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

343.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来赐(1/3)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343.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来赐

潞王似乎也不懂事。

局面一下又僵持开了。

围绕潞王是先监国还是先登基,南都及至整个江南又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

从朝堂百官到市井走卒,甚至连那拉车的都在唾沫横飞的指点江山,就好像如今这天下的大事除了潞王做不做天子,就没其它的了。

闯贼没了,大西贼没了,被吴三桂放进关的东虏也没了。

争了累了,依旧是歌舞升平,十里秦淮的生意甚至比先帝殉国前还要好。

因为,南京如今又要成为大明的京都了。

力主潞王登基为帝的给事中李清愤而上书指斥当政大臣误国,不愿潞王御极,极力主张早上尊号,不可迟滞。

北京南逃官员高斗先、于允中等人也纷纷揭贴,称若不早定大局,万一左良玉挟楚,马士英挟唐,郑芝龙挟益,各地督抚军镇各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明立时就要四分五裂,届时谁能挡闯贼,谁能御清军?

不过对于这帮北京南逃的京师官员,南都不少官员对他们很是诟病,认为这帮人都是顺贼。

而对这帮人所称的满清于大明之祸比之闯贼更甚,南都官员们更是嗤之以鼻。

便是听到此类说法的史可法都觉荒唐,认为是小儿无知的看法。

在知道是吴三桂开门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后,南京城里竟然出现了两本小册子。

一本名为《平巢事迹考》,一本名为《太白剑》。

这两本小册子的作者分别是在大学士孙承宗幕中任过职的茅元仪,另一个则是史可法的幕僚姚康。

在南京城所有人都将目光焦点放在潞王是先称帝还是先监国的时候,这两位有识之士却将目光放在了北方。

两本小册子均是描绘唐朝平定黄巢起义的故事,用意是说光靠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大将不够,还需要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招降像朱温这类义军叛徒,才有中兴之望。

随着这两本小册子的传播,吴三桂是郭子仪,高第是李光弼,清军就是李克用的沙陀兵,高杰就是朱温这类义军叛徒的说法开始广为流传。

史可法是第一个看过《太白剑》的,当时就认为写的很好,并肯定吴三桂借清兵击败闯贼,收复神京,是功在社稷的义举。

不过眼下南京城最大的舆论风潮还是在潞王这边,南都城中的众勋臣倒是对潞王是当监国还是当天子都没有意见,反正只要是姓朱的出来主持大局,他们这帮开国功臣都接受。

魏国公徐弘基等人甚至还劝史可法早定大局,别再拖延不办,免得马士英同左良玉他们有什么可趁之机。

“称了天子,先帝诸子南来怎么办?”

“称了天子,马士西挟唐王督淮西兵将来犯南都怎么办?”

“”

史可法明明知道这事拖不得,可总是找出若干自己认为必须重视的借口来。

南都城中另一实权人物、内守备太监韩赞周也不同意潞王直接登基,这位先帝潜宅老人还抱着太子南来的一线希望。

傲骨铁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不是剧本?你跟我来真的
不是剧本?你跟我来真的
有个传奇老者,脚踏解放鞋,骑着三轮车,红旗在他身后猎猎作响,身后一张泛黄的战友合照,记录着往昔峥嵘。整个网络炸了锅,全国上下一片哗然!这位低调到尘埃里的老者,曾是穿越者,在异界与霓虹斗智斗勇,跟鹰酱硬
佚名
道君第一步:种田!
道君第一步:种田!
一觉醒来,孙明穿越到一个神秘游戏里,成为这里的原住民,孙明意外发现,这里的NPC似乎真有具备独立的思想,而且版本也会更新。随军出征,冰封万里大河,为军开道。呼风唤雨,召黑云压顶,为农户灌溉种田。“你说
微光晓色
难产当天,渣父子在陪妹妹庆生
难产当天,渣父子在陪妹妹庆生
成亲七年,杜宛宁孝顺婆母,体贴丈夫,照顾幼儿。可她二胎难产当天,渣父子却在陪妹妹杜芷柔参加隆重的及笄礼。一向温柔体贴的丈夫责怪她:“生个孩子还得惊动全家,你怎么这么脆弱?”就连她怀胎十月的儿子,也恋恋
水沐云间
渣父子请放手,夫人已签和离书
渣父子请放手,夫人已签和离书
成亲六载,纪时鸢爱陈时安入骨,即便在侯府举步维艰,她也甘之如饴。陈时安责怪她粗鄙没文化,觉得她让陈家成了笑话。。“你既知道你身份低微就该懂事些,婉欣嫁进来是我们陈家的福气。”贼人刀下拼命护住的儿子不感
雨倩
谁教他这么修仙的?
谁教他这么修仙的?
【不后宫+无敌+搞笑+逗比+穿越,介意勿入。】【老作者新书,两千万字经验了,喜欢挖坑,看到不合理的地方,耐心看几章。】刚拜入宗门的弟子惊慌来报:“掌门,大事不好了,大师兄他抢钱了!”“大惊小怪的,那是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