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第1889章 制诏拜将,分陕而治(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889章 制诏拜将,分陕而治

当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制度维护良好,运作合规有效的情况下,而大多数的时候,破坏远比建设来得更容易,就算是再完善的制度,也有被玩坏的时候。

若是斐潜这一代过后,会不会在某些人的破坏和钻营之下,斐潜当下看起来不错的举措,届时反而成为了恶政,也很难说。毕竟人类先天性的自我毁灭的因子还是很多的,使得一部分人即便是也要动不动谩骂一番,发泄戾气,更何况若是真的牵扯到了利益的时候?

热血民众为了赵云等人的荣耀欢呼,看着如林如岳的军旅夸耀行进,便是高呼雀跃,兴奋异常,但是士族子弟之中,并不是所有人愿意吃风沙,饮雨雪,踏生死,战九荒的,或许是因为觉得自己羸弱的身躯并不适合战斗,或许是觉得自己天生下来就是智慧型的人才,拿刀弄枪的太过于低级了,所以这些人更感兴趣的,是赵云等人被册封之后所展示的那些东西…

啧啧,分陕而治啊…

一些人开始挤眉弄眼起来,心照不宣的发出各种声音。

而另外一些没读过这个典故的,亦或是还没有想起来的,便略显得尴尬的附和着,然后攒唆着已经领悟的人来解释一二。

此乃周王典故是也…

周武王劳病而逝,周成王年幼懵懂,便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共辅之…

西周灭商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周文王周武王两代人,虽说最后完成了灭商大业,但是周武王姬发,却没能够长久的享有天命,在刚刚建立西周之后不久,或是因为过度劳累,或疏是因为感染了疾病,很快的就去世了,甚至来不及为身后做出安排。

虽然说当时将周武王之子,周成王推上了王位,但是成王年幼,不能执政,因此在当时的西周形成了一种王权真空状态,西周国体动荡。

当时的周公旦作为周武王姬发的亲弟弟,他决定摄行天子政,以此来辅佐年幼的周成王,维护周王朝的延续,但周公旦的举措却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不仅有远方诸侯的反对,就连周室内部的宗亲也对他的摄行天子之政产生了怀疑,其中最大的阻力便是来自同等地位的召公奭。

后来周公旦说服了召公奭,两个人将周王朝土地一分为二,凿了一根高三米五的石柱栽于分界之处,称作立柱为界。据史籍《左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由此两个人分别治理周朝国政,度过了周成王危险期,也才有了后来的成康之治。

当然,斐潜用在对于赵云的评语之上,肯定不能算错,毕竟分陕而治这个词,本身也有切割出一部分区域委任贤才进行管理的意思,而赵云统管阴山幽北,也正符合这样的情况,但问题是,如果说这个不是仅仅针对于赵云,而是有另外的意思呢?

如今山东山西,加上斐潜现在手中的西京尚书台,这不就是当年周成王年幼不能理政,然后立柱为界,划分东西的再次呈现么?

然后便有人恍然大悟,在东,周公旦平遗民之乱,召公奭在西,则鼓励农桑,方有甘棠之词也…如此说来,骠骑如今,欲效召公?

一群人相互看看,都觉得很有这个可能,毕竟现在东面确实还有叛乱未平,曹操还有好几个对手,倒是西面斐潜这里,四周都差不多平了一遍,倒是可以好好发展一下农桑。

故而方有「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之语也…忽然有人冒出一句来,骠骑心思,果然巧妙啊…先有「分陕」,后有「懋懋」,啧啧,真是绝妙,绝妙啊…所谓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出自《尚书仲虺之诰》,简单来说,就是德行高尚的便授以高官,功劳大的便给以丰厚的赏赐。

仲虺之诰,此乃仲虺之诰!啊,哈,此为古文书也…

咦,如此一说,倒也真是!骠骑厌今文繁琐,谶纬难辨久矣,「分陕」乃言周公事,古也,另有「折冲」亦为大雅之诗,皆取古文!呜呼哉,莫非今文,不得其用乎?

今文繁琐,多有违驳,青龙寺有论,且言真正,古文今文,唯真求正…

旋即楼就歪了,从武将的诏书讨论到了今文古文身上,然后越歪越远。

普通人士,大体上就是说个热闹,就算是真的说了一些什么,也未必当作一回事,但是消息在几天之后传到了在许县的曹操之处,当这几份的制诏摆在桌案之上的时候,曹操也不免心中升腾感慨,一时间难以言表。

尤其是分陕而治四个字,简直就是直透进曹操心中,觉得墨色如血,就连那些笔画转折都锋锐无比,刺得脑仁生疼,心间烦闷。

虽然说大多数人都认为,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分治,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但是曹操知道,其实周公旦和召公奭,还有周成王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未必像是儒家所传颂的那么和谐美好…

在分陕而治之中,获得声名的,是召公奭,而周公旦么,就有些多少哑巴吃黄连的味道了。

牧野之战只是战胜了商王朝的中央政权,地方贵族未必完全顺服周王朝,而周武王短祚,幼主在位,朝野不稳。早在武王时期,周公旦就作为王室的重要人员,参与到周的政权建设的方方面面。周公旦有相当的政治能力,也积累了相当的政治经验,所以周公旦摄政,似乎顺理成章,但是问题是周武王并没有任命其摄政。

