固皇权,却绝对不想其最终成为皇帝与臣子之间无法弥合的一个障碍……

所以对于“百骑司”的权力一直加以约束,最基本的一条,便是严禁“百骑司”发展在关中之外的势力。

……

李君羡的担忧,李二陛下事先自然想过。

不过他并未对此过多提及,只是淡然道:“汝只需盯紧关中之内即可,余者无需过问。”

李君羡心中一凛,忙道:“末将遵命!”

李二陛下摆摆手,道:“行了,暂且退下吧。”

“喏!”

李君羡施礼之后退出御书房,李二陛下一个人坐在那里,命内侍重新沏了一壶茶,放在窗口的书案上,李二陛下则坐在书案之后,慢慢的呷着香茶,心中权衡盘算着。

他又岂能不知这些年关陇贵族们早已经将手伸到了河东、山东、甚至是江南呢?身为关陇的一份子,对于这个利益集团内部的动向可谓知根知底,绝对不会再任何时候予以轻视疏忽。

但是眼下关陇贵族虽然距离分崩离析就只差这最后一口气,却始终咽不下去,一直苟延残喘。

对于李二陛下来说,关陇贵族只要一天没有分裂,便始终是心腹大患,与之相比,山东世家以及江南士族皆不足论,毕竟这两者对于朝堂的渗透、掌控远远不及前者,纵然一时得势,也离不开皇帝或者是太子的扶持,很难对皇权产生真正的威胁。

但关陇贵族绝对不同。

兴一国灭一国、废一帝立一帝这种事不要干过太多,在关陇人的心里忠君爱国的思想极其淡漠,只要对于自身的利益有利,他们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敢干。

之前李二陛下从来未曾想过,关陇贵族会这么快的走到分裂的悬崖边上,事到如今算是意外之喜,若是能够在这个冬天里推着关陇贵族迈出最后的这一步,这个庞大的集团从此之后消失在大唐的政治版图上,他愿意冒一些风险。

征服了高句丽,分裂了关陇贵族,从此之后自己不仅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宏图伟业,更使得朝堂上的各方势力达成平衡,皇权稳如泰山,再往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儿……

饮下一杯茶,李二陛下起身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的花树枝叶枯黄,唯有远处花房内的植物依旧郁郁葱葱。

目光坚定。

东宫。

偏厅之内,茶几上摆了几个精致的菜肴,太子李承乾与杜荷对坐,浅斟慢饮。

杜荷执壶给两人面前的酒杯斟上酒,然后二人对饮一杯,李承乾道:“随意就好,不必拘礼。”

杜荷应了一声,夹了一口菜放进嘴里,咽下之后再次斟酒,询问道:“殿下今日宣召微臣前来,可是有何吩咐?”

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2001:开局拿捏校花
重生2001:开局拿捏校花
奋斗半生,人到中年的张宇突然得知,曾经帮他走出低谷的人在高中时候就已经死了的候,整个人都懵了。原来那个班上美的冒泡,沉默寡言的校花居然是他的恩人。一想到当年对方惨死在他面前,懊悔瞬间充满整个心房。重活
梦想石头
豪门太子缠我上娃综,我吸粉无数
豪门太子缠我上娃综,我吸粉无数
关于豪门太子缠我上娃综,我吸粉无数:蓝紫是霍念北平淡生活里的意外,第一次见她他就对她产生了兴趣。开始他处心积虑步步为营,对蓝紫是他的这件事势在必得,可后来他让她失望了,她转身离开,不再和自己亲昵。一向
谁偷吃了我的辣条
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
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
秦政穿越乱世,变成了大乾的傀儡皇帝,甚至出入寝宫的资格都没有。所幸觉醒神级暴君系统!从此,千古名将、绝世谋士、顶级兵团为他所用!吕布、关羽、韩信、岳飞、项羽……张良,李斯,诸葛亮,房玄龄……白袍军、陷
海鲜酱鸭
侯府想吃绝户,女将铿锵打烂他狗头
侯府想吃绝户,女将铿锵打烂他狗头
她,大将军之女,江南第一富商之外孙女,一生富贵荣华。可一朝父母战死沙场,她却要被皇帝胡乱指给了日薄西山的国公府。“能许你平妻之位,已是极大的恩惠了,就不要妄想和我的菁儿争什么高低。”这指婚本就是委屈求
金水
他得血气运行图后,武术可无限提升
他得血气运行图后,武术可无限提升
“刑部要押送囚犯来,请二爷你去接收!”这下,轮到他愣住了。深吸一口气,确定没听错后他拍了拍胸口,简直是捶胸顿足:“草,终于来活了,兄弟们,拾掇一下,整理一下仪容,”作为王朝特设的天牢牢头,他此刻也有些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