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三百零六章 德政
想开了,不用审视的眼光去看,王皇后也是个恭顺贤良的儿媳妇。
这次借着议事并帮忙杜太后整理库房的理由,把王皇后跟芳哥儿挪到了她的宫里住,倒住出了不一样的乐趣。
怪不得关老太太一天到晚乐呵呵的。
杜太后的微妙的态度上的改变,王皇后也接住了,就越发的孝顺。
赵匡胤每天过来请安,王皇后天天能看见,心里踏实许多。
德芳也能经常见到自己爹爹,现在都敢赖在赵匡胤身上不下来了。
晚上一家四口,像普通人家一样,一起用饭,其乐融融的。
真是千金不换啊。
至于晋王,初时知道的打击,在忙忙碌碌里,就不再耿耿于怀了。
龙生九子,各个不一。
只能说她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他的想法,
那她改,不动声色的改。
她改了,他并不改,儿大不由娘,好好的活着就是了。
二郎是个厚道人。
三郎都坑他全家了,也瞒着不告诉自己,怕自己伤心,以后的事,随他去吧。
杜太后摇了摇脑袋,把思绪转回来,继续下一个话题:
“安济坊跟养济院呢?现在有多少了?”
“娘娘,我们这里没有,这个要跟官家那边调了户部的文书来看。”
阿秀答道。
“那也记下,隐约记得是千户一个安济坊,这汴京城都百万户了吧。一千个安济坊?”
安济坊是年中筹备了起来的,杜太后那会身体不好,连着病了好几场。
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病吾病以及人之病,也是为太后祈福。
赵匡胤明旨明令,凡户数达到千户以上的城县,设立安济坊,凡境内有病卧无依之人,均可送入安济坊收治。
养济院却是李冬儿木石村收容了老兵残将以后杜太后提议的。
木石村才多大点地方,赵匡胤弄了几百号人过去,这村里就满了。
自己儿子能省就省,杜太后也是清楚的,指定没给关家多少钱。
后来再有各地伤残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的,就由各州府设立养济院,军士直接就地收养安置,乞丐,无家可归的,也一并纳入收养。
现在建是说建了,朝中也拨了钱过去,但这就跟纳赋一样,他们想得挺好,下面的人是不是办得也好都是不能亲见的。
杜太后要把这个数量弄出来,看最后到底朝里花了多少钱,具体参照应支出的钱银参照李冬儿的木石村就行,要是多出了许多或是少了许多,就是有问题。
“今年入了冬,定个时日,发救济食,从十一月发到三月,冬日可畏,老百姓不像我们烧着碳,裹着裘,发点粮食,或设了粥棚,有一口吃的也暖和点,好赖也能过冬不至于冻死。这个也做成定例。”
杜太后想了一会,又交代阿秀。
“是,娘娘!”
阿秀应声写下。
“娘,这全部下来,怕是费用不少啊。漏泽园,安济坊,养济院,救济食,义诊,施药,还有之前就已经弄完的慈幼院,都是只有出没有进。”
【本章主要夸北宋的德政,真真的德政,本土的,没有瓜君干涉的情况下,真实宋朝的一些福利制度,包括南宋北宋,以上列举的通通都是,历代汇总。】
滚动的苦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