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扬林清雪

第5417章劫数(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5417章劫数

陈扬这边也早通过轩正浩锁定了冥河真君的气息……

不过由于跳跃的距离过远,此时要与冥河真君准确相遇,却至少还要一个月的时间。

这还得是冥河真君一直朝他们推算的方向亡命狂奔才行。

如果冥河真君中途改变了主意,换了方向,也会很麻烦。

虚空之中,冥河真君的身体化作天幽粒子,天幽粒子又化作一道黑色的天幽神剑。这口天幽神剑闪电穿行,奇快无比。

这一日里,冥河真君感觉到后方的轩正浩与自己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不禁心生疑惑:“这厮先前速度很快,最近几天为何又慢了下来?难道是追的累了,体力不支?不可能。仅仅是赶路,怎么会慢?而且,他怎可能是一人相追?若他一人,我抬手就可捏死他。只是,这厮一直追本座作甚?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如今他在地球肯定也是千夫所指啊!”

冥河真君心中疑惑丛丛,很想返身去问轩正浩,你丫一路穷追不舍作甚?

转念,冥河真君又想:“莫非是他已经被地球众高手制服,目前来追杀本座将功补过?这倒也是有可能的。若真是如此,本座绝不能回去送死。那个叫做陈扬的家伙肯定也是来了的。”

“咦,前方有发光星,按照人族的称呼,这是恒星系……”

冥河真君快速进入那恒星系中……

之后,他的神念在恒星系中快速扫射,最后找到了一颗偏远的星球。

接着进入其中。

冥河真君进入这星球之后,便见这颗星球冰雪覆盖,气候寒冷。

但寒冷之余,却又生机勃勃。

冥河真君深吸一口气,觉得这种感觉非常舒服。他已经很多年没享受过这样的感觉了……

上一次,还是在数十亿年前吧!

这次归来,先是在帝国天舟上。帝国天舟的生态系统虽然很不错,但与这种天然氧吧还是存在区别……这种区别,普通人感受不到。可他这样的高手却是能够感受到的。后来倒是去了地球,可在地球上,不是被镇压,就是在一元之舟里。

后来逃离地球,更是一分钟都不敢耽搁!

“真是鬼使神差,眼下还在逃命,我跑这地方来作甚?”冥河真君吸了几口舒服的寒气之后,忽然又觉得自个有些莫名其妙。

他倒也没有多想,因为有灵之物很多时候就是会做一些乱七八糟,稀奇古怪,自个都想不明白的举动。

那种举动,大多是无意。

但有时候,却是一种天道,命运般的安排。

冥河真君发呆了一瞬,忽然,一个冷冷的声音传来:“何方神圣,来我乌妃星作甚?”

接着,虚空之门洞开。

两个美丽的女子从虚空之门里走了出来。

这两个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地球上希腊界的创始人天妃,以及天妃的徒弟,乌妃!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天妃被天轻歌暗算,受了重伤,与乌妃一起返回地球。后又被陈扬,轩正浩等人所救。之后,在灵尊大战中,天妃陨落,乌妃重伤。后乌妃远走地球……

冥河真君本来还在想自己为什么莫名其妙跑到这个地方来,忽然看到天妃和乌妃出现,神念扫去,便发现天妃的修为乃是造物境九重,不由大喜。

“我说为什么鬼使神差到了此处,原来此处却是藏了一桩天大的好运!本座与这地球本就是势不两立,今日便顺手抓之,哈哈哈……”

冥河真君大喜。

天妃和乌妃在这乌妃星上生活的非常祥和安静,今日便发现了一名强者闯入,两人身为这个星球的守护者,自然要来问个清楚。

眼下便也发现不大对劲!

但这时候,冥河真君已经悍然出手。

他并不废话,身形一晃,便喷吐出无数的天幽粒子。

接着,那天幽粒子世界就将两人笼罩其中。

天妃和乌妃大吃一惊,关键时刻,天妃施展出至宝混元镜来。她的徒弟乌妃也祭出法宝混天剑……

师徒二人严阵以待。

我自对天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下山退婚:逍遥神医
下山退婚:逍遥神医
猛虎下山,猛龙过江!少年神医,下山成婚,一头闯入繁华都市,以一身盖世医术,夺造化,逆乾坤,摆渡生死。
天师本师
全民游戏:我拿异火玩超载!
全民游戏:我拿异火玩超载!
当《斗破苍穹》被做成了风靡全球的沉浸式虚拟游戏!但这个游戏里,好像没有萧炎!所以海波东不得不将恢复实力的希望寄托在玩家身上,一跃成为斗破里最大的天使投资人!没有婚约束缚和三年之约,纳兰嫣然却成为了许多
天空泪
遇到大师,你就跪了吧
遇到大师,你就跪了吧
开局做个算命先生摆地摊,生意惨淡,这年头谁还迷信啊——可他并不是个普普通通的算命先生,风水卜卦知吉凶,推演星辰晓古今——星相师了解一下!叱咤风云掌生死,花都桃运滚滚来……
佚名
官袍藏香
官袍藏香
罗泽凯在审查县委书记的时候,发现了县委书记一段不宜公开的视频。
一茗香茶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侍奉病重婆母,供养一家老小,还出资供夫赶考。两年辛苦操持,夫君成衣锦还乡的探花郎,还带着怀孕的新夫人。夫君要将我我贬妻为妾,我挥毫,一纸行云流水、气势磅礴的放夫书。休夫!我甩出账册,一千三百两花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