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纪元2

第440章 全极之力(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40章 全极之力

石铁心正襟危坐,认真的听取楚飞烟的讲解,同时心中暗暗记牢了这个名称:“全极之力。”

“这个层次之所以叫全极之力,当然是有缘故的。”楚飞烟娓娓道来:“我知道,有些人喜欢把一己之力称之为‘人体极限’,这个说法有点道理,但也有很大谬误,你看。”

她伸出白皙的手指凌空一划,一道神奇的光线忽然呈现出来,在半空中凝而不散,散发光辉。

石铁心瞳孔一缩,虚空留迹!楚飞烟与那个龙图学士好心人一样,拥有虚空留迹的能力!看来心术修行到某个阶段后,就会掌握这种神乎其神的本领。

只见楚飞烟捻着双指,随意的凌空作画,眨眼间画了个六向矢量。

画好之后,楚飞烟随意一挥衣袖,图形凌空悬浮,飞临石铁心眼前。石铁心仔细看去,发现那六个矢量尺度上还有一些字迹,分别是力量、速度、耐力、抵御、灵巧、寿命。

“普通人类的体质毫无疑问存在极限。而如果在一个均衡的情况下达到最优的结果,让六边形内面积最大化的话,便能够达成‘一己之力’。”楚飞烟在六个矢量上连线,连出了一个六边形战士:“这就是普通人能够达到的最优、最均衡状态,所以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体极限’。”

“比较流行的说法中,这个极限叫‘自然均衡极限’。即便没有专业的炼体功法,也能够通过各种其他方法锻炼达成一己之力。”

“不过,这并不是说在六个方向上,人类只能做到这一步。如果做出取舍,以降低其他项为代价,也可以单纯的增强某一项以超过这个‘自然均衡极限’。”

石铁心了然,一己之力给他的感觉确实如此。

在东华世界线接触运动员的时候他便发现了,如果仅仅凭一己之力的炼体水平去奔跑的话,有些专业运动员能比他跑的更快。

以一百米为例,仅凭肉身,他大概能跑10秒40左右。这个速度对一个两米多高的大块头来说已经相当好了,但与世界纪录相比却差得远。只不过石铁心向来是双管齐下,双擎驱动,肉身和假丹共同发力,自然快的不讲道理。

楚飞烟娓娓道来:“生活中就有这种例子。舍弃速度极限的增强力量,能够举起远超一己之力的重量。舍弃防御极端的追求灵巧,有些人的手速能够快的像抽风。舍弃搏击能力单纯追求养生,更会让人长命百岁。”

她一边说一边捏着那个六边形,六边形的面积一阵变化,六个维度此起彼伏,很是直观。

“但这都不是最极端的情况。”楚飞烟深深地看着石铁心:“最极端情况下,某些人为了追求单项能力,可以够完全、彻底的舍弃其他维度。”

“完全舍弃?”石铁心吃惊道:“怎么可能完全舍弃?不说主观意愿了,就方法上来说也做不到吧?”

“做得到。”楚飞烟似笑非笑:“搏击武术是从厮杀中演化发展的。而在迷雾元年之前的民国时期,起源圣人未讲道时,就有格斗家为了修行可以摧残自己到折寿。起源圣人讲道之后,修行方法渐渐兴起,可也并非一下子就繁荣兴盛。那时候,原始的修行理念结合动荡的社会环境,还出现过类似‘十年一拳’的拳术。”

石铁心追问:“十年一拳?”

寿限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一场车祸,我喜提妻女一双?
一场车祸,我喜提妻女一双?
一场车祸,让他意外闯入八零年代。抬眼望去,家中四壁徒然,贫困至极,别人家灯火通明,他这却只能靠着微弱烛光度日。 而更令他震惊的是,自己竟有个娇美却受气的媳妇和一个瘦弱小闺女。从潇洒单身汉沦为靠妻生活的懒汉,这巨大落差让他内心抵触。 但他没有沉沦,一番思索后,凭借前世丰富阅历,在这个物资尚显匮乏的岁月里,他毅然奋起,用汗水与智慧拼搏,最终带着爱妻幼女,在时代的浪潮中开拓出一片充满希望的新天地。
佚名
武道人仙
武道人仙
莫奕琯
转专业后,师兄们为求原谅哭麻了
转专业后,师兄们为求原谅哭麻了
前世,盛晚星为了讨好五个没有血缘的哥哥,将保研的名额让给了叶娆。 可在研究生考试那天,盛晚星却被设计,考试失利,哥哥们知道后,没有一句安慰,只说了一句“真没用”。 后来她更刻苦,好不容易拜入导师门下时,才发现他们与叶娆的关系更亲近,哪怕她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挤入曾属于她的小团体。 为了这段六个人的感情,她付出了一切。 包括自己的生命,可最后她为了叶娆瘫痪的时候,哥哥们为了摘清关系早奔赴国外留学。
马背上的鱼
逆天神脉
逆天神脉
落魄少年激活逆天神脉,万族天骄,横推世间一切敌,自此再无敌手!
我吃面包
凡人仙镜
凡人仙镜
二狗子很喜欢做梦。梦里,他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娶到一个腰宽背厚屁股大的女子。这可把他美坏了。 不过,他只敢做梦的时候想想。因为七岁的时候他就被卖给地主家为仆,失了自由身。 二狗子总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直到这一天,他捡到了一面铜镜,他的人生豁然开朗…… 多年之后,那白衣负剑的少年背影渐行渐远,只听他口中轻语道:“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