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63章 上元节
他知道林承序定是有什么其他目的,但这不归他管,他也懒得管这群人心里的弯弯绕绕。他只要把这份口供递上去就算是交差了。
星沉深知陈锦和脾性,嘴上说着不管何时,有了结果速速让她知晓。可若真的在她酣睡的时候打扰她,那便是死罪。
是以,到了她梳发的时候星沉才把这份口供呈了上来。
陈锦和看着口供,笑了。
“没想到啊,我那个庸庸碌碌热爱祭祀的皇叔居然还有肯为他起义的旧部?”
星沉一边帮她戴上金龙冠,一边问道:“陛下觉得,口供有假?”
陈锦和淡淡道:“那倒也未必。起义往往只需要一个听起来很正义凛然的名目,实际如何……哪有人在乎。”
她合上册子,心里非但没有松快些,反而更加的愁云密布。
按那刺客所言,雇主是江南口音,花霖之前也是在江南……看来江南的确是祸患无穷。
坐上轿辇后,陈锦和又探出头来对星沉道:“跟吴鹤鸣说,差事办的不错。有赏。”
星沉领命而去。
——————
今日虽然还是正月初十,但是廷臣们似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状态。吵得不可开交。
吵来吵去,还是为了改税一事。
户部建议取消物税,全部折合现银。这本也是利国利民之策。可是反对声音也不少。反对的理由也很充沛,陈国开国之初定立的税制已经安然无恙地运行了数百年,如今又何必多此一举。况且税收乃一国根本,万一改的不好会动摇国本。
陈锦和被他们吵得脑仁疼,对于改税一事,她全无决断。但她深知此事干系重大,绝不可轻举妄动。她根基未稳,就做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那绝对是怕自己死的不够快。
等他们吵得差不多累了,陈锦和一句容后再议就把人都打发走了。
她心里有事,自然没有心情听他们吵架。现在边疆屡屡传来与离国小规模争执的报告,大战刻不容缓。好在士兵都已经到了西南,粮草也偷偷运到了。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不过一旦开战,最重要的就是银钱补给。这个节骨眼,税收万万不可有差池。
这几日理政,陈锦和才发现自己多有力不从心。她从小长在宫里,锦衣玉食,她只知享受美食,却从不知碗中粮食是如何生长得来的,所以有人提起粮食米价,丰年贫年,她全都是云里雾里。她只知华服精美,却不知布匹是怎么得来的,绣花需要多少精力。她知道百姓分士农工商,可是她从来没有接触过士族以外的人……哪怕是纳兰朔、杨公公对这些其实也都是一知半解,所有信息大都是道听途说。
她知道,历代帝王都是这么过来的,甚至不止陈国,无数国家的皇室都是这么过来的。
皇帝也许并不是真的要为治理国家做出多么杰出的贡献,仿佛她最大的功能就是老老实实祭天、祭祖、祈福……
这就是做皇帝的意义吗?
陈锦和困惑极了……
——————
今年上元节正逢立春,原本就热闹的节日就更添了几分喜气。
木苏趴在陈锦和桌前,眼巴巴地看着她批阅奏折。本来批阅奏折时除了大监杨公公谁都不许在场。但是陈锦和觉得太累,便额外批准星沉月落可在一旁伺候,后来木苏总是闹着说无聊,便也允许他可以进来。
陈锦和眼睛盯着奏折,悠悠道:“你要实在无聊就去御园去喂喂孔雀,不必这样时时盯着朕。”
“哎……”木苏长长叹了一口气,“陛下姐姐,我们真的不能出宫参加灯会吗?”
“不能。”陈锦和头也不抬。
“哎……”木苏又叹了一口气“可是,人家第一次过上元节……”
陈锦和寒毛一竖,终于抬头看他,扯了扯嘴角问道:“谁……谁教你这么说话的!”
“霓裳阁的竹风姐姐教我的……”木苏丝毫不觉得有哪里不对。
“竹风姐姐说只要有什么想要的东西稍微撒撒娇就可以了……”
陈锦和:“……”
“竹风姐姐还说,不知道怎么撒娇,就把我字换成人家……”
陈锦和:“……以后还是多跟你少卿哥哥去看点书吧。”
木苏歪了歪头,他不是很理解,不过不重要,当下他只想出去玩。
“陛下姐姐,我们为什么不能出去啊?”
杨公公在最后一本奏折上做了批复后,笑着对木苏道:“越王殿下,上元节时鱼龙混杂,您金玉之尊要是出点什么意外可怎么好。那日陛下会登城门楼为百姓点灯祈福,在那里瞧整个灵安城一览无遗,华灯璀璨,花车遍地,也十分好看呢。”
木苏撅着嘴,还是不太满意,嘟嘟囔囔着:“可是在高处看,总不如在街上看……而且少卿哥哥也说没看过灯会……”
木苏圆润可爱的小脸,殷红圆润的小嘴委屈地瘪了瘪,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仿佛正冒着水汽,就这么望着她。
该死。
陈锦和心里不禁咒骂了一句,她向来见不得美少年委屈的脸,一见她就忍不住心软。竹风其实教的不对,木苏这样的长相不用说什么,他只需眨眨眼,用他那小鹿一般的眼睛认真望着你,你就想把心肝都掏给他。
“算了……”陈锦和屈服了,她无奈道:“朕特许你与林少卿去灯会玩玩,不过……”
还没等她不过完,木苏已经蹦了起来。他高高兴兴地拉住陈锦和的手,兴奋道:“陛下姐姐最好了,我最喜欢陛下姐姐了!”
陈锦和快被他绕晕了,她按住躁动的木苏,道:“你们可以去,但是一定要小心,不要惹事,不要出风头,多带侍卫。”
“明白,明白。我一定不给陛下姐姐惹事。”木苏欢快地答应着。
——————
上元佳节,月明千里。
灵安城里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火树银花,花灯如昼。
美景如斯,可惜陈锦和从来没有参加过。从前要陪先帝登城门楼,远眺灯市,点天灯祈福。如今,她成了点灯的那个人更加不可能去灯市了。
已是戌时,陈锦和与纳兰朔登了城门楼。身边的司礼太监早已经备好特制的天灯。
这天灯是皇家敕造,浅黄色的灯布上绘着陈国的图腾,五爪金龙,此灯是特制的,既防雨又防风。扶风而上,可以直上云霄。百姓见了这龙纹天灯,都会下跪行礼,表示与皇帝君民一心向上天祈求赐福。
陈锦和与纳兰朔一人持了一根火引子,将天灯点燃,等灯火稳定后将天灯往空中轻轻一托,天灯便随着风缓缓升上了天空。
陈锦和望着天灯慢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天灯升起时,灵安城的烟花都默契地停了下来。所有人都注视着天灯,许多百姓已经跪了下来,双手合十低声祈祷着。
“天呐!”人群里突然有人惊呼。
“你们快看,天灯是不是要掉下来了!”
陈小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