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 229章 入住孤老院
孤老院建好,商业城的百姓,符合条件的孤儿就有287人,老年人符合条件的人少,只有25个老人免费入院,
杨小花夫妻商量放宽入院老人的条件,愿意入住孤老院的老人,只需1年上交3百斤杂粮,
1个老人一个月按15斤粮食计算,一年的嚼用180斤,多出的就当是护理费用,
古代一斤是十六两,比现代多六两,因此15斤足够一个老人吃用1个月,
初步决定扩收3百名老人,两人商量好后让穆迅拟好公告,派人去各村口,各街道张贴,
原以为费用不高,肯定有不人前来报名,
“老国主,告示张贴三天,只有5名老人被家人送来”,穆迅想着5个将死之人,心里就窝火,
5个人里2个眼神不好,根本看不清人,1个瘫在床上,被家里人用门板上抬过来的,还有1个瘸子,一个断了右手吃饭都靠人喂的,
张宏武自语:“失策呀,3百斤粮食,恐怕连他们的医药费都不够”,
“小穆,把告示先撤了”,杨小花也觉得这样不行,除了行动不便,没有生存能力的老人,家里人愿意送进孤老院,
但凡能为家里创造价值的,都不会来孤老院,她又何必傻呼呼的当接盘侠,
“小穆,让张氏商业城统计孤儿,孤老的名单”,张宏武觉得两个城市共用一座孤老院还能为降低成本。
一个月后,孤老院孩子增加到420人,老人增加到92人,
张宏武让教育部的李仁,派先生来孤老院,男孩子们开始念书,女孩这边也是李仁派过来的女先生,简单教女孩们识字与女红,
粉条作坊的红薯也运到孤老院,由老人们进行清洗、切块的前期工作,
本来准备给自费进孤老院的老人发工钱,不过自费进来的那5位根本就没有动手帮忙,作坊支付的加工费自然全部交给孤老院,
孤老院采取军事化的管理,早上有起床号,一日三餐定时去饭厅,晚上有歇息号,
除了自费的那5个老人需要单独派人照顾,其他的老人都行动自如,
老人们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去茅厕,清空五脏庙,然后排队围着院墙走上两圈,接着洗漱、吃早饭,
早饭后休息半柱香功夫,然后开始清洗红薯、将红薯切成小块,中午吃饭后小睡半个时辰,
下午继续做工,晚饭后围院墙走上一圈,消消食,上床歇息,
孩子们的时间安排也挺紧凑,早上要跑步、做操、读书,中午饭后孩子们可愿意睡觉,
在院里院外捉虫子,割青草,他们要负责鸡圈里上百只鸡、兔子窝里上百只兔子以及猪圈里10只小猪仔的吃食,
下午仍旧学习,不过孩子们会利用晚饭上的那段空余时间,再给牲畜准备些口粮,
孤老院还有两辆牛车,勤快的孩子们也把喂牛的活给揽过去了,
“武哥,孩子们赚的银子,一半归孤老院贴补支出,一半存在钱庄,做为孩子们嫁娶的费用,你看……”
孩子们的努力,杨小花看在眼里,短短三个月,兔子就卖出了5百多只,
“媳妇,这事你做主,”杨小花是孤老院的财神爷,钱财之事张宏武让她自个做决定,
“好,老人们赚的银子也存一半,专款专用,用来给老人们办后事”,
有了孤老院,杨小花家之前的厨娘李婶,王婶还有官媒张婶,都一块住进了养老院,
李婶、王婶的入院费用是杨小花支付,他们家有义务给两位老厨娘养老,
张婶从官媒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这些年她赚了不少银子,
想到与李、王两个老姐妹在一块生活了一辈子,张婶自费入院与两个老姐妹做伴,
杨小花夫妻负责管理孤老院,自是住在院里方便,两人一合计便搬进了孤老院,
“武哥,这里可以围上栅栏做菜地,”
5百多人的吃喝拉撒不是小事,杨小花本着能节省就节省的原则,在院里巡视着,
张宏武颔首,杨小花说的对,几百号人的吃喝,光蔬菜就花费的银子就不是小数字,
鸡肉、兔肉不用在外买,孩子们养的家禽就能供应,年猪要养一年,刚开始养小猪仔,孤老院里吃的猪肉还得靠买,
等以后小猪仔长大,加上他们计划每月都要增加3头猪仔,来年的猪肉不但够吃,每个月还能卖出1头大肥猪,
如果再把蔬菜给种上,孤老院的伙食除了粮食与调味品,其他都给自给自足,长此以往,孤老院根本不需要国拨资金就能运作,
张宏武越想越兴奋:“媳妇,菜园地建成大棚模式,冬天也能栽种”,
这样冬天孤老院也不缺蔬菜,不用拿银子去外面买,
其实云霄国各县都有大棚蔬菜,冬天的蔬菜价格也不贵,张宏武还是想着尽可能节省,
杨小花笑道:“后院这块地够大,冬天里种大棚蔬菜还能让穆迅他们帮着往外销”,
她说的外销,不是在云霄国市集上卖,而是运往周围各国销售,云霄国的价格便宜,但销出国门却是能卖上个好价钱,
张宏武看着杨小花满眼里都是算计的光芒,忍不住摇头,财迷到老还是财迷,说起赚钱就两眼发光,
说干就干,杨小花让张宏武去找人搭建大棚,自个却是去了老人们清洗红薯的地方,
孤老院的老人有什么技能,杨小花一清二楚,这不,她找上了庄稼老把式李光,
“李兄弟,知道你干活是把好手,我与张院长商量,准备在后院开辟一片菜园地,想请你……”
话还没有说完,李光便放下手中的红薯再站起身,“杨院长,你说做啥咱就做啥,啥请不请的”。
能在孤老院生活,有吃有穿,可比自个一人在村里过日子舒服多了,
张宏武是院长,院外的事由张宏武去办,比如销售鸡、兔,购买猪仔、粮食……
杨小花是副院长,院内的事情她一把抓,大到穿衣吃服小到老人孩子情趣上的波动,都要她操心,
“李兄弟,你带些人去后院,把菜地开出来,等张院长叫人把大棚搭起来,咱就种蔬菜,”
杨小花也不给李光客气,直接安排工作,
“贺老六,李老四……”李光一连点了十多个人的名字,
被叫到名字的人都放下红薯,走到工具房那里去拿锄头,
“把牛也套上,犁地能省些力”,杨小花带着他们来到后院,用手比划着要开垦的那片空地,
“用不用牛都行,这地一直种着的,很容易弄”,李光住进来就听说这里原是大棚蔬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