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徐秀英

第一百四十三章 姐吃得下哦!(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一百四十三章 姐吃得下哦!

第一百四十三章 姐吃得下哦!

后来村里面没什么事情。

叶秋就呆在村子里面看看,顺便做做村长的工作。

现在山路上的毛石路,经过绿林市政的加班加点,已经铺了有七公里,还剩下三公里铺完,基本上就可以跑跑小车了,到时候宣传下,应该会有人过来渔山村郊游下。

而野生山楂的采摘,也在紧密进行着,山上的山楂数量比叶秋预估的要多得多。

原本他预估能够有三十万斤的野生山楂就不错了,只是没想到,如今都已经采了快十五万斤了,山上的山楂数量看上去还有很多,估摸着应该还有二十多万斤可以采,倒是能够让村民维持一段时间的高收入了。

姗姗水果超市的营业收入,因为渔山山楂的热度过去了,每家店营业额基本维持在10万元左右。

靠着山楂的超高利润,利润每天每家分店有7万左右,三家店合起来就是21万,一个月就是630万。

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目,有些五星级酒店一个月的利润可能都没那么高,就像是白云大酒店,现在每日营业额维持在100万元以上,利润率很高,有百分之四十,每天利润就是40万元,一个月1200万。

利润1200万,看似比起叶秋的水果店高很多,但五星级酒店的房产、员工工资、各类支出,比起姗姗水果超市可要多了不知道多少。

要是让白芸苓知道了,恐怕直接摔瓶子不干经理了,干脆跟着叶秋混算了。

不过630万,按照股份分配,其中百分之二十是要给于珊珊的,叶秋自己到手是500万元。

这些钱基本上都用在村子里面的,光是一条毛石路就已经花了有500万了,还有承包山林需要200多万,以及即将投入的护林资金100万,叶秋花出去的就有800多万。

要知道即便是山上的山楂全部卖光了,他到手应该有1000万,一下子就把八成收入给花出去了。

叶秋倒是不心疼,反正只要能够让村民生活好起来,花多少钱都愿意。不过他还是有点小私心的,想要拿出一部分钱,汇给他以前战友们的亲属,有些战友已经再也回不来了,他想要替他们照顾下亲属。

至于大力豆芽菜方面,现在村子里面的产量已经达到了5000斤。

其实每天种植的种子数量,仍旧是500斤,但产量还是上去了。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大力豆芽菜太牛逼了,在秦莲的指点下,村民们种出来的豆芽菜,更大更水灵了。

这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不过,这个数目着实让叶秋有点头疼,除了天广商场吃下1300斤,白云大酒店吃下1500斤,还有剩余的2200斤要出售。

因为和云芳华签了合同,这2200斤大力豆芽菜不能够零售出去,所以他只好厚着脸皮,让白芸苓先收下了,放在冷藏库里面保存。

但是,这法子也不好久用。

想到这,白芸苓正好打电话过来。

叶秋心想坏菜了,肯定是要说豆芽菜的问题,无奈接起电话:“喂,白姐,什么事情?”

白芸苓悦耳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不过有点怒气冲冲的:“叶秋!你的大力豆芽菜太多了,我酒店的冷藏库都快放不下了,你快点找找销路,不然我跟你没完!”

叶秋厚着脸皮说道:“白姐,能不能再宽限我3天?”

白芸苓几乎是扯着嗓子喊地:“不行!你明天不准运过来了!”

圣手方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邪物典当行:我只算大凶命
邪物典当行:我只算大凶命
我经营着一家祖传当铺,自我爷爷创立初期就立下一个规矩,只收邪物,凡是收上来一样东西,必须为顾客免费算一卦,借此抵消物品的本来价值。邪物经过处理,能为普通人改贫贱之命,升官发财,解除厄运;这些年我收过很
张自道
仕途升迁:从成为前女友上司开始
仕途升迁:从成为前女友上司开始
三年前,他因为公考失误,女友直接跟他提了分手,理由简直可笑。他配不上她了?三年后,否极则泰,小往大来,他从研究生毕业开始主攻仕途,巧妙运用权术、官谋、世情,步步高升,踏上仕途巅峰!两人相见的那一刻,前
佚名
姐,走阴别上头
姐,走阴别上头
十年前,我姐为了破碎的家,远去东莞,骗了老板钱,带走了十八个姐妹!十年后,我姐借尸还运,带来神秘的黑金和财富,替我做了阴人契约!自此,我踏入了一个诡秘的江湖,取尸运,借人道,镇邪灵。一切都要从我姐回来
老睿说书
重生零零年:我在官场如鱼得水
重生零零年:我在官场如鱼得水
上一世,我在考公面试的时候被高中隔壁班的同学给阴了。他说让他爸的司机从我去面试,可没想到中途汽车抛锚,耽误了一个多小时,直接错过了面试。重生这一世,我凭借上一世的经验,过五关斩六将,直接考公上岸。改写
佚名
开局地府做火锅,馋哭鬼怪!
开局地府做火锅,馋哭鬼怪!
出生那夜,他就被亲生父母扔在一户人家门口,沦为孤儿。好在养父母待他不薄,长大后靠着自己学来的厨艺开了一家火锅店。但显而易见,快倒闭了。“唉,出师不利呀,第一次开店就搞得这逼样。”直到某天,他的火锅店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