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51章 文武连席会议
不过朱允炆也相信,接下来的战局将会以今日为分界线,攻守之势将会完全逆转。
燕王朱棣,即将沦为被围剿和征讨的对象。
大战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打扫战场和收拢降军了。
这一战,京师兵马和淮安军的伤亡都不算太大。
京师兵马大概只战死了三百多人,伤了两百多。
而淮安军的伤亡就要重一些了,死了大约一千多人,伤员也有八百多人。
淮安军的伤亡,主要来自于后期围攻陈圭率领的燕军精锐,死战之下的燕军精锐也爆发了不菲的战斗力。
作为身份至高无上的九五至尊,朱允炆肯定不会留在战场上参与打扫战场的,而是提前返回了京师皇宫。
然而,朱允炆没有想到,当他进入聚宝门之后,突然间京师内就传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他抬眼看去,整条大街两边密密麻麻全部挤满了京师的百姓。
他们在看到一身金甲,满身血迹的朱允炆入城之后,纷纷跪倒在地,口中开始山呼万岁。
对于这些京师百姓来说,他们想的东西远没有那么复杂。
朱允炆守住了京师,让京师的百姓避免了一场战乱,而这些百姓就会发自内心的感激朱允炆。
而且,朱允炆也通过这一次的京师之战,成功的在百姓的心目中树立了新的形象。
勇武刚毅而且异常的骄傲……
这形象非常的接地气,满足了绝大多数京师百姓对皇帝这个身份的所有幻想。
朱允炆一路都保持着微笑,频频向着周围的百姓点头。
他知道现在这是建立自己新形象的最佳机会,所以他一点都没有嫌麻烦。
等到朱允炆成功的回到皇宫之后,他觉得自己整张脸都已经笑的有些僵硬了。
换下盔甲,洗漱一番之后的朱允炆,便立刻就开始接着处理起政务来。
皇帝这份职业基本上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全年无休,不论什么时候桌上都会堆满了永远批不完的奏折。
哪怕如今的大明还处在内战之中,但是各地报上来的问题依旧没有变少。
再加上这两日,因为要筹备最后的决战,所以导致积累下来的奏折数量就显得有点多了。
朱允炆一边耐心地批阅着各种奏折,一边心思却转到了,该如何才能将自己从繁琐的政务中抽身出来的问题上。
之前他组建了一个六人的朝廷核心,但是由于他们的职责所限,能直接处理的问题并不多,每日依旧有大量的事务都需要朱允炆来亲自决断。
这就必须要设立一种新的理政机制了……
朱允炆暗下决心。
当京师城外的燕军被彻底歼灭之后,朱允炆的心情明显也变好了很多。
他也终于开始有精力来思考下一步如何优化朝政和军事了。
当然,朱允炆也知道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千头万绪的事情都必须一点一点的去完善。
作为穿越者,他深刻的明白,治理国家绝对不是坐在皇宫里脑门一拍,下一道圣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当城外的战场打扫完之后,时间就已经到了下午时分。
看着一队队的燕军俘虏被押送进城,沿路的京师百姓纷纷欢呼雀跃,对于这些百姓来说,这些燕军俘虏就是来入侵的敌人,全都该杀……
在朱允炆的安排下,整座京师南大营被彻底腾空,变成了临时的战俘营,所有的燕军俘虏都安置了进去。
加上之前夜袭时抓获的俘虏,如今整座战俘营里安置的燕军俘虏,数量已经高达十万了。
这其中,最精锐的士兵大概有两万左右。其余的俘虏虽然不属于真正的精锐,但是比起普通的卫所军却又要强了很多。
对于这部分俘虏的处置,朱允炆是打算收为己用的,但是在他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
毕竟,这些俘虏原本都是属于燕王朱棣的麾下,特别是其中最精锐的部分,那更是朱棣的核心力量。
而对于朱棣收买人心的水平,朱允炆早已经从他麾下武将对他的忠心程度就已经看出来了。
所以,如今虽然看起来战俘都全部投降了朝廷,但是谁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在战场上倒戈的事情。
如果一旦发生这种问题,轻则影响一场战役,而重则就可能会彻底改变国运了。
所以,朱允炆对这些俘虏的使用,就显得十分的慎重。
全部放弃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兵员。
但要如何让这些士兵俘虏归心,这也是朱允炆目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出于对这件事情的看重,到了黄昏时分,朱允炆专门召开了一次文武联席会议来商讨战俘的问题。
之所以让文官也加入进来,朱允炆考虑的是,对于战俘的改造可能还涉及到思想层面,比如价值观之类。
而对于处理这些方面的问题,文官显然要比一群武将更加的专业。
参与这次联席会议的文官,朱允炆也没有扩大范围,仅仅只是召集了他内定的六人核心。
陈迪,练子林,景清三位老臣以及解缙,杨荣,杨士奇三位新贵。
至于参与的武将,朱允炆却没有怎么限制范围,直接将所有官职达到了指挥使一级的实职武将,全部都召集到了皇宫。
就在乾清宫的大殿中,陈迪等六名文官看着对面济济一堂的武将,明显有些发懵。
事先,陈迪他们本就不知道今日朱允炆召集他们前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
而到了乾清宫之后,他们就更加迷惑了,站在他们的立场,绝对不会认为自己能与一群武将一起商讨什么事情。
面对一群此刻正兴奋无比交头接耳的粗鲁武将,陈迪六人只能选择了闭目养神,眼不见心不烦。
好在也没有让他们等待多久,穿着一身帝王常服的朱允炆就精神奕奕的走进了大殿之中。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
看到朱允炆一进来,一众文武全都轰然拜下。
无论他们以前对朱允炆是什么看法,如今都只剩下了心服口服。
“诸位卿家,快快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