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2章 混乱的时局
洛阳彻底成为了一个中心,一个十足混乱的中心。
陈庆之靠着自己白袍将军的威名,压制着洛阳周围跃跃欲试的赵军。也同时压制着周围各自拥兵自重的郡守们。一时间,无人敢朝洛阳进军。
有趣的是,陈庆之本人内心也很是惶恐,毕竟手里这五六千人确实显得有点不够看。处于赵国统治的腹地,随时都有可能被铺天盖地的大军给淹没了。但是看着周围的赵军没有一点动静,陈庆之又带着赌徒的心理,在等待着一些变化。
萧谈是不会再派军队北上的,陈庆之在等他回心转意。但也不是完全的就将希望押在萧谈的身上,毕竟他也不是个傻子,自己之所以在来程的路上修筑大量的军寨,就是为了给自己随时跑路留下一个后手。
顾德兴没有乔玢的命令,按照时局的变化,决定自己回襄阳聚拢军队,偷袭陈庆之的粮道。
这不得不说顾德兴是个合格的将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个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对将军尤为重要。
可是,凡事都像是个天平。顾德兴顾得了这头,便顾不了那头。自己像个秤砣一样离开了上庸郡,那么上庸郡的秤盘也就飘起来了。
先说中原吧。
高句丽在辽东苟不动了,于是选择了投降。乔玢借坡下驴,给足了高句丽面子,返身就急行军奔洛阳而来。
达奚霸身为代王还是留在了右北平郡驻守,除了监视高句丽之外,还要负责起笑话库莫西故地的任务。
在山区以西的草原就算了,以东靠近渤海湾的辽西走廊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里有着较为肥沃的耕地。达奚霸得琢磨着在这里筑城才行,以方便收纳更多的流民开荒种地。
只要这里有了大赵的子民,那么它也就永久是大赵的土地了。
达奚霸这么想着,确实也没错。似乎赫连乾达的死于王寅的被挖墙角一下子让达奚霸的脑子活泛起来了。
乔玢将王寅提拔成了尚书郎,还兼领中书监,一下子就参与到国家机要当中来了。王寅这下算是彻底摆脱了达奚霸的影响,独自走上了自己的仕途。
高敖曹亲自率领三万精骑日夜兼程前往洛阳,目的就是害怕陈庆之夺取更多的土地。但乔玢显然是高估了萧谈的野心,陈庆之纵然有这个心思,但也没有这个能力。
兰陵王乔苏带领两万步骑兵,日夜兼程赶往兖州,目的是与兖州的驻军汇合,然后南下淮阴,防止萧谈有夺取彭城的举动。
毕竟乔玢也深刻的害怕着刘裕那般的人物。自己不想像慕容德那样被押赴建康斩首。
乔玢带着主力急着往洛阳赶,顾德兴也来到襄阳调动军队,直接越过夏口,直接朝庐州穿插过去。
可以说顾德兴此举深得兵法精髓。
先不说顾德兴手上到底有多少人,光是去洛阳围城三面,就需要士卒十万人。虽然陈庆之手下只有几千兵卒,若是守卫得当,只怕是攻城方也要死伤些士卒才能夺下洛阳。
久经战阵的顾德兴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因此直接带兵奔袭与齐国只有一江之隔的庐州,虽然此时的庐州名义上已经投降了齐国。但是郡守与士卒都未曾换过人。
陈庆之的北伐好似一根细嫩的竹笋,庐州至扬州一带就像长出的根部,竹笋的身子就要像从江淮到颍州的距离,而洛阳城就是竹笋尖。
顾德兴此举不可谓不狠毒,奔袭庐州也就意味着彻底堵死了陈庆之的退路。而东面又有兰陵王乔苏,北面有乔玢的大军,东面则有坚固的函谷关。
只是陈庆之不是个庸才,他领军作战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敏锐的嗅觉。
高敖曹的侯骑到达黄河北岸时,就已经被陈庆之散出去的斥候所发现。于是陈庆之立刻组织军队撤离洛阳。一路退守到颍州。
高敖曹不知道洛阳的情况,逡巡于黄河北岸一日,不敢贸然渡河。害怕陈庆之会像自己在渭水偷袭司马泉一样,击自己于半渡。
