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9章 出兵北征
出兵前夕,朱元璋再次把诸将召集在一起对着诸将强调道“我们这次是奉天伐贼,平定祸乱,所以各部每攻下一地都要以安顿民生为主要目的,切忌肆意屠杀民众,违令者斩。”
听着朱元璋严肃的话语诸位大将也是神色恭敬地回道“末将等谨遵大帅号令。”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徐达说道“天德,诸将中你最老实持重,为人谨慎,智谋超绝。因此咱让你节制诸军,希望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徐达恭敬道“请大帅放心,达必将不辱使命早日拿下大都。”
朱元璋听完微微点头说道“有万夫不当之勇,每次大战都冲锋在前敢为人先所向披靡的就属常遇春最为勇猛。所以啊咱不怕遇春不能亲自上马冲杀在前,而是怕遇春轻敌冒进。
之前在武昌咱亲自见到对方虽然才十几骑向你挑战你就轻易地孤身杀了过去,若是遇到后面有大批甲士埋伏与你,岂不是轻易中了敌方圈套被围,那么谁来指挥后面的战斗。
咱还记得当年陈友谅下面一个叫张定边的,他一个寂寂无名的部将都知道坐镇指挥,你这个当世名将却如小校一样无故逞能,这就不是勇而是莽,希望你能区分这两个字的含义。”
常遇春此时也是被朱元璋说中了,因为他就喜欢那种冲杀的快感,所以每次遇见敌人在眼前晃悠总能激发他那躁动的神经,敌方稍微那么一撩拨他就控制不住了。
看见常遇春那欲言又止的表情朱元璋摆摆手说道“不是不让你冲,若是遇到顽强的敌人需要打开突破口,那么这时遇春你就需要带领大家冲锋打开一个突破口;若是遇到敌方势大那么就要你和参将冯宗异分为左右翼相互策应,找准时机一击而溃之,你俩可明白。”
常遇春和冯宗异同时抱拳道“末将明白了。”
朱元璋接着又道“右丞相薛显和参政傅友德都是有勇有谋的当世名将,皆可独自带领军队,只要你们坐镇指挥善于用人,克敌制胜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徐达则坐镇中军,策励群帅运筹帷幄不可轻动。
古语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们都是历经百战的忠勇之士,我相信你们定会克敌制胜所向披靡。”
诸位将领都单膝跪地道“请大帅放心,我等必勠力同心克敌制胜。”
朱元璋点头道“诸将请起”。
接着转身又对徐达说道“对外的战事都由你全权负责了,此行必须严明军纪万众一心,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都由你自己决定。一定要做到战必胜攻必取,我虚而彼实则避之,我实而彼虚则攻之。作为三军统帅一定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这样将士才肯信服你,才肯拼命战斗,敌人才会怕你忌惮你。
我常常与诸位豪杰并肩战斗,发现每次大败大多数原因都是威信不够,导致军心涣散,你一定要慎重对待。”
徐达铿锵有力道“大帅放心,末将谨记教诲。定会时刻保持我军威势审时度势,做到攻必克战必胜。”
朱元璋听见徐达的话满意地点点头对于北征将帅的叮嘱到这里就算是结束了。
接着又对征南诸将说道“胡延瑞,自从你投靠我数年以来忠心我已经感受到了,对于你的能力我也是很满意。
这次让何文辉与戴德做你的左右手,他们两个人都是一直跟随我征战的猛将。但不要因为他们都是我亲近的人而有所顾忌。
凡是你的一切号令他们都要听令否则一切以军法从事。我刚起事的时候大多都是没经历过战阵的新兵,他们军纪涣散犹如乌合之众,所以我下令斩了几个不停号令的人后其余士兵皆是畏惧。
从而使军纪深深的记在他们脑海中,再经过了几场战斗后我带领的这只军队战斗力就变得非常强大,因此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我知道往年你常常再福建一带领兵,肯定对哪里的情况十分的熟悉,所以选择你作为征讨福建的主帅,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胡延瑞知道这是朱元璋在给自己树立威信于是马上感激道“自从跟随大帅以来延瑞时常想起大帅对我的信任一培养,恨不能以死报答帅知遇之恩,请大帅放心,此战延瑞定会大胜已报大帅知遇之恩。”
朱元璋听完欣慰的点头道“好,不愧是一员骁将,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
