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62章 初探唐人街
纽约唐人街到了。
它位于全市人口最稠密的曼哈顿区。
这是个新旧融合,自成一派的华人小社会,主要生活着来自广东、福建、港岛等地的同胞。
华人移民们在异国他乡同舟共济,历经上百年,才渐渐于大纽约的夹缝之中,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华夏社区。
他们不自成一派也不中,因为大多数洋人不爱跟咱玩,也不愿和华人比邻而居。
秦东方漫步在道路狭窄、居住拥挤的唐人街边,脑海中飘出了一段儿时童谣:
“你不给俺玩,俺自己玩,俺上南地挖泥孩,一挖挖个气管子,打恁娘的(此处省略三个字)!”
眼前遍布着华人店铺、中餐馆、制衣厂等等……
清一色的中文招牌和广告条幅上,有不少还使用了繁体字。
因为港台同胞,是来大西国“淘金”的先驱。看書喇
在街上与秦东方一行人擦肩而过的男女,几乎全都是亲切的黄皮肤面孔,他们的华夏乡音中,夹杂着英文单词。
唐人街居民的穿衣打扮也是偏中式的,但要比国内百姓洋气点。
路边小公园里有不少垃圾,其实还没有国内干净。
“早在1848年的清朝时期啊,广东台山县就有两男一女,乘坐【流浪之鹰】号帆船抵达了大西国,他们是最早移民过来的华夏人!”
龙博士的同学张琦,在路边给秦东方让着希尔顿香烟,向大家微笑介绍唐人街的历史。
“到了1851年,移入这个国家西海岸的广府人(包括广东、广西、港澳等省区)已达25万人,以后逐年增加!先侨们在矿场、农场、雪茄厂、木材厂,做一些大西国白人不肯干的苦累工作。”
“1880年该国发生经济危机,白人大批失业,而勤劳耐苦的华夏人却有工开。于是,他们就嫉恨上了华夏人,无端指责同胞抢了白人的饭碗,并由此通过了《排华法案》!受到排挤和迫害的华人们向东海岸迁移,这才来到此处落脚,于1890年渐渐形成了现在的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
“噢,原来如此!”
警花保镖沈傲君听了柳眉轻蹙,略感失望。
“我还以为是唐朝的哪个皇帝,当年买下的这条街呢!”
秦东方和龙博士等人:“……”
为了安抚下属失落的小心灵, 老秦边走边微笑补充道:
“虽然这里不是唐朝皇帝买下来的,但世界各地都习惯称华人的海外聚集地为【唐人街】,确实源于1000多年前的唐朝。当时的大唐盛世,万邦来贺,仅是生活在长安城的留学生、各国使节、外籍商人等,就达到了五万人!所以不少老外们,就把古时候对华人的叫法沿用至今,习惯称我们为【唐人】。”
秦东方的随口解释,听得沈警花美眸大睁:“呀?老秦你懂的可真多!”
东方听了勾唇一笑道:“说到秦,现在的伊朗国民称呼华夏人,就是chin(秦),像我们习惯用古国名称,称他们为波斯人一样。这应该和大秦帝国,以及华夏的瓷器发音有关……”
听秦东方讲解到这里。
连龙博士、雁文洁、张琦这几个高级知识分子,也都转头眸光亮亮望着他,由衷赞叹秦老板很博学!
东方露出了腼腆笑容,夹着烟谦虚摆手道:
“过奖了大佬们,我这人啥都好,就是有个酷爱学习的坏毛病!小时候在农村放羊时,我从来都是手不释卷,结果放丢了好几只羊。”
身边的男女同志有的低头尴尬,有的忍俊不禁……
您确实啥都好,就是不谦虚,还不太正经。
中餐馆【状元楼】到了。
里面的几桌食客肤色各异,都吃的唔嘛唔嘛香,欢声笑语不断。
大西国的黑白无常们虽然看不上华人,乃至所有亚裔面孔。
却又很没出息的,被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所吸引!
一些内心倨傲的老外们,时不时就会跑来中餐馆点一份烤鸭,或者红烧肉、宫爆鸡丁、麻婆豆腐啥的,和家人朋友一起打打牙祭……
毕竟他们的西餐太单调乏味了,翻来覆去就是面包、土豆、饼干和肉类,当地人还普遍没啥厨艺。
弄几样生菜切巴切巴,挤点白色液体一搅拌就开吃,还美其名曰“蔬菜沙拉”!
“老张带朋友来了呀,欢迎!欢迎诸位同胞!”
30多岁的状元楼老板娘认识张琦,笑容甜美走过来打招呼道。
秦东方他们在中餐馆一楼落座。
老板娘陈霞送来了菜单,和一壶菊花茶。
寒门阔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