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65章 汉书第章 后汉书和三国志简介
刘邦和朱元璋的微信聊天
朱弟,这段时间我们重点把二十四史聊聊吧,刘邦说。
好的,刘哥,我同意你的意见,算是对中国历史有个全面的认识。
昨天重点看的史记,今天开始看汉书吧,朱元璋说。
好的,朱弟。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这是我的历史书,刘邦说,我要好好看看。
《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因为史记是第一本历史书,它是模板,但是汉书也有改变,比如说改&34;书&34;为&34;志&34;,把&34;世家&34;并入&34;列传&34;。
《汉书》全书有十二&34;纪&34;、八&34;表&34;、十&34;志&34;、七十&34;列传&34;,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汉书也是先写皇帝,中国皇帝是老大,不能没有尊卑之序。
纪
《汉书》中的&34;纪&34;共十二篇,是从汉高祖至汉平帝的编年大事记。
第一个是汉高帝刘邦,惠帝纪汉惠帝刘盈,高后纪 ,包括汉高后吕雉,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毕竟他们都是皇帝的,吕雉算是皇帝临朝称制。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这里要说明一下,没有项羽的,和史记中不同,也没有王莽的,不算是皇的。
这是对的,刘邦说,他们不是汉朝皇帝,也不姓刘啊。
表
《汉书》中的&34;表&34;共八篇,多依《史记》旧表。
志
《汉书》中的&34;志&34;共分十篇,是专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
这里还有一些变化,比如是将《史记》的&34;礼书&34;、&34;乐书&34;改为&34;礼乐志&34;,
将&34;律书&34;、&34;历书&34;改为&34;律历志&34;;
将&34;天官书&34;改为&34;天文志&34;,
将&34;封禅书&34;改为&34;郊祀志&34;,
将&34;河渠书&34;改为&34;沟洫志&34;,
将&34;平准书&34;改为&34;食货志&34;。
这是一个变化,还有就是新增一些东西。
同时又新增&34;刑法志&34;、&34;五行志&34;、&34;艺文志&34;、&34;地理志&34;,各志内容多贯通古今,而不专叙西汉一朝的历史。
《刑法志》则概述上古至西汉时期的刑法,并且点出汉文帝、汉景帝用刑之重,更指出汉武帝进用酷吏而导致的恶果。
《五行志》集有关五行灾异之说而编成。但从另一角度看,却保存了大量的自然史资料。
《地理志》详述战国时期、秦朝、西汉时期的领土疆域、建置沿革、封建世系、形势风俗、名门望族和帝王的奢靡等等。
传,《汉书》中的&34;列传&34;共七十篇,仍依《史记》之法,至于传的篇名,除《诸侯王传》外,一律均以姓或姓名为标题。这个就好理解了,这里也可以看看。
比如说,陈胜项籍传,陈胜,项籍,张耳陈馀传,张耳,陈馀,魏豹田儋韩王信传魏豹,田儋,韩王信,韩彭英卢吴传 韩信,彭越,黥布,卢绾,吴芮等等,这些很好看的,比较明了。
接着说《后汉书》。
这个后汉书也是二十四之一,是前四史之一,作者是范晔,朱元璋说。
《后汉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朝东汉时期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
这就是东汉的历史,刘邦说。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后汉书》。这就是说明这部后汉书是合成的历史书。
这部书有特点,它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
汉书有吕雉的本纪,史记上也有吕雉的本纪,都是按照皇帝的标准来记载的,后汉书专门设置皇后纪,原因是汉朝东汉时期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
第二个特点是《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
特别是列女传是作者范晔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
算是先进的思想,作者看到了女人的力量,刘邦说。
本纪中有记载的是,光武帝纪第一,显宗孝明帝纪,肃宗孝章帝纪,孝和、孝殇帝纪孝安帝纪,孝顺、孝冲、孝质帝纪,孝桓帝纪,孝灵帝纪,孝献帝纪,皇后纪。这是十纪。
列传有刘玄刘盆子,王刘张李彭卢列传,隗嚣公孙述列传,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等八十列传。
接着说《三国志》这部史书。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
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
《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
《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 、刘禅为后主传;
孙权称吴主传 ,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
这个时代有点意思,是三个国家,不是一个国家,作者陈寿是魏国人,把魏国当成正统国家,所以蜀国和吴国算成列传。
《蜀书》《吴书》均没有本纪,只有列传。
更为具体一点就是魏书中有武帝纪,文帝纪和明帝纪好三少帝纪。
还有就是后妃传,武宣卞皇后(高贵乡公卞皇后、陈留王卞皇后)、文昭甄皇后、文德郭皇后、明悼毛皇后、明元郭皇后和董二袁刘传,董卓(李傕、郭汜)、袁绍(子袁谭、袁熙、袁尚)、袁术、刘表(子刘琦、刘琮)吕布张邈臧洪传,吕布、张邈(陈登)、臧洪和二公孙陶四张传公孙瓒、陶谦、张杨、公孙度(子公孙恭,孙公孙渊)、张燕、张绣、张鲁等等。
蜀书记载的是刘二牧传,刘焉、刘璋和先主传和后主传,二主妃子传,先主甘皇后、先主穆皇后、后主敬哀皇后、后主张皇后、先主子刘永、先主子刘理(子刘辑)、后主太子刘璿等等。
吴书记载的是孙坚、孙策,孙权和孙亮、孙休、孙皓等等。
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对中国历史的撰写奠定基础,以后二十史基本按照这个模板来创造的。
我们聊了前四史,还接着聊后面的二十史吗,刘哥。
应该聊一聊,这样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是不是,朱弟。
好的,明天接着。
中国传统文化集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