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娇娘顾娇萧六郎

89 上药(二更)(2/3)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89 上药(二更)

姚氏再次激动了起来。

顾侯爷恐她又晕了过去,忙扶住她双肩道:“你先别激动,听我把话说完。她很好,我已经找到她了,等你把病养好了,我就带你去见她。”

姚氏不假思索道:“我好了!”

顾侯爷道:“我知道,我知道,只是今天天色太晚了,你过去也是打搅她歇息,明早,我答应你。”

姚氏这才重新躺了回去。

她不解地看着他:“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顾侯爷沉默。

姚氏眉心一蹙:“你是不是不想认回那孩子?”

顾侯爷给她吓得小心肝儿一阵乱颤,巨大的求生欲让他在坦白与撒谎之间做出了决定:“没有的事!你不要多想!她是我的亲骨肉,我怎么可能不想认回她?只是……已经错了一次,我不想再错第二次。”

顾侯爷将药引的事与姚氏说了。

“……我是想等拿到她的血,与琰儿的融合过后才告诉你。不过琰儿与她相处得极好,我想,如果不是血脉相连,琰儿不会那么喜欢她。”

姚氏神色一怔:“琰儿也见过她了?”

顾侯爷缓缓点头:“……是,她就是回春堂的那个小药童。”

“有她的画像吗?”姚氏迫不及待想看女儿的样子了。

顾侯爷迟疑:“这……”

“求你了,侯爷。”姚氏第一次哀求他。

就为了一个臭丫头的画像,顾侯爷心里不是滋味儿。

但顾侯爷还是硬着头皮去画了,他似乎永远都无法拒绝姚氏。

只不过,当姚氏满怀激动地打开画卷时,笑容一下子僵住了:“你画的都是什么?”

圈圈叉叉圈圈叉?!

这张圆不圆方不方的大饼是脸吗?

两颗不对称的小绿豆是眼睛吗?

鼻孔是怼到天上去了吗?

还有嘴巴也是个歪的!

顾侯爷尴尬地轻咳了一声,一本正经道:“是她长得丑。”

绝不承认是自己画得丑!

才华横溢的顾侯爷一直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他的书法与作画稀烂,外人只道顾侯爷的墨宝求不到,却不知是他压根儿不敢让人看到。

“你才丑!”姚氏将画扔回了他怀里,掀开被子就要下床。

顾侯爷一眼就猜出她想做什么,云淡风轻道:“你是要去找琰儿要画像么?呵呵呵,他画得还不如我。”

很想打死他的姚氏:“……”

姚氏最终还是得到了女儿的画像。

是顾瑾瑜画的。

顾侯爷没告诉顾瑾瑜真相,只让她把小药童的样子画出来,顾瑾瑜画功了得,在全京城的贵女中至少能排进前三。

顾侯爷将画像拿到姚氏跟前。

当姚氏看清画像上的小姑娘时,神色蓦地怔住了。

如今天黑得晚,顾娇回到村子时日头还没下山,村子里炊烟袅袅,菜香四溢,一片乡间的烟火气。

顾家最近很安静。

听说顾老爷子的里正之位丢了,顾家的几十亩佃田也被收走了,那些佃田本是上头拨给顾家种的,说是佃田,然每年的租子却不过百余斤而已,与白送没什么差别。

这既是沾了顾老爷子的光,也是沾了顾大顺的光。

然而眼下,统统没了。

顾家的日子变得捉襟见肘起来。

听说顾大顺的束脩都快要交不上了。

不过这与顾娇没有任何干系,顾娇才懒得搭理他们。

顾娇的后背有些火辣辣的疼痛,她没太在意,去灶屋做了晚饭。

小净空蹲在后院喂小鸡,喂到一半,他抓着一只小黄鸡走了过来:“娇娇,娇娇,小七它不吃东西!它是不是生病了?”

“早说了你不会养鸡,看吧,你要把它养死了。”

是萧六郎戏谑的声音。

小净空生气地扭过头来,叉腰跺脚:“我没有!小七不会死!我有好好养它!”

“给我看看。”顾娇伸出手。

小净空委屈巴巴地将小七放在了顾娇的手心。

他嘴上说着自信的话,眼眶却有些红了。

偏方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一觉醒来,他惊觉自己竟成了大周神国的六皇子!刚想感慨一番,女帝的一纸逆天圣旨就砸了下来,宣布即刻送他去和突厥和亲!正当他风中凌乱时,神级选择系统悄然激活。他咬咬牙,决定接旨谢恩,没想到系统竟奖励了他神
佚名
巅峰博弈
巅峰博弈
做官需要责任心,更需要良心,从考上公务员那天起,宋思铭便决心做一个不畏强权,两袖清风的好官。从偏远乡镇的扶贫干事,到市委办公室的领导秘书,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终于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宦海坦途!
争渡
不败战神
不败战神
(又名:不败神婿)五年前,为了能让自己配得上她,他不辞而别。五年后,他携一身惊天本领,荣耀而归,只是归来之时,竟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女儿。
笑傲余生
天域至尊
天域至尊
一代丹帝重返十五岁,这一世,不仅要弥补前世所有遗憾,更要成就当世至尊!
新月弯弓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侍奉病重婆母,供养一家老小,还出资供夫赶考。两年辛苦操持,夫君成衣锦还乡的探花郎,还带着怀孕的新夫人。夫君要将我我贬妻为妾,我挥毫,一纸行云流水、气势磅礴的放夫书。休夫!我甩出账册,一千三百两花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