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后,我带着战神王爷去种田

第六十三章:死里逃生(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六十三章:死里逃生

李诗诗觉得她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吧。

明明想安安稳稳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只是上天却总是跟她开玩笑。

穿越遇见极品家人也就罢了,带着俩孩子她也认了。

只是为什么会让她卷入到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

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看着昏迷不醒的余雪,李诗诗就差仰天长叹,然后找个坑把自己埋了算了。

难不成是自己天生就是灾星?谁碰谁倒霉?

李诗诗靠在树上开始怀疑人生了。

简单给余雪处理好伤口,李诗诗又歇了好一会才勉强从刚才的紧张刺激和自己的无力吐槽中缓过了精神。

看着昏睡的余雪,李诗诗知道她们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

虽然对方不是冲着自己和余雪来的,但难保不会有杀手闯进来。

这要是给她俩一人一刀,就怕是烂了都没人知道她们在这。

当机立断,李诗诗决定要带着余雪去安全的地方。

虽后她起身在这寻找可以栖身的地方。

她们所在的这片林子其实就是龙泉山。

之前救治公孙倾,她们下了山就奔着最近的医馆来了。

而恰巧这个医馆就在山脚下。

如果能到龙泉寺暂避,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现在余雪昏迷,仅凭着李诗诗一人根本不可能带着她上山。

所以去龙泉寺这是下下策。

而且现在医馆情况不明,余雪又受了伤,若要是二人走的太远,就怕是到了晚上会遇到危险。

而现在最好就是能在附近找到暂时栖身的山洞之类的暂避,等明天再回去医馆查看情况。

权衡再三,李诗诗决定背着余雪先离开这里。

随后李诗诗起身,将余雪背了起来,踉踉跄跄的往山里走。

如果没有山洞,那么临近水源栖身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诗诗正背着余雪往山里走,过了没多久余雪就醒了。

她趴在李诗诗的背上愣了半晌,很是难以置信。

“这不是在做梦吗?”她自言自语。

李诗诗听到动静赶紧将人放了下来。

“你怎么样了?”李诗诗关切的问道。

余雪摇摇头:“我没事,就是太害怕了,还好姐姐救我,要不然我非死在那帮人的刀下……”

说这话,她瘪瘪嘴又要哭。

李诗诗见状赶紧拦着,余雪好不容易醒了,这万一又哭抽了,到时候自己又得背着她走了。

“别哭了,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是莫名其妙的卷入这场纷争,现在在说什么都为时已晚了,咱们要紧的就是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等明天一早我们去医馆看看,要是没事儿,你就收拾一下行李,跟我去我家吧。”

李诗诗握了握余雪的手,安慰道:“我知道你现在多么难过,也知道现在你多么不想接受这个事实,但是我们还有更要紧的事情做,保全性命才能有机会反击。”

她说的斩钉截铁,不仅是安慰余雪,也更是给自己加油打气。

退堂鼓砖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神乱舞
诸神乱舞
关于诸神乱舞:这三个人究竟谁能继承王位?是聪明能干,精于权术的第一皇女?是实力强劲,手握重兵的第一皇子?还是温柔善良,勇敢坚毅的第二皇女?
纳萨利克之王
诸天皇帝聊天群
诸天皇帝聊天群
“叮,明太祖朱元璋加入聊天群。” “叮,隋炀帝杨广加入聊天群。” “叮,明思宗朱由检加入聊天群。” …… 洪武十二年,朱元璋脑海里突然传来一阵奇奇怪怪的声音,紧接着,就是一声撕心裂肺的痛哭声。 明思宗朱由检:群主仙人,救救大明!!! 隋炀帝杨广:大明?不是大隋么?” 秦始皇嬴政:什么大明大隋,寡人的大秦呢? 汉高祖刘邦:政哥,朕……呸,我举报,西楚霸王项羽灭了你的大秦帝国!
洛九尢
逼她替嫁?福运全被真千金带走啦
逼她替嫁?福运全被真千金带走啦
家人为了小三的孩子,用性命逼着姜沉鱼替嫁给一个病秧子。沉迷“亲情”十几年的姜沉鱼一朝梦醒,再不执着追逐所谓“家人”。姜家人只当她的疏远是赌气,只等着她的病秧子老公死后,哭着求着回姜家时好好奚落她。可他们逐渐发现,离开姜沉鱼之后,姜家公司破产,人脉断联,连他们的身体都一天不如一天。他们这才知道,他们看不起的废物是天下最有天赋的玄学术士,他们曾经的好运气全是姜沉鱼逆天改命,费尽心思替他们谋求的。流落
兔兔兔兔宝
北宋小丫鬟
北宋小丫鬟
俗话说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女人多的地方是非更是多。 汴京枢密院承旨周大人家便是如此,且不论他家妻妾如何,端说嫡庶一共就有四个女儿,偏还喜欢较劲争强。 大姑娘心机美人,二姑娘人小脾气暴,三姑娘争强好胜,还有一位四姑娘疑似扮猪吃老虎的穿越女老乡。 锦娘本以为在针线房清清静静做她的小丫鬟就好,横竖那些姑娘们的争斗和自己无关。不料一朝金榜题名,年轻英俊的进士们如竹笋般涌
春未绿
校园:她被纯情公子治愈了
校园:她被纯情公子治愈了
初见时,他是天上明月,我是地上淤泥。 他家世好,相貌好,学习好,而我,陷入深深的自卑中。 可我想要他,于是,我勾引他吻上我的唇。 万幸,我成功了,我终于拥有了这轮明月。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