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末世:开局中奖3000万

第1772章:最后五个小时(1/3)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772章:最后五个小时

洛市。

伏牛山脉,层峦叠嶂,一眼望去,皆是雪白。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某一座不知名山洞。

呜呜呜呜——

山洞顶上的那一处缺口,风声犹如厉鬼一般嘶吼。

顶上的缺口,不断有雪花被吹落下来。

在山洞内,也下起了一场小雪。

“他爸,好像外面的风变大了很多啊”周大富妻子裹紧了被子,有些担忧地望着那个缺口。

周大富起身,一阵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妖风吹来,冻得他浑身一哆嗦。

即便是二十四小时烧着火,但山洞内的温度还是在零下。

外面的气温,他们已经不知道有多低了。

周大富赶紧穿上大衣,走到了后面的那个缺口底下。

只见缺口的那个洞,变得越来越长了,这意味着洞外的积雪高度越来越高了。

站了一会,他就扛不住了。

赶紧跑回到火炉边上烤火。

“外面的雪,更大了,现在通风换气口就剩这个缺口,还有另外两个地方了。”

周大富看向周晨,

“小晨,小光,待会把木柴搬出来,堆到那边去,我们去把那两个通风口扩大点,不然万一头顶的缺口被积雪堵住,我们这里面氧气不够,会被闷死。”

“好。”周晨从床上下来,与周光两人一起去抱木柴。

另外两个通风口比较高,他们挨不到,墙壁又比较光滑,爬不上去。

二十几米高,靠之前制作的扶梯也上不了。

只能够用木柴一点点堆积上去。

山洞入口是最低的,呈现坡度走向。

越往里面走,则越高,高低差达到了三四十米。

而在最里面的那个头顶上的洞口,距离地面则有三十多米。

他们根本够不着,只能够去把另外两个通风的地方扩大。

最近这些天,下面的几个通风口都被积雪掩埋了,即便他们用棍子捅也没用,结结实实被冻住了。

如果只是掩埋了一点点还能捅开,现在的情况是堆叠到了数米高,压根就没办法。

而且现在山洞外的那个院子,已经全都被积雪埋住了。

周大富,妻子刘美如,周晨、周光,四人将角落堆积如山的柴火一点点搬过去,呈现阶梯状达到十米之后。

周大富让周光把扶梯拿了过来,架在木柴之上。

“他爸,你爬上去可要小心啊!”刘美如担心地说道。

十几米的高度摔下来,即便下面有木柴,也有可能会摔死。

周大富点了点头,拿着一根撬棍爬上了扶梯。

“我们扶好。”刘美如赶紧对着两个儿子说道。

他们三人紧紧地按着扶梯,避免扶梯晃动,导致周大福摔下来。

周大福一点点爬上了扶梯,抵达了那个小洞口。

这个洞口他还是第一次爬上来查看,以前因为太高了一直没上来过。

趴在洞口一看,洞口大概有一个脑袋大小,里面曲曲折折的,也不知道连通到哪里。

他右手拿着撬棍,用力地敲击里面的石头。

叮叮当当——

或许是因为天气太冷,又或许是因为这个石壁本来就比较坚硬,在他的敲击之下,石壁纹丝不动。

他又敲击了两下,皱眉停了下来。

往下爬,回到了木柴之上。

“怎么了爸?”周晨疑惑地问道。

周大富指着上面的石壁说道:

“太硬了,而且太长了,除非砸开一个足够一个人爬进去的大小,不然也是白费时间,我们要打通,必须砸开打通到最外面的位置。”

“现在看来不现实。”

“那怎么办?”周光问道。

周大富沉声道:

“我们先下去,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咱们要未雨绸缪,这暴雪不知道要下多久,要是山洞里面的通风口都被积雪掩埋了,我们不会被冻死,反而会窒息而亡”

华山。

山顶。

一座屹立数百年的道观,正面临着最大的挑战。

六根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穿越直接当知青?有系统的我无所畏惧!下地劳动即可升级,干活轻松如喝水。别人偷懒我盖房,从田园开始逆袭之路!
大鱼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特种兵火凤凰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结婚几年,她都没能捂热他的心,眼看着他对青梅竹马嘘寒问暖,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别人。她心灰意冷,不愿再和他有任何牵连。离婚后,她恋爱脑醒后,独自美丽。很快,她携新欢出游,成商界最新风云人物。一贯冷淡矜持
佚名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是单位公认的胆小鬼,哭包,我在发现老公有异心之后我很果决选择离婚。离婚之我抱上了一条大腿,为了抱紧大腿我做牛马,唯唯诺诺,只求大佬升迁吃肉能带我喝口汤。只是这大腿抱着抱着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大佬往我
佚名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大学毕业后,一枚纯纯的草根逆袭成书记!没背景、没人脉,他全靠自己一双拼搏的手,从一无所有到小有名气,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面对错综复杂的乡村关系和棘手的挑战,他如何用智慧和勇气,一点一滴改变着乡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