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十三章 去京都扩销路
第二天下午,杏花去了李春娇那儿, 到了院子外,就闻到了香辣的味道直冲脑门,看到 李春娇正在炒着泥鳅, 钱奶奶帮着烧火, 刘玉芳正在装着刚刚放凉的小鱼干装玻璃罐里, 看见杏花站在院子外,连忙站起身喊:&34;杏花,快进来啊, 外面站着干啥&34;
&34;哎,来了,玉芳, 春娇在做啥呢 咋这香呢&34;杏花进来问。
钱奶奶听见抬起来头来说道:&34;杏花,来了&34;
&34;钱奶奶, 看您在春娇这过的真不错,&34;杏花笑着跟钱奶奶招了招呼
&34;是啊, 在这儿过的舒心, 比在我儿子那舒心多了&34;钱奶奶一边填柴边笑着。
&34;杏花姨, 你来了, 过来尝尝&34;,李春娇一边炒着随便盛了半碗,递给了杏花
刘玉芳递给一双筷子, 杏花尝了尝, 真是太辣, 但又很香, 泥鳅又很有嚼劲, 又忍不住尝了一筷子:&34;这是泥鳅 这也太香了&34;
&34;杏花姨, 好吃吧 这是泥鳅, 我加工了一下, 我卖的就是这个,你先吃完, 等我做完这一锅的, 我教你做&34;说着李春娇就开始炒着
杏花围着锅看着李春娇炒着一边端着碗吃着,哪怕辣的嘴唇火烧似,但还是忍不住一吃再吃
李春娇看着炒的差不多, 往盆里盛, 到时候放凉装起来
下一锅, 李春娇手把手教着杏花,在重要的步骤说一下,但凡会做饭的,只要说了几步, 基本上就能上手
李春娇也不怕别人学会了出去单干, 因为这里面的调料和酱汁是自己调的,这个是不能教给别人了, 其他步骤没有技术含量,学了也没用
再下一锅, 杏花就能独立做了, 做完李春娇尝了尝, 觉得可以了, 明天就开始来这上工了
李春娇在走之前做出来700瓶, 打算这次也捎着卖出去又告诉刘玉芳把钱收好, 别离开家里,家里得留个人看着毕竟家里钱太多了
又去了一趟玻璃厂, 交代了吴师傅, 目前专注做着玻璃罐,把关质量, 玻璃窗户有时间研究一下, 尽量在11月份能制造成
第四天,李春娇带着1000块钱和700瓶跟着张建军坐火车去一个大城市--京都
李春娇当时想就是先从京都开始,京都是首都,那里遍地都是黄金
李春娇上辈子去过两回北京,那时候改叫北京,所以大致上还是认识标识性建筑的但张建军第一次来京都, 刚下火车还有点紧张, 但看了李春娇比自己还小呢, 人家大大方方的下车问路自己也强装淡定,紧紧跟着李春娇
走出火车站直接去了招待所, 定了两间房间两人一路上对外声称是表兄妹,走亲戚那时候不管去哪里都需要开介绍信登记张建军托了一个朋友弄了两个介绍信,
两人刚才在火车站那买了一张地图, 这时候房间都安顿收拾好了,
两人在房间里正在研究着地图,明天开始带着东西开始找商户推销
&34;张大哥, 到时候你去周围的饭店和供销社都问一下,到了直接找管事的,你要大大方方的进去, 别胆怯拿出咱们的东西让管事的尝,如果是有意向的, 当时肯定下不了决定,你到时候留下咱们招待所住的地方,告诉他们直接到招待所找&34;李春娇给张建军指着地图上的位置一边教怎么推荐&34;李春娇一边指着地图画圈的地方一边说着
张建军看着地图记着位置和线路,京都太大了,走上一天都走不过来,不记着怕都回不来
&34;老大,京都毕竟是大城市, 咱们的定价还是之前一样吗&34;
李春娇深思了一会儿,确实,京都是大城市, 职工的工资也比任何地方的高很多:&34; 一会儿咱们出去吃晚饭,顺便看看其他的吃食,价格是怎么样的, 然后咱们再定价&34;
&34;坐了一宿了的火车了, 先去睡个觉, 6点左右咱们去吃晚饭&34;李春娇笑着说道
&34;行, 老大,那我先回房间了&34;
6点多, 李春娇和张建军去吃晚饭,周围转了转, 一些小吃的定价太高了, 有的小吃在他们那才几毛钱, 到这都1块多钱,李春娇也觉得她定的价格在京都太低了
回了招待所,李春娇和张建军商量,定价爆炒泥鳅两块钱1斤, 炸小鱼干一块八一斤 ,敲定之后李春娇高兴的说道:&34;行, 那就这个定价, 明天咱们先去推销都卖出去之后, 咱们找人,找仓库,你这边还有啥想法吗&34;
张建军摇头:&34;老大, 听你的, 你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34;
&34;好, 那先回去睡觉吧, 明天咱们得早点出发,你明天拿着地图去,这次带的不多, 争取尽早卖出去&34;李春娇高兴的说道
&34;嗯, 明天争取都卖出去,咱们也能早点回家&34;张建军高兴说着回房间了
第二天早早的, 李春娇和张建军各背了一个大包裹出门了,去了各自负责的地方推销
而另一边村里,刘玉芳和杏花早早起了鱼篓,钱奶奶送昊昊上学之后开始帮着烧火,临走之前李春娇跟刘玉芳说了,每天不用做那么多,差不多保持一天100瓶左右就行, 不然她没回来也卖不出去
&34;玉芳,你对长贵就这么离了&34;杏花和刘玉芳两人年龄相仿,有啥话也就直接问了。
刘玉芳对自己闺女没法说太多,杏花这一问刘玉芳刘玉芳也眼睛红了:&34;离了,我当时真是恨的不行,春娇是他闺女, 他可倒好,闺女都发烧成这样, 他都不舍的给看病&34;
杏花了解玉芳的苦,一个女人带着孩子生活,也没有田地种,可怎么生活啊,但没想到春娇还能做买卖, 说明是饿不着了
在村里一个女人生不出儿子来, 都会说女人的不是,从来都不说也有男人的问题
杏花第一胎是闺女,十七岁就嫁人了,嫁到了隔壁村里,第二胎是个男孩上小学了, 也得亏公公是村长, 多多少少有点文化, 虽然也着急要孙子, 但脸上也没有表现出来很着急,婆婆是很着急的,杏花当时也着急, 怕生不出儿子来, 后来第二胎生了儿子才慢慢的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