直到陈庆之撤离洛阳一日后,洛阳郡守才反正,派出信使朝北去求援,正好渡河之后遇见高敖曹的部队。于是将陈庆之撤退的消息说了。高敖曹这才指挥军队急速渡河进入洛阳。
此时才刚刚走到邺城的乔玢听说洛阳收复,悬着的心立刻放了下来。双喜临门的是,乔苏也传来奏报,此刻已经进军到彭城,并未发现齐军的动向。现正准备南下往淮阴一带移动。
乔玢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于是命彭于破率领三万步骑兵去增援高敖曹,自己则带领剩余的士卒就近返回邺城休整去了。
来到庐州的顾德兴不费一兵一卒,直接让庐州守将投降,如此一来,江淮间投降齐国的城池纷纷归附顾德兴。只有一些陈庆之留下来的军寨,勉强抵抗顾德兴。而顾德兴也像拔钉子一般,慢悠悠地沿着水路,拔出这些齐军的营寨。
陈庆之得知后方道路被断,倒也没有很着急,而是组织军队有序的撤离,直到来到了寿阳城北,这才遇见了顾德兴的前锋。
两位南北有名的汉军将领,一场对决在所难免。
有意思的是,萧谈似乎良心发现一般,觉得如此弃陈庆之于不顾,显得有失颜面。于是派出自己的儿子萧宝卷轻率五万步骑兵,渡过长江负责接应陈庆之。
幸亏萧宝卷的动作不拖沓,这才赶在扬州投降前,来到了扬州。顾德兴派出的偏师遇见了萧宝卷的五万大军,一时间不知道该作如何应对,于是引军撤回巢湖去了。
但是萧宝卷也是个志大才疏的家伙,他完全没有老爹萧谈和陈庆之那两下子,于是索性蹲在扬州城里等待起来。
在寿阳城北,陈庆之集合沿途兵马一万余人,与顾德兴率领的八千赵军相遇。陈庆之依托水师,在水面布阵,顾德兴缺乏舰船,只能在岸上干着急。
好在顾德兴携带了大量的床弩,于是顾德兴将弩箭上面缠绕起沾满了油脂的草垛,朝陈庆之的水军射去。
陈庆之命令士卒在船上架起大盾,然后从河里打水浇灭火箭。顾德兴见此招不奏效,又命手下骑兵立刻快马加急沿河而下,赶一个时间差,到下游让当地郡守在水里设置拦江锁链。
陈庆之似乎又预判了顾德兴的预判。等船过了寿阳,到了扬州北面二百里处,又名命士卒弃掉船只,步行朝扬州奔袭。
顾德兴感到很无语,于是也掉头朝着陈庆之猛追。而陈庆之四处撒出去的斥候又探知了自徐州而来的兰陵王乔苏,便更加强令大军极速行军。
等到顾德兴来到了扬州一带,陈庆之早就与萧宝卷取得了联系。
现在扬州城差不多有陈庆之和萧宝卷的六万大军,乔苏虽然快速来到淮阴一带,也谨慎地不再往前行进,而顾德兴手上的兵力确实捉襟见肘,只能退守庐江。
陈庆之不再南返京口,倒是与萧宝卷说道
“当今正是收复江北的好时机,殿下赶紧回京城劝说陛下增援,如此一来,则大齐北境安稳。”
萧宝卷倒是对陈庆之言听计从,于是只身带领着百余名亲卫从京口渡江,返回建康去了。
按照陈庆之的建议,萧宝卷是对着老爹萧谈一阵猛劝。
萧谈倒是疑惑了,自己这个宝贝儿子一向都是吊儿郎当,不曾想遇到事儿还真有眼光。正巧自己还在诸多儿子当中为立谁为太子发愁,现在正好是考验萧宝卷的时候。
于是萧谈问道
“你认为该如何应对当前局势?”
萧宝卷面对这个问题就像屎壳郎遇见核桃,那是真的无能为力。于是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便称自己需要想想,以此为借口告退出宫。
萧谈看出了这个儿子的窘境,但也不阻拦,就想看看他能想出个什么招来。
然而有趣的是,萧宝卷出了宫来,返回府邸途中,竟遇见了自己的远支叔父,征东将军、会稽郡太守萧思话进京,准备主持庆贺中秋节事宜。
萧思话与萧宝卷打招呼,萧宝卷见是叔父萧思话,也是强打着精神跟萧思话行礼寒暄。萧思话一眼就看出了萧宝卷的郁闷,于是询问是怎么回事。
萧宝卷据实相告,萧思话哈哈大笑说道
“来来来,我教你怎么说。”
于是萧宝卷转丧为喜,急忙爬进萧思话的车驾。被萧思话面授机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