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88章 第 88 章
桑晓晓很简单说着:“我未婚夫傅元宝,也就是傅修源。他是一个商人。他想要做饮料生意。在首都现在拥有五十多种汽水,加上咖啡、果汁、牛奶等其他喝的,产品多如牛毛。”
她在纸上画着:“他原先是开药厂,做药材生意。现在想要在药材和饮料之间寻找一个特殊点,做养生茶。另外再从养生茶开阔到别的饮料生意去。”
段坤其和孔雯继续听着。
傅元宝这个人,前一阵子只要大家稍微多看一些关于财经类的报纸就会看到他名字。今年少了些风,他们两人以为是正常的过气,谁想到人憋了一个大招。
孔雯问了声:“养生茶是放药材?如果是说降火一类,现在有好几种凉茶也卖得不错。做饮料生意是要和现在所有的饮料生意打比赛。”
桑晓晓点头:“市面上的饮料太多了,如果你们是其中一家,你们会选择怎么做?”
段坤其和孔雯互相对视一眼。段坤其说着:“坚持做好自己的产品。总会能发展下去。”孔雯说着:“找外企合资,看能不能打出更大名气。”
两人的道路截然不同,但很是天真。
桑晓晓因为这两天跟着傅元宝,所以很清楚其中的部分工厂怎么做的。其中胆子最大的外企是选择:“并购。兼并和收购。我买其他的工厂和产品,以后大家都是同一个公司的,大家一起生产饮料。等到一定时候,销售量较弱的产品会在公司内部消失。”
“在那些产品彻底消失之后。”她看向两人,“最后,只剩下我一家公司和我卖得最好的饮料。”
桑晓晓用最娇气的声音说着最残忍的话。
知道会有人不乐意被并购,桑晓晓也说着:“如果你不乐意被我收购,那就是我开价不够。我原本开一百万,现在开一百五十万,你要是拒绝,我找隔壁一家去。我和隔壁一家一起做生意,挤压你卖货的渠道。我们和小卖部说这三种都是我们的,他们那家只卖一种。你说小卖部会放几种?”
“小卖部会至少选择两种,最多选择四种。当四种都放的时候,三种是一家的。看上去已经声势浩大,让人潜意识认定它是个大牌子,值得人去选择。”
并购的说法现在市面上并没有流传开,但桑晓晓因为在多年后听说过,所以才能一下子意识到什么是并购,且有些企业已经开始了并购事业。
孔雯和段坤其一时间都愣住。
桑晓晓早已经选择将这一幕写到下一部的书中。她只是想先尝试着用自己的一块钱,在首都赚到一套四合院,再去和写女商人。
她说得很简单:“事实上学生意的人会觉得这种情况很正常,他们或许都能找出案例。而现在市面上很多商人会选择这么做。在这种生意场上,不管是被并购的还是没被并购的都是输家。”
要是桑晓晓去现在市面上找,她会发现其实像这样做的现在还不算多。
哪怕是傅元宝也不会选择这么看似柔和,实际上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而赶尽杀绝的形式。但到后面,当饮料店逐渐增多的时候,剩下几家都会是硬角色。
段坤其和孔雯都是文科生,对做生意这方面并不擅长。他们家里哪怕有做点小生意的长辈,说实话,都没到有“并购”需求的那一步。
完全没有人会做到这种地步。大多数人还都保持着大家一起赚钱其乐融融的状态。甚至会有你这家来帮我这家,我这家来你这家帮忙,反正也刻意避开一点冲突。
桑晓晓说的这种下场厮杀的方式,充满冲突,暗藏血腥。
“商场如战场,利益永远比人情更可信。如果说以前大家都是讲人情的,那当涉及到太多的金钱,涉及到不同国家的人。亲兄弟都能为了皇位而起争斗,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商人之间。”
桑晓晓对商人了解越多,越是能感受到潜藏在金钱背后涛涛汹涌浪潮。到真正对峙到尖端时刻,就是成王败寇,你死我活。
两人是文学社的核心,当然和学校里其他学生关系也不错。他们听着桑晓晓的话,内心不由想着,如果这事真正搞大,如果说带上经济学的同学……
年轻的学生,谁不想做点嚣张事情呢?
