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儒郭志兰

第1116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116章

虞卿刚走一会儿罗燕就回来了。她说给罗会长打了电话,罗会长也同意我们去寻那随珠。并且罗会长还口述了大量的资料,罗燕一一记录下来。

《淮南子》: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辞海》:随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宝也,故随和并称。

《搜神记》: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西京赋》: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这些都足以证明随侯珠的真实存在,最关键的是李斯给秦始皇上的一道折子。

战国末期韩国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修建水渠,乃是韩王借修渠企图在经济上拖垮秦国的疲秦计,后被秦王嬴政察觉,秦王于是下了逐客之令,限期将秦国内所有外来宾客驱逐出境(逐客令的由来)。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上《谏逐客书》,力阻逐客,嬴政接受而撤销逐客令。

李斯的《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意思是说,现在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身上垂着明月之珠,挂着太阿之剑,骑着日行千里的宝马,竖着绿色羽毛缝制的大旗,敲着用鳄鱼皮蒙出来的大鼓,而这些珍宝都不是秦国出产的,陛下却十分喜欢,这是何故呢?

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意见,停止逐客令。秦始皇命李斯书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工孙寿刻在和氏璧上,成为皇帝的玉玺。

刘邦灭秦后,和氏璧成了汉诸帝王的汉传国玺。此后历时1600年,经历100多位帝王之手。在后唐时代遗失。可随侯珠从秦始皇以后便无下文。

有人考证,随侯珠随秦始皇殉葬,在墓室以代膏烛。也就是当蜡烛照明用了。

但是现在,罗会长有了一个新的判断,这随珠并没有随着秦始皇下葬,而是交给了徐福,跟着徐福的船队入海求先仙成了贡献给仙人的贡品。

徐福应该是到过那个神庙,把里面的人当做了仙人,并供上了随珠。

如果能找到这座岛,找到这座神殿,那么也就找到了一段失去的记忆!这弥足珍贵。

罗会长的话深深打动了我。只是这茫茫太平洋,要去哪里找呢?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天晚上我失眠了,不过我还是做了一个决定,我打算先去见见这个赖医生。

吃早餐的时候,我和虞卿说了要去见一下赖医生,虞卿很开心,说随时都可以。但是当我提出见赖医生之前要先看看龙种的时候,她拒绝了。

她说:“陈原,那件事已经过去了,而且现在我好不容易解脱了出来,我不想再进入那个圈子。你要是想看龙种的话,不要和我说,你去和武老师谈吧。大概十点钟武老师会过来。”

吃完早饭我在屋子里眯了一会儿,到了十点钟的时候,武定国准时来了。他来的时候我听到了,于是我就从屋子里走了出来。武定国此时正在客厅里,他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应该是买了还没来得及看呢。他抓着报纸坐在了沙发里,说:“那盒子研究的怎么样了?”

我说:“虞卿都和我们说了,这盒子我们也研究过。”

“赖医生和我都对那颗夜明珠没兴趣,夜明珠再亮能有灯泡亮吗?”武定国说,“我们想找到那个孩子,不然赖医生死不瞑目!”

我说:“我想看看龙种。”

零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火影之千手崛起
火影之千手崛起
关于火影之千手崛起:穿越时空,竟成木叶初创时千手族人!本想低调摸索修仙问道、追寻长生,却深陷忍族权力漩涡。目睹千手一族从荣耀巅峰,因各方算计而跌落谷底,天翼无法再置身事外。曾受千手族大恩的他,在族人期
逆境的牛
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
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
吕屠穿越到大虞朝边关六镇之一的武川,这里秩序混乱民风彪悍,实施府兵制的大虞王朝,内部刚经历了夺嫡之争叛军四起,又有乌丸骑兵在北境疯狂肆虐。武川作为边关前线战事吃紧,给所有未婚男子分配媳妇,机缘巧合之下
吕不痿
认姐作母,炮灰反派一心向善
认姐作母,炮灰反派一心向善
关于认姐作母,炮灰反派一心向善:穿越成炮灰反派,温婉可人的二师姐与你势不两立,重生归来的三师兄已经摩拳擦掌,世子之争,灭亲之痛,但此刻,你的脑子一片浆糊,没有原主的记忆,下一步又该如何选择?
寻梦浮生
大胤商枭
大胤商枭
关于大胤商枭:盐井染毒,嫡兄入狱,穿越成商贾庶子的高瑞提取精盐。当雪白的精盐从黑卤中淬炼而出时,他手中的算盘,比刀剑更致命。从盐帮到银庄,从漕运到海权,他烧毁世家的账册,却将铜钱铸成叩开皇权的阶梯。三
不离手的老烟
官场沉浮,我携前世记忆飞速上位
官场沉浮,我携前世记忆飞速上位
前世,他饱受欺辱,未来黯淡无光。重生之际,他毅然立下誓言,定要扭转乾坤。他渴望出人头地,让昔日轻视他的人只能仰望。凭借前世的记忆,他缜密地规划着每一步行动。一方面,他奋力提升自我,在诸多领域初露锋芒;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