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

第1922章 妖与人的纷争(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922章 妖与人的纷争

八景宫。

太上道尊感应到一丝丝气息,若不是他一直沉心静气,怕是感觉不到。

如今满意之余,也是有些动容——这天底下有什么事情,能触动上面哪位?

……

另一边。

新年过后,山崎就带队出行了,一边游历,一边前往六千万里外的南径关。

不过没有直走,而是绕行,从东胜神洲到北俱芦洲,再到西牛贺洲,南赡部洲,最后再去不周山。

路上没有管任何闲事,只是向凌海阳,凌锦棠,芍药,谷灵儿看各种事情,介绍人情冷暖,家庭琐事,城池竞争,派系争斗,朝堂龌龊。

教导他们人情世故,以此明事寻道,看破红尘俗世,坚定求道之心,走出自己的道路。

……

东胜神洲万城之多,战事不多,打起来也是将官对阵,小兵摇旗呐喊。

哪边的将打赢了,抓了敌将,哪边就大获全胜,否则败将带兵用符箓逃跑,一下就回城中,打开护城阵法,胜者也只能在外面嚷嚷。

无它,将官的实力都很强,但城池人口就那些,小兵的数量不足以堆死敌方将官,如果输了阵,小兵不如不上。

同时实力不足以攻城,与其浪费粮食,不如早些撤了。

这样的局面,就是一步一步演化,趋于平衡。

一边清算因果,一边等待能够一统天下的人出现。

……

北俱芦洲,多年的部族征战,导致大量妖仆逃入,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北方冰原。

大片的冰原上,妖族数量比人多,他们以饲养耐寒的牛群和鹿群为生,基本上不与人族来往。

而南方的人族,虽是部落的体制,但却是以成城池为据点。

这是吸收了大周的文化,或者说是被大周教化了。

虽然大周朝已经没了,连大周王族后裔建立的国度也没了,但周人仍然在。

北俱芦洲迟早也有统一的一天,如今只是在积累因果。

……

西牛贺洲,佛门最是盛行,局势和平,只是隐患颇多。

最大的问题就是,家族能分配的土地有限,家族内不断增加的人口。

幸亏佛门倡导今生来世,这才让那些贫苦之人,依然能够甘之如饴的活下去,直到因为缺乏食物,成年之后迅速的年老体衰,身体承受不住灵气而死。

最可悲的是,佛门不背多少因果。

因为害他们这样的,不是佛门,是他们亲戚,是他们国度的律法,有账找他们亲戚算,找他们国王。

西牛贺洲之民,就在这无限的轮回苦海中不断流转,这一世我坑你,下一世你坑我,就这么互相坑下去,看不到尽头。

……

南赡部洲,溍帝励精图治,但好景已经不在了。

最大的问题是,为了稳固政局,封分的诸位亲王。

本来是防止权臣,像他们篡夺曹氏一样,篡夺他们司马氏的皇朝。

现在是尾大不掉,得防兄弟夺位。

而契机就在后院里面,已经发酵了。

……

山崎带众人潜入皇宫后院,去看了问题,但众人是很明白。

山崎没有点破,带他们去城外的山上暂住,让他们慢慢看慢慢琢磨。

而很快,随着城中传言溍帝宠幸妖族,众人也就恍然问题在什么地方了——妖与人之分。

山崎点头,但又摇头,“这只是借口,是说溍帝失德,为攻伐他找借口。”

“不过,这份因果,也就再次拉开了,妖族和人族不能并存的大幕。”

“而这事情的根由,可以追溯到上古年间,人吃兽充饥,妖噬人生存。”

孤风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五大仙家,从继承土地庙开始崛起
五大仙家,从继承土地庙开始崛起
“我!土地公啊!竟然沦落到和乡野精怪抢香火?”他穿越了,开局传承了土地庙,本以为以后的日子是庇护一方百姓,却不想这个朝代的人并不相信玄学,一点香火都没有。无奈之下,他只好和已经成了气候的山野精怪达成协
佚名
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
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
上一世,人人都说表姐韩丽丽嫁得比江婉好!表姐嫁给陆厂长的弟弟,新郎又高又俊又有钱。江婉嫁的却是下乡青年,长相普通,家里更是穷得叮当响。后来陆家不幸落了难,家道中落,韩丽丽因丈夫常年在外不着家,独守空房
飞猪猪
天龙珠拿后,我御万道吞四海
天龙珠拿后,我御万道吞四海
未婚妻害我,联合一众外人废我修为,伤我父母,残害我家族。他们以为我没了修为就无能为力,成了凡人。真是令他们失望了,我拿下天龙珠,修炼了新丹田,还练成了上古秘籍。我得到了魔龙传承,吞四海,御万道,站在诸
佚名
七零:踹开渣夫,我被纯情汉宠上天
七零:踹开渣夫,我被纯情汉宠上天
十八岁的她,刚从高中毕业,正值青春年华,却也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抉择。身为家中独女面对知青下乡的号召,全家上下都犯了难。爷爷、爸妈心疼她,未婚夫又早已投身军旅,这下乡之路,似乎布满了荆棘。于是,她拖着一只
佚名
龙魂武帝
龙魂武帝
【传统玄幻+无系统+杀伐果断+暴爽燃文+百万追读】江尘,江家绝世天才,本是觉醒亘古稀有的神龙武魂,却被人误认为是废武魂土蜥蜴,因此受尽冷眼,卑微如尘。然江尘却是一心向武,百折不磨,崛起于微末,傲立于大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