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5章 为什么要变法
众人居然听得入了神。
惠施啃啃两声,又接着说道:“我还是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这更能说明这个问题。从前,楚国要攻打宋国,派人事先在澭水中用树木设置标记。澭水突然暴涨,楚人却不知道,仍然顺着标记而在黑夜里渡河,结果,被水淹死者有一千多人,军队惊恐就像都市地震时房屋崩塌一样,顷刻间土崩瓦解。先前作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渡河的,现在河水突然发生变化上涨了,楚人还按照以前的标志渡河,那又怎么会不失败呢?现在的国君要效法前代的法典法度,与楚人渡水情况不是很相似么?现在的时代已经与前代的法典法度不适应了,却还说这是前代的法典法度,应该效法它。再用这种办法治理国家,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制就会混乱,固守成法不变就谬误,而谬误和混乱是不可以安定国家的。社会改变了,时代发展了,变法就是必然的!这就像我的一个最好的兄弟,他的名字叫庄周,他就经常说,一个好的医者,要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药也得跟着变化。病变了而药不变,从前长寿的人,现在就有可能也要变成短命的人了。所以说,变法也要与时俱进,也得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不会有失误的事情发生。”
说到这里惠施抬头望了魏国国君一眼,魏国国君魏鎣伸手示意惠施继续说下去。
惠施接着说道:“我们现在大多数人不敢议论法令,而执行的官吏们又死守法令不变,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顺应时代而变法。因此,天下有七十一位圣贤君主,而他们的法令也都不相同,这并非是故意要相反,而是时势不同的缘故。所以,良剑希望能砍断东西,不在于要莫邪之名;良马希望能日行千里,不在于要骥骜之名。这里我再讲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楚国有一个渡河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了水里,他急忙在船边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了岸,他就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可想而知,他是找不到剑的。船都已经移动了,而剑却没有移动,像他这样去寻找剑,不是太糊涂了吗?所以,用前代的法典法度来治理国家,与楚国‘刻舟求剑’的这个人不是相同吗?时代已经改变了,可是法度却不随着改变,还用这种办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是很糊涂、很困难吗?我的话就说到这里吧。”说完,惠施向众人施了一礼,退到一旁静静地站着。
大殿里一片寂静。
魏恵侯笑意盈盈,春风满面,望着众人啃啃两声,说道:“都别愣着了,各抒己见疤----”
众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站出来发声的。
魏恵侯目光凛凛扫视众人一番,威严的问道:“老叔公,您最德高望重了,您先说说吧,咱们是变法还是不变法?”
“这”公子梁怔在了那里,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片刻的停顿后,公子梁匍匐倒地,涕泪横流,大声疾呼道:“君上,不可啊!不能变法啊!老祖宗的法典法度不能废除啊!”
“对!老祖宗的法典法度不能废除啊!”公子卬也过来匍匐倒地随声附和道。
“是啊!老祖宗的法典法度不能废除啊!”呼啦一声跪倒一大片,跟着齐声附和道。
魏恵侯一脸寒霜看着公子梁和公子卬两人,随后目光掠过二人,停留在了犀首的脸上。
犀首赶紧出列,手拿朝芴,躬身下拜道:“如此看来,变法也未尝……未尝不可,应该不是什么坏事。”
“上将军您以为如何?”魏恵侯抬起下巴指向上将军庞涓。
上将军庞涓跨步出列,手拿朝芴,躬身下拜,朗声答道:“老臣举双手赞成,支持变法!再不变法,我们就跟不上时代了。我现在就后悔当初不应该把卫鞅放走,以至于让他到了秦国。他还真是一位治国的大才啊!他在秦国的变法,让奄奄一息的秦国顿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以至于秦国的国力蒸蒸日上。所以,当今之时,变法势在必行!”
“寡人也追悔莫及呀!当初公孙相国就曾告诫寡人,卫鞅是相国之才,可以大用,如果不用就杀之。寡人对此不屑一顾,以至于让秦国捡了个这么大的便宜。好在现在我们有了惠施,还为时未晚。翟卿、公孙卿你们以为如何?”魏恵侯又把目光指向翟剪、公孙龙。
翟剪、公孙龙慌忙出列,手拿朝芴,躬身下拜,道:“我等支持变法!!”
剩下的朝臣呼啦一下前上一步,躬身下拜,齐声附和道:“我等支持变法!!!”