这就很有意思了。

周文王有五个孩子,分别是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伯邑考被纣王做成了人肉羹,周文王吃了之后还装作不知,称赞其鲜美无比,方让纣王放下心,说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最后放了周文王。

所以当周武王去世时,管叔鲜、蔡叔度在外作战镇平诸侯,因此,在武王的嫡亲弟弟中,周公旦是最年长,且身在朝堂之中的。

史记当中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叛周,公乃摄行政当国。这也就是说,成王是武王的合法和指定继承人,周公摄政并不是出于武王临终时的安排,至少不是正式的任命,也不是出于周王室众人的推举,而是出于周公自己的决定。

《史记·鲁世家》记载,周公践祚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礼记》中更是直言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在《大诰》等多处也发现周公称王,并以王命的名义发布命令的。可见,周公所做的,不仅仅是代行摄政而已,很有可能还直接将周成王踢到一边,自己称王了。

随后便是三监之乱。三监之乱实际上是管叔鲜和蔡叔度不满于周公旦执政,因此,三监之乱具有争夺王位的性质,而为了能够抽出手来对付管叔鲜和蔡叔度,周公旦不得不和召公奭约定了分陕而治,具体约定了一些什么,已经不可考,但是有一点很确定的就是,周公旦承诺了将来要还政给周成王,所以召公奭才愿意做周公旦的后援,治理农桑支持其作战。

而周成王的年龄,大概也就是十来岁的样子,就和曹操担任司空,开始摄政的时候的刘协差不多,因此若是将分陕而治套用到当下的话,究竟意图所指是什么,也就很清晰了。曹操甚至能想象得到,如今在长安之中,斐潜通过这几分制诏,所露出来的一张从容且略带嘲讽的嘴脸…

周公旦想要成为王,但是无法脱离周王朝的禁锢,又必须以周王朝的名义征讨四方,结果辛辛苦苦谋划经营了七年,最终还是不得不还政于周成王,那么曹操呢?

沉默了许久,曹操最终拍桌而起,高呼酒来,然后站在了堂下回廊之处,迎风举起了酒爵,有此对手,方为人生快事!且行之,看孰为周召?!

感慨了几声,曹操忽然想到了一些什么,回过头又盯着桌案上的抄撰而来的那几份斐潜封令,然后一丝笑意扩展出来,旋即大笑起来,笑得甚至眼泪鼻涕都快喷了出来…

请:

马月猴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通关无限副本后,和国家相互躺赢
通关无限副本后,和国家相互躺赢
关于通关无限副本后,和国家相互躺赢:简介:夏微凉出车祸了但没死成,她穿越了但那个世界末世了!睁眼一瞧丧尸敲门是什么体验?总之不会说:你的外卖到了!夏微凉卷生卷死绑定了系统,又卷生卷死坐稳‘一姐’宝座!结果系统告诉她,她家后院起火,末世了?夏微凉零帧起手单刷系统主脑,摆摆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夏微凉:做人没必要那么正常,疯点好哇,疯了别人才能正常起来!--“你说你穿越了?你还遇到了一个自称是‘万界救世
久久七十二
官场:带贫困乡摘帽后,我打脸亲爹
官场:带贫困乡摘帽后,我打脸亲爹
身为私生子的他,爹不疼娘不爱。 刚刚考公上岸,亲生父亲为了家族利益,劝他不要入职。 威逼利诱不成,竟然把他调到了全国最穷的乡镇。 准备让他在那个穷乡僻壤蹉跎一生。 “弃子如何?我偏要向上爬,狠狠打那个所谓的亲生父亲的脸!”
佚名
下山后,道姑被26个大佬缠上了
下山后,道姑被26个大佬缠上了
我叫苏柔,我有26个未婚夫。 他们是金丝眼镜霸总,186小白脸杀手,混血帅气风水师,黄金八腹肌神医…… 他们都非我不娶,好烦好烦呀!
苏长卿
大商监察使
大商监察使
武道神话,降龙伏虎;天授禀赋,巫神共祝。万年僵尸,镇魔雷法;金刚降世,怒火忿吒。浊浪涛涛,卷起人族厚重的编年史!在这人道主宰天地的时代,鬼神皆伏首,仙佛尽低眉。漫漫红尘之中.....又以代天巡狩,监察天下的监察使之名,最为令人闻风丧胆,鬼神皆惊。铁棠穿越为运城总捕头,以武入巫,屡破奇案。马场无头案,他以武夫之躯迎战巫觋神通,破败鬼神密谋。曲江碎尸案,铁棠调遣四方土地,镇压曲江龙王,擒拿幕后真凶。
落日照大旗
我的抗战有空间
我的抗战有空间
关于我的抗战有空间:参加一次军方均试验后的特战队长孙义成,莫名穿越回1938年的冀南,利用脑部量子芯片形成的空间,大肆收割各种物资,将包括RMY等的大量物资收归己用,武装手下,扩充军队,无情地消灭侵略者。同时也利用各种物资暗地里帮助自己人,为自己人的军队创建空军、炮兵部队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零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