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24章 彻底摊牌,五百万两
他明白了为什么。
高拱,他的恩师,他背后倚靠的人,向李氏朝鲜借了五百万两白银,却只身负一百万两白银的欠条。而缺掉的四百万两白银,如今就快要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摧毁这个本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工程。
于可远目瞪口呆。
绝对目瞪口呆。
他想不通为何这样绝密的事情,会出现在翰林院的档案,而不是司礼监,不是户部,不是内阁!
他问钱景为什么这事一点都没让他知道,而他则白痴一般地唠叨说他如何深切地意识到于可远肩膀上的沉重负担。对于可远来讲,这些天他已经使这些负担沉重了不少。
“这件事如果传出去,”钱景有气无力地说,“它会是所有茶馆酒楼的谈资,一场惊人的公开的丑闻,一场绝对的灾难。”
“骇人听闻!”张余德加了一句。他总是喜欢这么安慰人。
但是有那么片刻,钱景给了他一线希望——或许是他所以为的希望,“大人,您要挺住!”他抓起那份秘密档案,“您看,这个档案的日期是在您赴任翰林院之前,您是清白的!”
“然而不幸的是,”于可远小声嘀咕,“我还是参与到这个差事里来了,任人唯亲,或者说是暗通款曲的嫌疑人,即便我做没做,都会归在我的身上。”
钱景打断他:“大人,可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不是您的责任。”
“确实如此,”张余德又开始他特殊的安慰人的技巧,“但在朝廷里,在您这个位置上,需要在特殊情况下有人做出牺牲——就连严嵩严世藩那种。当前有狼后有虎的时候……是不是这个情况,大人?”
于可远说不出话。
张余德没有被吓住,“当然,充分的争辩是有必要的。”
“这样……”钱景露出极为伪善又无奈的表情,“软弱之人或许会设法脱身。但对大人来说,目前最体面的做法只有一种。正如大人您清楚的那样。”
他悲伤地望着于可远,再次摇摇头。
于可远觉得,忽然有一种奇怪的幻觉,好像是在出席自己的葬礼,在听这两个人追悼自己。
“你不觉得张余德的话可能有些道理吗?”于可远问道,决心奋战到底。
“是的,”钱景说,“除非没有那次例会,听说上次……”
“没有论出个结果。”于可远打断他。
“那下一次……”
“今天。”
“……今天,”钱景接着说,“您要再次参加,说明职务繁忙,只好将这件事完全推给其他同僚,但又有谁会接手这样的烫手山芋呢?”
他们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看着。
然后张余德冲出去想打听一下例会再次召开的时间。
于可远喊了一声,“张余德,找到他们,延缓例会召开。”
钱景惊愕地说,“张大人,我祝您好运。只是……呃,您知道司礼监出来的公公的脾气。这事是有陈公公参与的。”
“是的。”于可远点头,“但想必处于这种情况,一场危机,一个非常时刻,一桩丑闻……”
“是的,”钱景点点头,在这一刻,他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也真正地将某些东西归顺在于可远身上,“如果张大人就这样过去说,恐怕某些人会把例会召开的时间提前。然后直指核心,向您发难。”
“我会命令他们取消。”于可远说,坚定的说。
“大人您企图插手司礼监事务,这可是大忌。”钱景阴郁地想到了这一个可能。
于可远当然能明白他的意思,但他确实误解这层含义了。问题到如今,已经没有再举行例会的意义。众所周知,那位工部左侍郎和主持召开例会的人,要么是徐阶的人,要么是陈洪的人。陈洪虽然和高拱达成了这一默契,但握在谭纶手里的密函并没消失,只是说双方互相有把柄握在彼此手里,这是一道摆明了的底牌,虽然可以不出,却能拿出来威慑对方。而威慑的对象当然不能是高拱本人,作为他的弟子,这时便理应要为他献身。
所以,即便召开例会,也一定是这群人全力配合自己,为他排除万难,让他继续进行工部差事的文书工作。他现在也终于明白,这文书工作在这件事上是多么致命的了,也唯有文书工作,才能同时接触到双方最深的秘密。
这时张余德回来了,他说翰林院的某些大人正在说着那些可怕的事情。关于李氏朝鲜那五百万两白银不翼而飞的事情,关于于可远对工部差事有如何强烈的个人兴趣,还有这如何成为内阁正在从事的一切行为的象征——乃至引申到了国库为何空虚、严党倒台之后为何反而不如倒台之前,屎盆子接连扣在了以高拱为首的这一派系的官员身上。
于可远制止了张余德,完全听不下去。
张余德和钱景心灰意冷地默默对视着。
于可远等着,但没有人说话。
最终,还是于可远说了。
“钱景,”他平静地问,“你为何要和我说这些话?”
“大人,这是无奈之举……”他又装出那副“我不过是一介小小修撰”的态度,“属下只能提建议,属下的确提了,还提了最强烈的建议。但当一个建议者的建议被忽略的时候……”
他的声音越来越弱,很明显能感觉到他还保留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没让他知道。
其实于可远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也有了想法,这时不仅仅是想听旁人的建议,也是想看看钱景这个人的智慧到底怎样。
“现在提吧。”于可远冷冷地说。
“当然,大人。”他想了一下,“正如大人所言,阻止例会召开,其实结果如何已经没有悬念,无非是要不要重复一遍没用的步骤,只要大人您亮出他们想要的态度,这些人就不会为难您。接下来就看您的决心了。譬如您决心要接下此事。”
接下此事!
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原来钱景也是这样想的!
“是的,您如今的处境,已经是两面不讨好。一面想陷你于死地,一面是您将不该现在暴露的事情提前暴露出来,导致您的上司出现危机。便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依属下的意思,彻底解决掉高阁老的疑惑,而解决的关键便在司礼监,能让徐阁老那头的人闭嘴,这件事也就成了。”
钱景解释说,偶尔利用一下他们的敌人对自己有好处。这便是一个政治家,尤其是文官该有的风度。
张余德似乎没有被这个观点打动,他吵啊吵的,说太危险了,直到最后于可远只好叫他闭嘴。
于可远问钱景,还有谁知道关于这份可恶的工部项目的秘密文件?只有杨百芳,而事实上,原本钱景是不应该知道的,但赖于某些人的推波助澜,杨百芳使了一些手段,让这份密函“一不小心”暴露在钱景面前。
起初钱景是拒绝的,只当做没看到。因而才有之前那番暗里暗示的话,却不肯直言。眼见着于可远要滑入深渊,惊恐自己无法善后,又受到杨百芳的威胁,便只好摊牌。
他这一摊牌,便注定今后只能跟于可远一条船,更是一条心了。
直至如今,于可远对这大明王朝,乃至封建王朝有了更深刻的想法。从嘉靖帝身上,他看到不可能指望皇帝,更不会有救世主,封建社会已经烂透了,极个别的清官如海瑞也根本无用、极个别的能吏如胡宗宪之流只能和光同尘,这个体制下的绝大多数官吏只会欺下媚上、推诿扯皮、把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看得比山还大,眼里只有白花花的银子,唯一的梦想就是升官发财,严党如此,徐阶还是如此,甚至高拱也好不到哪里去。嘉靖搞得乱七八糟,裕王上台一样一地鸡毛。
当然,万历还小,张居正还年轻,李妃还在后宫,冯保似乎还通情达理,似乎还有明君良臣的模样,但从史书记载来看,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这个希望会被砸个稀巴烂,这样四面漏风的体质还能维持,全靠欲望,全靠私利。
吉檀迦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