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43章 没有高效的农耕工具
薛逸一蹦三尺高,“怎么提前下山了?今年进山还不到一个月呢!”
“地里庄稼该收了。”薛嘉淡淡的说道。
刚才说话的另一个副将去通知大家准备下山。
薛逸说道,“将军不是有文大人吗?而且这个时间地里的小麦已经收割完毕了吧?”
自从被薛嘉弄去种地,各位兵汉子是老老实实的恶补了一番跟农业相关的知识。
薛嘉解释道,“有文大人在,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在于接下来的水稻移栽。官地全靠军营的人,且水稻比小麦繁琐,本将怕文大人一个人不行。况且……”
“况且什么?”
薛嘉没有继续说,脑子里却浮现出上山之前收到的家书内容。
皱了皱眉只道,“快些收拾东西吧,只怕下山有的忙了!”
对于薛嘉,薛逸还是有些畏惧的,只得乖乖听从安排。
部队整装待发,薛嘉一声令下,所有人开始往山下走去,结束了这为期不到一个月的训练。
第二天一早,姜婵宁来到官地,昨天在粮仓的所有人都到齐了。
陈焱则是因为府衙还有别的公务,便将这半个月的农事培训,全部交给了文喻。
姜婵宁也不在意这个,反正地里有人给她用就行了。
四月下旬的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了,正适合下地干活。
姜婵宁着人搬来桌椅板凳,临时搭了一个课堂。
学与行双结合。
当然行为首。
“文大人说说你的打算。”
“回郡主,按照您的手札,土地需要施肥,农作物才能长的好,而使土地肥沃,除了它本身的原因,其他就需要人为的干预。下官所了解的增肥方法,除了牲畜的粪便,这刚刚收割的麦苗也算是一种。”
姜婵宁挑眉,“要怎么做?你给大家说说?”
“方法有二,其一是麦子收割以后,还有根茎留在土里,要先把地翻一遍,将根茎翻出来,然后用火烧,这样做除了整理土地,为引水灌渠栽种水稻做准备以外,根茎被烧以后就在地里的灰烬可以肥地。”
姜婵宁赞许的点点头。
文喻继续说道,“其二是脱粒以后剩下的麦秆,也可以焚烧,焚烧以后的灰烬依然可以用来肥地,这算是物尽其用了。”
“文大人说的不错,肥地的方式有很多种,这确实是其中的一种!不管是之前的培训,还是给你们的手札上面,都说的很清楚。”
“接下来就是引水灌渠,移栽水稻了,想必各县都已经将稻苗培育好了,接下来就只需要移栽了,对吗?”
“回郡主!是的!”众人异口同声。
“给你们的水稻种子也是经过培育出来高产品种,和南星村去年种出来的大米一样,吃过的人应该都知道。”
“而现在我要说的是,除了种子本身的优劣,其生长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去年南星村为了提高产量,则是采取了稻田养鱼的办法。不光是增加了水稻的产量,更是增加了一批稻花鱼。”
文喻出声问道,“可下官的手札上,并无这稻田养鱼的法子啊?不过郡主所说的这一点,下官倒是有所耳闻,听闻南星村的百姓还因为养鱼多了一笔收入,如果此法推广开来,必然受益广大百姓!”
姜婵宁微笑,“文大人不必着急,这稻田养鱼的法子,稍后自会教给大家。”
这时候有人疑惑的问道,“养鱼?能行吗?先不说对庄稼有什么影响,就是这鱼养出来了,卖不出去也是大问题啊!鱼腥刺多,要是卖不出去,咂在老百姓自己手里不就白忙活了吗?”
还有人继续说道,“下官赞同这位大人的话,但下官倒是不担心鱼卖不出去,毕竟养在稻田里,不过是附带的产物,即便卖不出去,砸在手里,只要水稻长势好,也不算很亏。怕就怕这鱼把稻子吃了,那老百姓忙碌几个月,一朝成空,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姜婵宁寻着声音看过去,是两个生面孔。
“二位大人是别的州府的吧?”
那二人站起来答道,有些忐忑的回答,“回郡主正是!”
姜婵宁摆摆手,“二位大人不必多礼,坐下吧,有疑虑很正常,关于稻田养鱼对于稻苗的作用,你们不知道也很正常。即便是淮安府的诸位农司大人也有不清楚的,不知者不怪。”
姜婵宁继续说道,“长赢,将册子发下去!”
“是,小姐!”
长赢提了一大堆册子,开始给众人发放。
文喻见状,从她手里接过来一部分,帮忙一起分发给众人。
“大家可以翻看一下手里的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关于稻田养鱼的详细过程,与稻田养鱼的好处。”
姜婵宁话音刚落,底下众人议论声此起彼伏。
“诸位大人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看看此方法将如何实行!”
姜婵宁说完也不管其他人,对文喻说,“文大人,我们去地里走一趟。看看这官地的稻苗要如何移栽,稻田养鱼要如何实行。”
文喻连忙点头,“郡主请随下官来。”
文喻带着姜婵宁来到地里。
府城的官地有七千亩的面积,从姜婵宁站的位置一直蔓延到远处的山脚。
一望无际的耕地,远处的山峰已然是十分渺小。
姜婵宁有些无法想象,在这个没有先进农耕工具的时代,光靠人力是如何耕耘出这七千亩地的。
心里这么想,嘴上也这么问出来了。
“文大人,你们是用何工具犁地?”
“回郡主,用耕牛。”
“这么大的面积,得多少耕牛?”
文喻苦笑一声,“耕牛并不多,即便是征用,也不多。去年是薛将军用战马把这片地耕耘出来的。”
“眼下薛将军带军队进山,下官手中又无足够的耕牛,麦子割完以后的根茎还在土里,所以翻这七千亩地还是个问题呀!”
“稻苗最晚一个月后就得移栽完毕,也不知道这一个月能不能赶得上!”
以农耕为主,却没有高效的农耕工具,这也是作物产量低下的原因之一。
姜桃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