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伯爵的儿子(王康林语嫣)

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方人物齐聚(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方人物齐聚

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方人物齐聚

“康兄果然聪明。”看到王康的表情,张远就知道,他猜出来了。

“是为我们仗势的吧!”王康低语道。

“没错!”张远点头,

“此次封地之争比试,外人不知其中含义,我们还能不知?赵皇让宇文奈前来,就是表明立场,代表着他的力挺!”

张远拍了拍王康的肩膀,沉声道:“预祝你们能够大胜吧!”

不过听他的口气,显然是安慰的成分多一些,在这种本就极不公平的规则之下,想赢真的是太难了。

“对了,这次三场比试,文试策论是你,作画你们不是也请了人么?怎么不见同行啊!”

闻言,王康的脸色也顿时难看下来,摇摇头不再多言,便说了一句,“进去吧!”

张远见此也没再多问,便在前面领路,一行人进了校场。

此刻,校场的东侧已经坐了几人,都是董易武那一方的,其中有几个老熟人,董辉,于洪,郑闲等几名权贵子弟。

他们都是被其家人带来,有观战的资格。

见得王康走进,原本谈笑的几人都冷下脸,他们都在王康手下吃过亏,自然是没有好脸色了。

“哟,这不是康少爷吗?”

董辉率先开口站起笑着道:“怎么只有你们这几个人啊,如此镇重的比试,众多大人物在场,你还想着与美相伴,不愧是大名鼎鼎的败家子啊!”

“对了,你们请的人呢?还是有武比,作画的,怎么还不来啊!”

董辉讥讽笑着道:“不会是请不来吧,难道你是准备武比让你捧起的花魁上场吗!”

“哈哈!”董辉这话音一落,其后几人都是跟着笑了起来。

“康少爷怎么会让花魁上场呢,若是花魁有个闪失,谁跟他钻小胡同呢?”于洪附和着说道。

“哈哈!”听了这话几人更是笑成一片。

“有意思,真有意思!”王康走了过去冷笑道,“当狗还当的这么敬业,真是难能可贵了!”

“你……”于洪的脸顿时难看了起来,与王康打赌输了,身贴字条绕城一圈,成了他永远的痛!

简直是丢人到了极点,哪怕是现在他都不敢上街,生怕承受着别人指指点点。

甚至因此,他的父亲也受到了牵连。

现在城民们私下都在说,儿是小狗父老狗!

想到这里,于洪冷笑着道:“你别得意,等比试过后看你还能得意到几时!”

“你们还不知道吧,”董辉又接过了话,“康少爷今天还要亲自上场呢,他要跟我兄长文试,策论!”

“策论?我没听错吧!”于洪故作惊讶的道:“他一个败家子,连策论是什么恐怕都不知道吧!”

“哈哈!”董辉笑着道:“只怕他是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文试在第三场,他们第一场武比就会输了,连比试的资格都没有!”

“这几个人还真令人恶心!”张松也来了这里,在一旁说着。

“对啊,就这帮子弟,足矣看出他们的家风有多差!”张远在一旁不屑道。

“不过是些跳梁小丑罢了!”王康摇摇头,不屑道。

他现在连跟这几人说话的兴趣都提不起来,跟他完全不是一个级数的。

“不过董辉说的也不无道理。

天香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在古墓摸金那些年项云峰李静
我在古墓摸金那些年项云峰李静
【盗墓+悬疑+鉴宝】我是一个东北山村的穷小子,二十世纪初,为了出人头地,我加入了一个北方派盗墓团伙。从南到北,江湖百态,三教九流,这么多年从少年混到了中年,酒量见长,岁月蹉跎,我曾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奇人异事,各位如有兴趣,不妨搬来小板凳,听一听,一位盗墓贼的江湖见闻。
佚名
秦风林婉儿
秦风林婉儿
七弦
叶罗丽:开局截胡白光莹
叶罗丽:开局截胡白光莹
“黑香菱,虽然你很美,但是你未来的主人并不是我所以我并不能带你走” ...... “你会保留我的自我意思吗?” “当然” ...... “光莹,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为什么你不理解我” ...... “庞者,你根本就没有资格评价我跟光莹之间的关系” 【多女主】【无男主】【变身】
什么是真的
一家反派读我心,逆天改命了!
一家反派读我心,逆天改命了!
她理想中的人生,父母疼爱,哥哥爱护,相公忠心。 可穿越后,她发现,父亲出轨,母亲恋爱脑,哥哥们也是单纯的炮灰,一家都没有好下场。 更可气的是,她竟然是胎穿! 【呜呜呜,我不要这样!】 【娘亲,你不要恋爱脑。】 【哥哥们,你们不要相信贼人!】 【呜呜呜……】 本以为这一次也是必死无疑,谁知转眼,娘亲不恋爱脑了,哥哥们也不相信旁人了。 甚至父亲回来认错,被母亲赶出家门。 哥哥们考取功名,带着她吃香喝
佚名
我在古墓摸金那些年
我在古墓摸金那些年
【盗墓+悬疑+鉴宝】我是一个东北山村的穷小子,二十世纪初,为了出人头地,我加入了一个北方派盗墓团伙。从南到北,江湖百态,三教九流,这么多年从少年混到了中年,酒量见长,岁月蹉跎,我曾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奇人异事,各位如有兴趣,不妨搬来小板凳,听一听,一位盗墓贼的江湖见闻。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