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12章 寒?疫!!!
“茯苓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炙二两,辅以姜汤。”
一边念叨着,武汐一边翻看着手中不知已经看了多少遍的《百草纪要》,正拿着林老的药方去对书后面每一页的情况。说来很奇妙武汐感觉手中的这本书有一点后世的影子,首先上面的字很明显就是女子写的秀娟字体,排版也可以说的上后世书本的简版,开头一页就说明了这本书分为‘草’、‘病’、‘药’、三大部分,而后其中几乎每几页就有栩栩如生的墨画更让武汐看到津津有味。
可是对照了好几遍,武汐也没有找到手中老爷子说的伤寒药方所对应的篇幅,字……都一模一样,但组合起来让完全没有看到手中药方在书中位置。
甩了甩头,武汐把药方交在书中间后把书放回自己的胸口,然后聚精会神看着面前一口大鼎下的火焰以及锅中木盖边缘挤出来的水蒸气。以及在落日余晖下显得格外诗情画意的城门阁楼,虽然慌破不堪但硝烟散去后也另有一番韵味。
而那座不知道何年何月的青铜大鼎则是直接从城中府衙抬出来,清洗干净正好一次能熬上百人份的药。
而身后的一张正对着大街的木桌上,隆平正把药汤分别倒进一个个瓦罐中,看着或是左威卫士卒或是碎叶百姓捧着瓦罐残碗如视珍宝一般的离去,如同溪流一样流入各个小街道,脚步也都小心翼翼犹走刀锋生怕漏出一滴。
伸了伸腰,从木凳上站起来清晰的能听到自己膝盖跟后背传来一阵骨头的响声。嗯,不错,看起来己正在长身体啊,要多吃点儿了。
深深打了个哈欠,走近鼎旁注视着火堆轻声默读着。
“……伤寒传变,先哲已详。症候繁多,难以枚举,大抵自霜,降后,春分之前,寒邪所感者,为正伤寒,至春夏别感,俗谓之四时伤寒,或兼杂症。惟得病之初,宜加审辩,则调理自得其宜矣……。”
“如头痛,恶寒,发热,身足酸痛,昼夜不歇者。伤寒也,如胸嗝腹满,头痛发热,时有止者,劳役食积也。伤寒最为难治之症,其一日病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在胃。如有体衰老迈者,则病发之状无可预查……。”
默念到这里,武汐看着面前火候已经差不多了看了看炉子旁一边劈柴一边似懂非懂看着自己的两名伤寒症状几乎没有的左威卫士卒。还有另外两名士卒也在鼎后几米处用着一个石臼在处理那几麻袋的药材,而周围则围绕着几十名站在街道两旁围住一鼎一桌维持秩序全副武装的下马重骑。
“熄火吧,诸位。”
“诺!”
两名劈柴的士卒听到武汐的话语后丢下手中的活计对着武汐一拱礼,端起一旁放置已久也不知道从哪里找到的的满水小澡盆。两人合力一抬走到并肩高的鼎旁微微一倾斜,火红的木炭就归于寂静。
“武汐,分完了。”
看着面前终于没人后,隆平一把扯下脸上裹严严实实的面布……这东西让他吸气都有点难受。但转过身来才发现武汐正指挥着一旁士卒掀起鼎上的木盖,用葫芦瓢把滚烫药汤放到一个跟武汐身高差不多的瓦缸中。
而这时一双小眼睛也注意到了自己,武汐扭过头“……隆平哥,最后一鼎了,一起去呗。”
………………
感觉透过被药汤中心浸泡过的面布呼吸,有一种水刑感觉。但武汐还是不敢把面布松一下,因为就现在自己这个八九岁的小身板要是得了一次伤寒……感觉还是直接重穿个轮回能少遭点罪。
不过看着身旁扛着马槊的隆平,以及身后除了两个用木棍抬着药缸的两人外,剩下跟随六人全都跟隆平一样全副披铠拿着出鞘横刀一脸警惕。
“城里如今都没有吐蕃人了,用不着这样吧?”
听着武汐通过面巾变得沉闷声音,隆平摇了摇头“……这是将军吩咐的,俺感觉还是这样比较好。”
“为什么?”
“……说不上来,但俺知道有的人死前想要拉一些垫背的。”
“这又不是战场……。”
“哈哈~,反正这次全是有武汐你,不然不知道又得多死多少人,多少军中弟兄。”
听到隆平的话语周围八个士卒不约而合的互相点点头,看着隆平憨笑的样子武汐思索了一下“……但是这药方是我师父他老人家写的,我不过把城里分个重轻缓区,剩下的就是熬药而已。”
“但,缺了武汐你,没人能干这些啊。就光说俺,那些药材认都认不全别提熬药了,哈哈。”
“……好吧,怎么想就随你吧。”
一行人正说着,也到达了目标地点——碎叶西南城角的一片空地上单独扎营的一些军帐小小营地。而这里也是上百名伤寒重症百姓的隔离区域,抬头遥望城墙之上也有一些带着面巾手拿踏张弩的左威卫在哪里静静站岗,不知是守卫城墙还是监视着这座小小营地。
可是当绕过一个满身烧焦尸体的土坑,武汐眯起眼可以依稀看到土坑边缘那些没有燃烧完全的吐蕃军皮甲……。
药缸被放在城角营地门口,却没有任何一人出来取药分药。
“不是分了一些症状比较轻的百姓在里面负责药来分药的吗,怎么没人啊?”
告辞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