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5章 人杰
刘伯温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言辞在这个文盲率百分之九十的年代,可谓振聋发聩,可李伯通不是目不识丁的黔首白身。
他正在思考,面前之人是哪里来的强人,孤胆来此,足见此人有些胆量,他说的这些是叛贼让他说的,还是他为了让我投降,自己瞎编的,关系到全族上下几十万人的生死存亡,李伯通不得慎之又慎。
继而脑中神光一闪,眼前这个刘伯温不会是处州那个刘提举吧。
李伯通颤声问道:“敢问先生可是处州刘提举。”
刘伯温看着眼前之人道:“鄙人不为官久矣,当不得提举之称。”可说话间一股倨傲之气以若隐若现。
原来这刘伯温从小便是浙东道宣慰司处州路治下南田山有名的神童,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这南田山更是号称浙江万山之巅,山下独开平壤数十里,号南田福地”。古语有云:“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自古就算浙江人杰地灵之地,刘伯温更是人杰中的人杰。
浙江民间传言,这刘伯温从小天资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父亲教他启蒙识字的时候,看书能七行俱下。年仅十二岁就考中秀才,被乡间父老呼为“神童”。
成人之后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还潜心钻研揣摩各种旁门,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数学,十分了得。元统元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刘伯温赶赴京城大都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
返回家乡青田之后,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浙江许多秀才举人都受过他的提点,后来因为为人刚正不阿,得罪了监察御史,再加上朝中无人,只落得个罢官回乡。
天下皆知,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黄河岸边起义,天下云集响应。但浙江的方国珍早在几年前的至正八年,便杀官造反,率领一群渔民横行浙东沿岸。
这一年,朝廷起用刘伯温为浙东道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便是帮助朝廷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以方国珍为重中之重。
刘伯温在那一年和方国珍结下私仇,元帅府左丞帖里帖木儿欲招安方国珍,刘伯温认为方氏兄弟为浙江叛贼首犯,不诛杀便不能震慑人心,后患无穷。
方国珍劫掠浙东几年间,积攒金银财宝无数,便贿赂官府,还是被招安为浙东道台州路治中,方国珍为官之后,倒打一耙,谴责刘基在地方官面前作威作福。
刘伯温一怒之下再一次辞官还乡,表示对元朝腐败昏聩的不满。
辞官之后几年天下农民军起义此起彼伏,愈演愈烈,朝廷连发数道调令让刘伯温为朝廷讨贼,刘伯温隐居山间,偶尔与一些方外之士坐而论道,有时又和一些文士诗文相和。
这些事情在浙江民间互相传播,再加上这两年刘伯温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行际,在浙江的名头是越来越大。
渐渐的浙江境内,民众都知道有一位刚而犯上,为了庶民利益敢与权贵对抗,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好官,呼他为刘提举,以表示对他行为的夸赞,刘提举之名,浙江上下可谓如雷贯耳。
李伯通看着面前一副教书先生打扮的刘伯温,原来就是那位强人刘提举。
在现实和欲望的双重压力下,收剑回鞘,退后一步,弯腰再拜道:“今日之事,还请先生教我?”
刘伯温看他端着架势,身心舒畅,心里想着:“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刘伯温将怀里的书信掏出来,递了过去,笑眯眯的言道:“这是围攻你的蓝玉将军亲笔手书,里面条件可是优厚的很啊,将军可不要蹬鼻子上脸。”
李伯通心里明白,忙拆开信封看内容,“好说,好说!”
刘伯温一边喝茶一边等着他看信,笑了笑道:“蒙人攻略中原,不与儒家学子共治天下,以致中原鼎沸,义军四起。
眼下红巾军猖獗,正是英雄崛起之时,将军贵为一方豪杰,难道就没有一点逐鹿中原的心思。自古成王败寇,要是这红巾军真的入主天下,那你便不是从贼,而是从龙之功了啊。”
李伯通怔怔的道:“您真觉着外面这股义军能得天下?”
刘伯温沉吟道:“世事不好预料,我在义军营中不过几日,也只是管中窥豹,未能尽观这支义军全貌,只看这蓝玉便是个不简单的人物,那他的首领朱元璋更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不过以小看大,蓝玉此人看似不拘小节,实则大智若愚,胸中有沟壑,行事有章法。
这只义军也不像之前的贼寇那样,攻破城池之后,四处杀人放火、劫掠钱财、奸淫妇女,而是封存府库,收纳粮食,重法安民。
我在义军待的这几日,见义军不论上下头领,士卒,吃的都只是寻常饭食,所用也是农家之物,不见骄奢之物。
破城之后,除了作恶多端的知府吕周一家,其它大户,连人也没杀一个,可以看出,义军是想尽力让城内安稳下来,不要拖累他们拓展地盘的大战略。
攻下一城,便把城内的百姓当作自己的百姓,不见虐民苛政之举。
平常贼寇怎么会有这样的智慧?攻打湖州城的这只义军头领蓝玉不过是这只义军下的左营副指挥使。
而在他之上的朱元璋,打下江宁之后,并没有坐守孤城,而是派兵四面出击,可见此人的眼光之长远,不是有高人指点,就是天降奇才。
朝廷如今又积重难返,红巾军取天下并非是什么难事,难得只是看清鹿死谁手,哪一只义军可以问鼎天下,荣登九五。”
李伯通怔怔的看着刘伯温道:“先生可不要欺负我读书少,诓骗于我?”
刘伯温耸耸肩笑道:“我只是照实情推断而已,又有什么大逆不道的?朝廷对付红巾军如果还像从前那样,以对付白莲教的方法剿灭义军,那就只有改朝换代的结局。
我倒是劝你好好考虑一下,不凡早早下场,成事之后,开国元勋的位置不会太靠后。”
李伯通闻听此言,仿佛成为开国元勋,在抬手之间,呼吸都急促起来:“只、只是这般,提举,你为何不投此处义军。
刘伯温哼了一声道:“像你们这些地方豪强,手里有兵又有粮,只要存了这种念头,走到那里都会是座上客,对你们而言,良禽择木而栖,但与我而言,凤凰却非梧桐树不栖身也。”
李伯通听完脸色变得轻松起来,跟着呵呵笑道:“我应该知道你为什么才学显于当世,却屡屡被罢官,就你这张嘴,说话一点情面都不留,以前得罪人,以后还会得罪很多人。”
刘伯温笑道:“那可不一定,如今天下大乱,说不定我也会为了苟全性命,奉承强者,以求护卫。”
李伯通却摇头道:“你不会的,真要这样,你刘提举就不会被浙江人人传颂。”
“还有一事你切记。天亮之后,你见了那义军蓝玉之后,只说你是为你李氏家族请命,不愿生灵涂炭,才放下武器,加入义军,切不可再提我的名字,此间事与我无关。”刘伯温正色道。
李伯通闻言斩钉截铁道:“我李伯通从来没见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