前面反对变法的朝臣有许多悄悄地站起挪到了支持变法的行列,留下公子梁和公子卬还有稀疏的几位朝臣匍匐在地,瑟瑟发抖。
魏恵侯哈哈大笑道:“众位卿家都平身吧!今天就到这里吧,我要和‘干木大夫’、惠先生单独聊聊。明日早朝我们再议变法一事。”
“退朝!”当值太监高声吆喝道。
众朝臣施礼退出朝堂,各自转回。
朝堂上只有国君、‘干木大夫’和惠施,还有那位当值太监高太监在旁侍立着。
魏恵侯走下朝台来到“干木大夫”李注跟前,拉住李注的手说道:“‘干木大夫’不是寡人有意怠慢您老人家,也不是寡人不重视人才,实在是寡人有许多无奈啊!”
“干木大夫”李注抽出魏恵侯握着的手,躬身下拜,泪流满面地道:“‘干木’明白!‘干木’不怪君上!‘干木’今儿个有几句肺腑之言想对君上说。”
魏恵侯伸手扶起“干木大夫”李注,道:“您老人家请说,寡人洗耳恭听!”
“干木大夫”李注啃啃两声,道:“想我们的魏国与秦、楚、赵、燕相比也算是很小的了,您用尽您的金银珠宝来侍奉、笼络诸侯的做法,不能不慎重地考虑一下了。这一点就好比是张网捕鸟一样,如果把网捕设在没有鸟的地方,那么,既是到天黑也未必能捕到一只鸟;如果把网捕设在鸟多的地方,那么就会惊吓了鸟。所以,必须把网捕设在有鸟又没有鸟的地方,这样做之后就能捕得到很多的鸟了。
“现在,君上您把钱财花费在居高位的人身上,但居高位的人轻视您;如果把钱财花费在小人身上,但您又没有什么可以从小人身上得到的,反而又浪费了钱财。
“为了魏国的强大,也为了君上您的长治久安,您必须把钱财花费在虽然看现在没有地位,但将来必会成大事儿人的身上,这样才能达到您的目的啊!”
魏恵侯向“干木大夫”李注深施一礼,道:“多谢您老人家的教诲,寡人自当谨记于心!烦请您老人家准许寡人来聆听惠先生的教导!”
“干木大夫”李注爷爷把惠施推到魏恵侯的跟前。
魏恵侯紧紧抓住惠施的手,并对惠施说道:“寡人早就该聆听先生您的言论和教诲了!无奈前段时间碰上急于处理魏、韩边境的事务,每天还得给家母问安。现在好了,魏韩边境终于消停了下来,我这才能够有时间亲自聆听先生您的教诲了。寡人深感自己愚钝,现在请让寡人来行宾主礼仪吧!”
惠施表示了谦让。
从这一刻起,魏国的朝野上下没有不对惠施肃然起敬、另眼相看的,当然这是后话。
“干木大夫”和当值太监高太监见此情景主动都退了出去,朝堂上只剩下了国君和惠施他们两个人。魏国国君跪着请求道:“先生怎么来教导我呢?”
惠施诚惶诚恐,嘴里只是“啊!啊!”了两声。
过了一会儿,魏恵侯再次请求,惠施又是“啊!啊!”,就这样一连三次。
魏恵侯又拜请道:“先生真的不教导寡人了吗?还是寡人不值得得到您的教导呢?”
惠施于是恭敬地答道:“我并不敢这样!我听我老庄爷爷说过,当初姜子牙与周文王相遇的时候,他只是个渔夫,在蒙邑的濮水钓鱼而已。那时,他们的交情疏浅。此后,当姜子牙一进言,就被尊为太师,和周文王同车回去,这是因为他们谈得深刻的缘故。所以,周文王终于因姜子牙而建立了功业,最后掌握了天下的大权,成为一代君王。如果当时周文王疏远姜子牙,不与他深谈,周朝就不可能有天子的圣德,文王、武王也不可能成就君王的事业!
“现在,我只是一个旅居在魏国的临客,与君上交情疏浅,但是希望陈述的又都是纠正君上政务的大事。我本想陈述我的愚忠,可又不知道君上的心意如何?所以君上三次问我,我都没有回答。我并不是有什么畏惧而不敢进言。我知道,今儿个在君上面前说了,也许明儿个就会遭受到杀身之祸。但是,我并不畏惧,君上真能按照我的计谋去做,我即使身死,也不会以为是祸患;即使流亡,也不会以此为忧虑;即使不得已漆身为癞,披发为狂,也不会以此为耻。五帝是天下的圣人,但终究要死;三王是天下的仁人,但终究要死;五霸是天下的贤人,但终究要死;乌获是天下的大力士,但终究要死;孟贲(ben)、夏育是天下的勇士,但终究要死。死,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这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如果能够有益于魏国,效忠于君上,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伍员,伍子胥当年是躲藏在袋子里逃出昭光的。他晚上出行,白天躲藏,到了蓤水,吃不上饭饿着肚子,双膝跪地,双手爬行,在吴国讨饭度日,但终于还是帮助阖闾复兴了吴国,使吴王阖闾建立了霸业。如果让我像伍子胥一样能呈献计谋,即使遭到囚禁,终生不再出狱,只要能实现我的计谋,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当初殷商的箕(ji)子,楚国的接舆,漆身为癞,披发为狂,却终究无益于殷、楚。如果让我与箕子、接舆有同样的遭遇,也漆身为癞,披发为狂,只要有益于圣明的君上您,这也是我最大的光荣,我又有什么可感到耻辱的呢?