当天晚上王府书房,朱元璋和朱棣两个人一边下着棋一边闲聊
“小四儿,白天的话是对诸将说的其实也是对你说的,作为将来要统帅一方的将领你也必须要清楚将帅有将帅的职责,士兵有士兵的职责,要知人善任、要军纪严明这样才能带领好一支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师。”
朱棣也是一边思考着如何破局一边说道“父王运筹帷幄知人善任,孩儿甚是佩服。”
朱元璋看着朱棣苦思冥想着破局之法也是笑道“平常你的全局意识也是不错,怎么下起棋来却毫无章法,左突右冲实在是个臭棋篓子,让人提不起兴趣。”
朱棣也是无奈道“哎呀,这围棋实在是不合我的兴致慢慢悠悠,实在是没什么天赋。”
朱元璋也是笑骂道“少年心性,罢了!毕竟你还小,像你这样的年纪性格跳脱阅历不足,确实不能静下心来还需历练,等再过些年性子定下来慢慢你就会体会这其中的奥妙了。”
朱棣道“等我研究研究象棋,再与父王对弈一番。”
朱元璋看着不服输的朱棣微微一笑道“围棋都不是为父对手,更别说象棋了,你研究吧,为父等你。”
说完朱元璋又接着说道“此次你随大军出征,一切听从徐天德调遣,在军中可不比其他,军法无情你要牢记。”
说完朱元璋拿出一柄匕首和一支袖箭说道“这两样保命之物要贴身收好,虽然你跟在徐天德身边但是军中一切事情都可能发生,所以你务必要小心,凡事多留意。命就一条没了可就真没了。”
朱棣接过这两样东西也是感动加欣喜,因为他之前就苦练过匕首和弓箭,虽说还远远不到能上阵杀敌的阶段,但是猝不及防下保命杀敌他也是敢的,在穿越过来的这几年,见过的死人真是多不胜数,从最初的不适到现在慢慢都已经见惯了,所以说人真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生物,虽然朱棣到现在还从没亲手杀过敌人,但是他知道那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心里并没有太多的排斥,可能也是原本身体的基因吧。
朱棣道谢后就收起了这两样好东西(老朱给的能不好吗?)
老朱又叮嘱了几句朱棣就退下了。
此时在院中朱棣在练习刚刚拿到手的袖箭,别说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感到惊奇,这支袖箭全手工打造每个部位都是精细无比,真是手工业的巅峰之作,威力也是很客观驻地试了一下,若是没有着甲那击中要害可以毙命。不过若是对方穿着战甲那还是算了吧,不过防身嘛,关键时刻能虚晃一枪为自己营造反击或者逃跑时间也是不错的,毕竟没有无敌的兵器只有无敌的勇气。
练习了一会朱棣就收了起来这时几个兄弟也是知道朱棣要随军所以也来唠唠嗑。
朱棣也是高兴道“二哥、三哥,五弟你们来了啊,快进屋坐吧。”
老二说道“真是羡慕四弟啊,我好几次都向父王说也想随军征战但是父王总说要我们先学习本事,还是四弟你有办法,说说呗,让哥哥也学习学习。”
朱棣坏笑道“二哥呀,要多表现,你不表现你的长处,父王怎么才能了解你呢,父王一向是知人善任对朝中官员如此,对我们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真想随军,我建议你先学习练兵之法然后总结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向父王求教,这样你就可以顺势提出你想要切身体会一下两军厮杀的场面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父王岂有不同意的道理,二哥你觉得呢。”
老二激动地说道“每次听到你的话,我就感觉很有道理,早知道我就应该早早地来请教你了。”
朱棣笑道“哈哈,二哥真是客气了,弟弟只是实话实说。”
老三也是附和道“四弟确实说的有道理,我们每次都是无凭无据的与父王说,父王肯定觉得我们动机不纯意志不坚,还以为我们是因为贪玩所以才没有答应,若是我们真的如四弟那样准备充足,有理有据我想父王一定会认真的考虑我们的意见。”
老五这时插话道“四哥,你看我行吗?”
顿时朱棣满脸黑线这货前世就是个文艺青年,现在怎么也被影响了。于是朱棣语重心长的说道“五弟啊,打仗的事有你哥哥们就可以了,你这身子骨实在太弱,好好学习争取当个大文学家就可以了。”
老五也是觉得有道理,自己本身就不喜欢打打杀杀的还是在课堂学习书本知识好“嗯,好的四哥,我听四哥的,将来当个大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