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朱允熥

第104章 又是我?(2)(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04章 又是我?(2)

又是一样的清晨,跟昨天前天大前天一样的清晨。

只不过,好似今天的太阳比昨天的,稍微那么大了一点。

刚进宫不久的朱高炽眯着眼,在自己的公事房中打着盹儿,脑袋一晃一晃,嘴角微微有些发亮且黏糊糊的。

“王爷,王爷”

“嗯!”朱高炽猛的睁开眼,回头看着门口,顺手擦了下嘴,“怎么了?”

校书郎郭琎低声道,“皇上那边传您!”

“好,知道了!”

朱高炽疲惫的摆摆手,扶着腰站起来。

最近是多事之秋,他这个王大臣忙的脚不离地,一个人恨不得当成三个人使唤。

~

“无需多礼,坐那说!”

乾清宫暖阁里的御案之后,高高的奏折后面,朱允熥抬起头,随意的开口道,“用过早膳了吧?”

朱高炽小心的打量着朱允熥的神色,见对方似乎心情不错,才开口说道,“臣已用过了!”说着,又看看朱允熥,“皇上您叫臣来是?”

御案后,朱允熥的笔一停,未语先叹。

然后顺手丢过来一本奏折,开口道,“你看看吧,廉政院顾佐的折子。户部钱庄的账,昨晚上只是粗略的看了看,就有七八处对不上”

朱高炽打开奏折,却顿时愣住。

“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儿臣以为公私之交,是说任贤举能和任人唯亲。治理国家必须要任贤举能,这样才不会引起不公,而不公则是引起国家而动乱的根源!”

“韩非子也说过,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

“这也是父皇一向提倡的重法轻礼,所谓礼,固疾也!”

朱高炽又看看手中的奏章,没有落款,字迹虽稚嫩但也能看过得去。

“皇上”他纳闷道,“您是不是给错了?”

“嗯?”朱允熥再次抬头,仔细看看,笑道,“哦,看朕!”

说着,在御案的左侧找了找,又找了一本奏章扔过去,“这本才是,那本是老四的功课”

朱高炽心中一动,“老四那么小就开始读法家了?商鞅,韩非子?”说着,低头看看手中朱文在的功课,啧啧称奇道,“这何止是读了,简直是悟了!您看这句,公义行则治啧啧!”

“呵呵!”朱允熥笑笑,“什么悟了,不过是小孩子胡言乱语罢了!”

说着,顿了顿,放下手中的笔,在椅子上歪着身子,顺便端起茶盏,“你儿子如今在家读书,读得如何?”

“臣子”朱高炽眼珠转转,嫌弃道,“顽劣不堪,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整日上树抓鸟,下水捞鱼。别说法家,千字文都被不熟呢”说着,又看看手中,朱文在的功课,感慨道,“真是,比不了呀!比不了!跟皇子们一比,臣的儿子,该扔!”

“哎,哪能这么说,哈哈哈!”

朱允熥笑道,“孩子吗,尤其是男娃,这个岁数正是淘气的时候,哈哈哈!”说着,又道,“咱家的孩子又不指望考状元,学不学的有什么,只要以后平平安安的太太平平的,不比什么都强!”

“有你这个当爹的,有朕在,他以后还能有亏吃?所以呀,孩子不读书,也不用逼他,他习惯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了,你儿子不喜欢读书,喜欢干什么呀?”

朱高炽眼皮耷拉着,脑中浮现出他儿子拿着宝剑,跟他妈要飞升似的场景,低声道,“他喜好武事!”

“那也不错呀!得好好培养!”朱允熥正色道,“洪熙你看,在武事上你就有遗憾,骑射你行吗?从小到大因为这事你没少抬不起头吧!现在好,培养你儿子,以后扬眉吐气!”

我呸!

朱高炽心中骂道,“你丫就显摆吧!”

想着,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低声道,“皇上,二十五叔可是关在宗正府好几天”

岁月神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开局让你弥补遗憾,你却霸占校花陆一鸣苏蓉蓉
重生:开局让你弥补遗憾,你却霸占校花陆一鸣苏蓉蓉
一觉醒来,他带着遗憾重生了。不过,刚重生而来,开局就和校花躺在了一张床上,还是全裸的?面对这次人生的拐点,他忍下了内心的冲动,发誓不再上当做冤大头。正好,趁机揪出上辈子设下阴谋之人,报仇雪恨。这一世,
佚名
追夫火葬场,绝色老婆后悔了
追夫火葬场,绝色老婆后悔了
为了爱人,入狱三年,出狱后,却被律师送来一纸离婚协议。原因,竟然仅仅是因为我太平庸,已经配不上高高在上的你。那当你看到高不可攀的我之后,会忏悔,会哭吗?
风云滚滚
情瘾
情瘾
关于情瘾:一场车祸让纪清苒认清事实。她生死未卜求他救命时,他抱着安然无虞的小师妹,头也不回,丢下两个字:“别闹。”整整六年,她把自己活成陆霆渊的影子,小心翼翼,事事讨好,却比不过小师妹娇娇软软一声“师
花月久
从俯卧撑开始肝经验
从俯卧撑开始肝经验
摩天高楼顶端。方诚挥汗如雨,不断做着训练。1000次腾空击掌俯卧撑。1000次二指禅俯卧撑。
海风有多久
玄幻:从至尊血脉开始无敌
玄幻:从至尊血脉开始无敌
他是一个家族的信仰和底牌,也是一个家族的未来。原本只要赢下比武,就可以联姻并且获得皇家庇佑,可在最关键的时候,他竟然被算计,错过比武。从此,他从天才沦为废物,成为家族的弃子。多年后,他携至尊血脉而归,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