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淞散文随笔集

陷入圈套13(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陷入圈套13

15

田春达和郝东来到福瑞超市,马上査到了那张收据是莫环的收款台打印的。

“这个收据是我打印的。”莫环看着收据对刑警说。

“买这些货的是什么人?”田春达问。

“是一位叫张志明的客人,他常来。”

“叫张志明?不叫彭伟男“吗?”

莫环地回答使田春达和郝东有些意外。

“彭伟男?我记得和张志明一块儿来的那个人叫这个名字。”

“张志明和彭伟男一块儿来的?”

事情好像有了头绪了。

“是的。”

“你知道那个叫张志明的人住在什么地方吗?”田春达又问。

莫环摇头:“不知道,但好像就在附近。他常来我们超市买东西。”

田春达决定顺着这条线索査下去。

田春达和郝东去辖区派出所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张志明的住址:道北胡同32号。那里离“福瑞”超市很近,是一栋四层水泥预制板的住宅楼。

敲张志明住房的门没人回应,田春达让郝东用万能-钥匙打开房门。进到里边一看,房间里乱七八糟的,好像居住人多少天没有回来了。问邻居也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去哪里了。

从派出所里查到的底卡上显示,张志明,24岁,独身,无固定职业。照片上的他样子很普通,小眼睛,鼻子有些扁,头发比较浓密。

邻居说有时有姑娘出入张志明居住的房间,但不像是特定的情人。邻居看了田春达拿出的彭伟男照片说,见过这个人出入过张志明的房间。

田春达对郝东说:”目前只有那张超市的收据是唯一的证据,但还无法确定张志明是不是杀人凶手。我们先要找到他询问,视情况再决定是否以‘犯罪嫌疑人’拘留。“

三天后的晚上,监视张志明住宅的刑警发现张志明回到住宅了,他们立即跟了上去,要张志明一同去一趟刑侦支队。

突然接到刑警让自己到刑侦支队接受询问的要求,张志明吃了一惊,他睁大不大的眼睛大声说:“我可没有什么违法行为呀。”

刑警冷冷地回答说:”如果查出了问题可就不是这么客客气气地‘请’你了。”

张志明只好无可奈何地一同前往。因为他明白和警方对抗将对自己的处境不利。

到达刑侦支队后,田春达问张志明:“你认识彭伟男吗?”

张志明点头说:“认识。”

“你们常常见面吧?4月1日的夜晚你们两个人还一起吃过烧烤吧?”

张志明对警方了解的如此清楚大为震惊,嘴巴张开成一个0形。

“你知道彭伟男被杀的事情吗?”

“我是看电视知道的。当时我吓了一跳。”

“他被杀的4月6日夜里9点左右你在什么地方?”

“你、你们怀疑我?”

“请回答。”

“我没有杀死彭伟男!”

“我在问你,那天夜里你在什么地方?”

“我在家睡觉。”

“能有人证明吗?比方说有来访者或电话什么的?”

“我在自己的家睡觉还需要别人证明吗?!”

张志明极力辩解。警方只好把那张“福瑞”的购货收据放在了他的面前。

长春雪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走官场:高中学历的他青云直上
重走官场:高中学历的他青云直上
上辈子,在官场里小心翼翼了一辈子的他还是不小心得罪了权贵。 自己的仕途惨遭打压,丢了升职加薪的机会。 最后被人下药,带着满腹遗憾而亡。 再睁眼,他重生回到了高考后。 既然想靠高考逆袭已经不可能了,那就考个公务员吧! 这辈子,他势必要让仇人血债血偿。
佚名
唯利是图
唯利是图
90年代响应号召,支援边疆建设。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玉采玉。 苏阳重生在一家和田迁移户,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巴郎子。混了半辈子,现在他想好好挣钱把日子过好。 戈壁滩上的古河床,昆仑山下的旧河道。 塔里木边的新绿洲,天山岭间的翠林梢。 ——都是我的矿场。 ...... “阳子,我们挖玉论个,你怎么论斤?” “二婶儿,因为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努努克鲁鲁
官途:绝世天骄
官途:绝世天骄
陈青云身为县长秘书,本是官场红人,却不料一场意外,让他跌落谷底。而意外发现的一个u盘,却改变了他的命运,从此一路高歌猛进,众美环绕……
陆通本尊
老婆身家都千亿了,我该不该躺?
老婆身家都千亿了,我该不该躺?
what?昔日的校花女神突然带个萌宝上门就要我负责,超级奶爸系统还直接激活! 突然回忆起之前那荒唐的一夜…… 好好好,所以也不需要我同意就要我喜当爹带娃是吧, 不过女儿为什么这么香香软软嘞,怎么都rua不够捏(ε` )
佚名
穿越:我苟成了大唐第一功臣
穿越:我苟成了大唐第一功臣
刚刚穿越到大唐,我做了半个月的乞丐,本想苟活于世, 没想到在遇见一个小子后,我的想法意外改变了! 在这次相遇中,我成了李渊的小舅子,也就是李二的舅舅, 为了李二,为了百姓,为了大唐,我不能够在躺平了,我理应做出一番事业! 开拓荒土振兴农业、研究植物建设大唐……每一件有利于大唐发展的我都要施行, 且看我使出浑身解数,借助前世经验壮兴大唐,建造出一个太平盛世。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