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之王

第三十章:新天地(2/4)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三十章:新天地

对于李天澜而言,这是一个难题,或者说,他并不是很喜欢这种所谓的盟友模式。

一个确实能够发挥影响力但却又虚幻的近乎不存在的庞然大物,不同于集团,不同于国家,没有具体的组织结构,能够确保这种组织的生命力的,从来都不是权力,而是克制。

李天澜一时间无法评价这种模式与集团到底谁更有优势。

集团的人员凝聚,立场明确,有大局,进退之间都清清楚楚,所有人在集团里都可以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

而盟友模式不需要这些,这种模式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显得无比赤裸,相互利用,你可以给我什么,我可以给你什么,一切都清晰了然,这里谈不上所谓的忠诚和立场,有的只是义务,但这种松散的模式却可以在各大集团内部都发出明确的声音,形成清晰可见的力量,而且并不会引起太多的警惕,这无疑是最适合轮回宫的模式。

而军师作为持刀的手,在过去很多年的时间里只是默默的发展,从来都没有试图去控制过任何资源,也正因此,刀可以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但也只能说是影响,而不是控制。

这种模式,容不下任何强行想要控制什么的野心。

李天澜看着眼前的名单。

这可以说是刀的核心。

军师不能控制他们,但身为刀的重要盟友,军师把这份名单交给他,已经可以证明他能对名单上这些人施加很大的影响力。

李天澜不否认这些人能给他的帮助。

但是他不喜欢这种无法掌控的局面。

他做不到军师这般理智,所以当他接管这个组织的时候,在权力集中的过程中,这个势力必然会缩水,而且是相当程度上的缩水。

“我不太喜欢。”

李天澜敲了敲眼前的名单,直言不讳道:“不确定性太多。”

“我能理解。”

军师点点头:“但这是最好的模式。”

“这个组织,你能掌控多少?”

李天澜问道。

“我没有试图掌控过,他们是盟友,不是下属。殿下,换句话说,这个模式,放在各大集团,其实都是有效的,集团内部的各个议员,甚至李氏,都可以说是集团的重要盟友,而他们一手提拔起来的高官,则是他们的一个个核心圈子,这个圈子有无数的资源和利益,于是最终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圈子,先是盟友,然后是盟友的核心圈子,最后是被辐射的一些领域,这些全部加起来,就是集团。”

“而这样的集团有六个,也就是说六个圈子,于是就形成了如今的中洲。”

军师无奈开口道。

“但这不是集团。”

李天澜敲了敲名单:“这是刀。”

“这不重要。”

军师苦笑一声:“每一个集团,都是无数利益纠葛,并且经过漫长的时间,一代一代人的默契最终形成的。刀明确了每一个盟友的义务,看起来有些赤裸,结构也很松散,但我们却等于是将形成集团的过程缩短了很多倍,它看起来不伦不类,但当运作起来的时候,发挥出来的作用是一样的。”

“如果我要求你尽可能的在组织内掌控一些资源呢?你可以掌控多少?”

李天澜看着军师的眼睛,缓缓问道。

纵横(小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喜当爹:我老婆是千亿大佬
喜当爹:我老婆是千亿大佬
五年前:刚毕业的秦东为了三千块钱,在医院提供了优质体液。 五年后:资产千亿的帝都女王沈君瑶,领着四岁女儿来到秦东面前。 “闺女,他就是你亲爹!!”
稳如狗丶
我为剑帝
我为剑帝
成亲三年,惨遭妻子背叛。 肉身拍卖,身遭侮辱,心泡酒、骨为狗,灭满门...... 若有一日风云起,我林穹一剑斩万古、碎乾坤,崩灭九天十界!!!
成印可了
古今来回穿,我囤货养孙子暴富
古今来回穿,我囤货养孙子暴富
关于古今来回穿,我囤货养孙子暴富:18岁直接养孙子,可以少走好几十年弯路。比如18岁的假千金余晚晚,被赶出豪门后,喜提一个“古今来回穿,养娃致富”系统,直接就穿到古代,成了六个孙子的祖母。只不过她穿到的朝代正面临饥荒,人均三天饿九顿。还好,她能靠着系统返回现代囤货,不仅养活了自己的孙子,也连带着养活了京城的孩子们。成了京城孩子们心目中最想拥有的祖母。就连年纪比她大的当朝皇上也厚着脸皮喊她一声祖母
熊小熊
邪道人
邪道人
【不圣母 无系统 腹黑搞笑】 他是孤儿。 被好心的爷爷捡回来抚养,爷爷膝下无子,如待亲孙儿一样疼爱他。 但半年前,年迈的爷爷去世,临终前,把他托付给村长夫妇。 贪财的村长夫妇,得到爷爷的房子和财物,翻脸无情,让他当苦力,睡牛棚,吃狗食,动不动拳打脚踢。 而他手上只有爷爷就给他的一个小鼎,至于做什么用,他不知道,爷爷也没说。 他本以为这样的苦日子还要再熬上几年,谁知一个黑衣道袍突然叫住他…… 黑衣
佚名
大难不死后,我获得了通灵能力
大难不死后,我获得了通灵能力
十八岁那年,我得了一场重病,高烧不止。 父母带我去看神婆,说我是花姐命,找了替身后,我算是躲过了这一劫。 之后嫁给丈夫后,却克死了他。 但也同样发掘出了自己的能力“通灵” 于是我开始帮别人看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