桑晓晓为了四合院努力着:“我想用文字,在饮料市场里杀出一条路。”
她看着两人:“不参加会是一种损失。”完全没考虑面前两人会不同意参与。
段坤其和孔雯互相再看了眼,不由都说了声:“我们考虑。”孔雯更是习惯性给出了限定时间,“最晚三天。”
桑晓晓作为一个整天爱指挥人干这个干那个的家伙,到大学里才开学就故态复萌:“孔社长擅长写情感冲突,可以编一些带有情感趣味的故事,给饮料增加点文学性。副社长擅长写文言,可以了解商场上很多饮料厂背后的故事。说不定能有意外之喜。”
段坤其没见过桑晓晓这样的,急忙开口:“我还没答应。”
桑晓晓把又一盆瓜子也往段坤其那边推:“答应是迟早的事情。一旦成功,就是文字创造商业奇迹的典型案例,都能写到课本上一年年教授下去。”
这下段坤其又心动了。
说实话,能全然靠着文学养活自己的人屈指可数。天下动笔的人那么多,只有寥寥几个可以做到完全靠稿酬过活。
就算他往后不靠稿酬过活,也可以靠着这点文字赚点名声。
段坤其拉着孔雯说:“社长也没完全同意啊。”
孔雯又拿了一把段坤其剥好的花生:“我其实是很想同意的。这不是不熟悉三木家里那个未婚夫到底做的什么生意,人怎么样。我总不能随便给人写文章。我写文章要钱。”
她家也不可能随随便便让她乱支持别人做生意啊。
桑晓晓言简意赅:“稿酬按照文学艺术的征稿价格两倍算,署名,大字。”
文学艺术因为一直都很有钱,所以向来给稿酬爽快。段坤其当即便改成:“孔雯同意我就同意。”
孔雯没想到段坤其能为了区区百来块钱弯腰。她……她也心动。这要是后头写的字多了,岂不是价格更高?
她坚持底线:“三天时间不变。三天后我要是同意,我再给你拉几个人过来帮忙。你这个案例要是真做成了,新闻专业和经济学专业那头同学的论文也好写。”
要是真合适,孔雯都想着可以做成文学社的一项活动。文学社虽说是以外文专业和中文系专业为主,但也一样拥有很多别的专业学生。
稿酬两倍,乐意赚零用钱的同学肯定乐意试一试。
桑晓晓把段坤其最后一点剥好的花生放到孔雯手里:“好!”
段坤其剥了半天的花生,刚拿起瓜子剥。他看了眼最后一颗花生都到了社长手里:“你们不能让我吃一颗?”
孔雯快速把花生塞嘴里,三两下解决,抿唇一笑:“言官还是赶紧多查查现在商场上的糟心事。说不定了解清楚了,你乐意倒贴给人写文呢。”
做生意起起落落多,震撼人心的故事更多。只不过事情大多都在小范围内传,少有总结并传到报纸或者杂志上的。
段坤其果不然其然愤愤:“赚钱就应该取之有道。怎么能玩阴招?”
孔雯轻微挑眉:“你不玩有别人玩。我们这不就是在考虑给不玩的人使出一个新招式么?”
桑晓晓听着竟有一种:“江湖钢笔侠客。执笔走天涯。”
另外两人一想,如果说这事真按照他们原先的设想来做,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商量完正事,各自要去忙各自的事情。
桑晓晓也得前往宿舍,把自己的宿舍认领了。宿舍比她想象中更加狭小。因为大家的东西还没有都搬进来,整个宿舍算是干净整洁也空落落。
有个姑娘的大包打开着,包上还有明显的针线缝合痕迹。她正往墙面上贴着一张国内地图,算是当装饰品。
姑娘身上衣服陈旧,看见门口有人进来,忙朝着人笑笑:“你好,我叫方苗。第一次住校。那个,我家里带了点吃的,你要尝尝看吗?”
方苗普通话说得格外标准,像是跟着收音机练的。她报到的时候东西撒了一地,那时候桑晓晓已经在报到点了。等方苗折腾完自己散落满地东西去登记的时候,桑晓晓人带着文学社社长和副社长去茶馆。
“不了,我现在很饱。”桑晓晓苦大仇深看着简单的几根钢筋搭配木板的上下床,“这床睡上去真的不会塌么?还好我不睡。”
好薄的木板,比她家里的床木头薄很多,简直一拳头就能打断。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3-04 23:56:02~2022-03-05 23:26: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难得糊涂、vv 20瓶;77q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