“我所担心的是,我死了以后,人们见到我这样尽忠于君上,终究还是身死,因此人们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愿意再到魏国来。君上对上敬畏文侯、武侯的威严,对下又迷惑于大臣们的狡诈,住在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迷惑糊涂,不能了解坏人坏事。这样长此以往,大而言之,则使国家遭受灭亡之祸;小而言之,则使得自己处于孤立的危险境地。这就是我所担心的!至于穷困、受辱这样的事情,身死、流亡这样的不幸,并不是我所害怕的。如果我死了,魏国却治理得很好,这比我活着都要有意义得多”
魏恵侯没有想到,惠施年纪轻轻竟能说出如此至情至理的肺腑之言,他跪着说道:“先生怎么能说出‘死了死了’的话呢?魏国是个贫穷的国家,寡人又是个没有才能的愚人,先生能到敝国来,这是魏国的荣幸,也是魏罃我的荣幸,这是上天让寡人来请教先生,使得先君留下的功业不至于在寡人这里中断。先生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今后,事无大小,上至寡人,下至百官,所有一切,都希望先生给予教导,千万不要对寡人的决心有所怀疑!”
惠施于是再次拜谢,魏恵侯也再次回拜。
魏恵侯继续说道:“请先生明示,我魏国以后将何去何从呢?又怎样才能不被他国欺辱呢?”
惠施答道:“要想不被别人轻视,首先必须自己强大!怎样才能使自己更加强大呢?让自己强大不一定非得靠战争,战争只能让更多的家庭妻离子散,让国家更加空虚、贫穷!”
魏恵侯急不可耐地问道:“那怎样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呢到底如何治理才能达到这种水平呢?”
惠施答道:“君上莫急,听我慢慢给您道来——”
魏恵侯恭敬答道:“罃洗耳恭听!”
惠施接着说道:“民富必国强,国强民自安。治国之本,在于‘顺民心’;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只有通过改革经济和政治制度使百姓先富起来,百姓富裕了,国库就能充实。为什么说要先制定富民政策呢?因为富民政策,一可以带来民众对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二对社会秩序的安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建立起从中央到基层的严密的行政军事组织与官僚机构,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和官吏考绩制度,使全民绝对服从政令的机制,以及建立起一支最强大的常备军。
“现在君上的国土,南边有鸿沟、陈地、汝南,有许地、鄢地、昆阳、邵陵、舞阳、新郪;东边有淮水、颖水、沂水、外黄、煮枣、海盐;西有长城的边界;北有河外、卷地、衍地、燕地、酸枣,土地方圆千里。地方名义上虽然狭小、贫瘠,但到那时魏国的房屋田舍就很十分密集,以至于放牧牛马的地方都很稀少了。百姓为数众多,车马也数不胜数,日夜奔驰不绝,和三军的声势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到那时,君上的国家实力不亚于了秦、楚、齐。试想一下,又有哪个国家还敢再来欺辱魏国?韩国还再敢经常骚扰魏国的边境吗?”
魏恵侯大喜过望,再次跪拜道:“魏罃不敢与文侯、武侯两位先君相比,但也不愿因为魏罃的不足而影响先君的形象,进而有损他们的威望。所以,恳请先生像长辈一样教导魏罃,留在魏国,帮助魏罃完成此项伟大的事业!从明天起,您将负责魏国新法的修订与执行工作。先生您看这样可好?”
惠施回拜道:“君上如不嫌弃惠施的才疏学浅,惠施愿为君上效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天早朝,魏恵侯在朝堂上宣布起用惠施,并特封惠施为大夫,又从兵部、吏部、刑部、户部、礼部等各部门抽调一部分精英组成一个新法小组,由惠施领导专门负责新法的修订与执行。新法小组不受任何部门的管制,只向国君一人负责,各部门务必竭力配合与支持!
于是,惠施走马上任,开始魏国的变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