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总裁的上门女婿叶凡

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一键删除(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一键删除

“原本我不清楚自己能蒙混过关,还是要承受血雨腥风。”

叶凡对于象青天还是很有好感的,毕竟他一直有意无意照顾着自己:

“但当我看到,我治好你们三人病症后,你们毫不掩饰偏袒我,我就知道我不会有事。”

象青天背负双手:“你就这么自信?”

“你们三个虽然是调查组长,但决定不了我的命运,更不可能因为我的小恩小惠失去立场。”

叶凡开始跟象青天开诚布公:“之所以偏袒我,不过是有人授意你们保全我。”

“而能让你们三个毫无异议庇护我的人,除了象王老人家不会有第二个人。”

他直接点出背后的人。

刚才越如钩所为和仇视,也佐证了叶凡心里的猜测。

象青天淡淡一笑:“推测很不错。”

“只是你说一说,你跟象王素未谋面,你还涉嫌杀了他儿子,他为什么要庇护你?”

他追问一声:“这好像没什么道理啊。”

“很简单。”

叶凡接过话题:“他老人家早就希望象镇国死了。”

“比起九王子他们,象镇国都快向五十岁奔去了,对王位的渴望和炽热胜过任何一个王子。”

“象连城和象杀虎还有耐心等十年八年,但象镇国估计三五年都熬不下去了。”

“他每天锻炼自己,吃牛肉,就是想要自己活久一点,免得熬不过象王先挂一步。”

“所以对象王来说,象镇国这个大儿子就是一头卧榻旁边的狼,还是饥肠辘辘要吃掉自己的饿狼。”

“帝家无情。”

“对于享受过至高权力的人来说,金钱女人儿子家人都不如王位重要。”

“他也绝不会允许,自己没死去之前,有人把它夺走过去。”

“虽然象镇国是自己的儿子,但对于象王来说,窥探王位想要自己死的人都是敌人。”

“而且象镇国也确实酒后失言喊着希望象王早点死。”

“这就注定父与子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了。”

“只是象镇国毕竟是自己儿子,有不少血统论的王室人员支持。”

“如果我估计不错的话,太后就是最强大的后盾。”

“外戚也是举足轻重的梵国王室。”

“象王再怎么讨厌和戒备象镇国,也不可能亲自动手除掉,因为牵扯实在太多人了。”

“于是他只能唆使各个王子斗争起来,希望象镇国能在继承人争斗中被洗牌。”

“可惜象镇国太强大了。”

“各个王子明争暗斗一番,象镇国不仅没有被干掉,反而成为三大候选人之一,更是把王室内外凝聚起来。”

“这让象王很是头疼!”

“这也是他放纵象杀虎肆意妄为的原因。”

“象杀虎再怎么纨绔再怎么胡作非为,也是一支牵制象镇国的有生力量。”

“我还能判断,我和象镇国联手对付第一庄时,象王估计对我起过驱赶或铲除之心。”

“毕竟他是很不希望看到我站在象镇国阵营。”

“只是第一庄股市决战时,象镇国又出手帮助沈半城,这让象王生出迷惑也暂缓打压我的念头。”

“不过象王还是对我作出了一个警告动作。”

“那就是股市资金离开突然提高到十个点税收。”

“在象王想要厘清我跟大王子究竟是敌是友时,镇国府邸就被人血洗干净了。”

“而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我!”

“象镇国死了,不管人是不是我杀的,象王都少了一个心头大患,不用担心睡个觉就被人砍了脑袋。”

“他心里高兴,也就对我感谢。”

一起成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野雀
野雀
关于野雀:十八岁,桑晚被迫做了许连城的金丝雀。许连城高高在上,永远强势,将她禁锢在身边。桑晚恨他,说,“我永远不会爱你。”许连城轻蔑,“你以为我在乎。”许家三少只要一时欢愉,不爱任何人。十年纠缠,她以
春日金
代嫁春情
代嫁春情
虐文?追妻火葬场?强取豪夺?囚禁?宅斗天生媚骨陪嫁丫鬟?人前正人君子人后疯批阴暗权臣先虐女主后虐男主/后期独宠/女主成长系,先弱后强不心软,有仇必报。酒酿的第一次是卖给沈渊的,被当作试婚丫鬟抬进沈府,
无糖黑茶
全能真千金归来,发现家人住狗窝
全能真千金归来,发现家人住狗窝
全能女神夏灼灼回家认亲,发现家人被害得破产。夏父锒铛入狱,夏母病重在床。六个哥哥更是残的残,废的废。而家里的假千金见情况不对,抱上别的大腿抛弃家人而去,还害得家人只能住狗窝。众人嘲笑夏家是落水狗,人人
温小浅
顶不住了,禁欲大佬把我摁着亲
顶不住了,禁欲大佬把我摁着亲
【破镜不重圆+禁欲大佬+暗恋成真】订婚前夕。未婚夫的白月光回国。沈佳蓉爱了他十年,最后只得到一句:对不起。在众人嘲笑下她狼狈出国。几个月后。京圈第一世家爆出婚讯和一张求婚照片。照片中,俊美男人将娇小女
小妖重生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华夏,炎黄子孙也。】【炎帝与黄帝联合,破蚩尤于涿鹿。】【炎黄合流,破九黎,迁三苗,遂得中原之地,建华夏文明!】随后,历经百年,才迎来秦国统一……各朝各代的上空,都出现了字幕,上面写着《盘点华夏五千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