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85章 意外之喜
85、意外之喜
乔小盼还是第一次这么全面地在大市场转,待大家走了一圈后,来到大市场管理办公室,郭伟忠不由得感慨起来:“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黑木耳,竟然让林阳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我省第一镇,了不起啊。”
林铁说:“是啊,现在大市场每年交易额百亿元,有些地区和省份的黑木耳在本地卖不上价钱,拉到咱们大市场,就能卖上高价,它现在是隔着窗户纸吹喇叭,名声在外啊。”
郭伟忠看着乔小盼说,“这一切的一切,首功应该记在你父亲的头上,他的事迹,肯定会为后代广为流传的。”
接着,郭伟忠听取了一些业户的建议和意见,他和林铁都认真地记在本上,最后他把目光转向乔小盼,“小盼,你的眼界开阔,思路活跃,你说说,咱的大市场下步应该怎么发展?”
乔小盼站起来,拘谨地说:“我,我对黑木耳栽培都刚入行,对大市场确实没研究啊。”
郭伟忠呵呵笑了,说:“你坐下说,不用搞个正版的调查研究,想到哪说哪,有多少说多少,不用拘谨。”
乔小盼坐下,说:“那我就说说刚才参观后的感想吧,我觉得,大市场现在已经不能适应我县黑木耳发展的需要了……”
毕得财吓坏了,连忙大声咳嗽,意图提醒他别瞎放炮。
乔小盼果然意识到自己失言了,瞅瞅毕得财,脸红了,额头也冒汗了。
郭伟忠说:“没事,很好,你继续说。”
毕得财又咳嗽起来,乔小盼看看他,说:“我真没啥说的,郭书记还是你说吧。”
郭伟忠说:“毕所长你咳嗽个啥呀,不就是害怕小盼说话得罪了我吗,没事的小盼,你尽管说,想咋说咋说,我洗耳恭听。”
受到鼓励,乔小盼不再看毕得财了,说:“我认为,国道北的150个门市和仓储,已经不能满足我县未来黑木耳事业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今后不能再搞粗放式经营和管理,而是要向精深加工要效益,精深加工蓬勃发展了,黑木耳产业的效益才能最大化。所以我觉得,县里应该把国道南的住户迁走,重新规划、布局,形成营销区、仓储区、精深加工区、菌需物资供应区、样品展览区、食宿娱乐服务区等,只有这样,才能建成我国最大的黑木耳产业园区,叫响东和县黑木耳品牌……”
乔小盼顾不得那么多了,心想既然你让我说,那我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我咋想就咋说,所以他一连串说了许多构想。说完,他也如释重负,才发觉后背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于是他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低下头,根本不敢看郭伟忠。
“好!太好了!”郭伟忠带头鼓掌,“小盼同志真是高人啊,不愧是名牌高校的高材生,林铁副县长,你们捡到宝了,小盼是咱们县的希望啊!”
林铁和大家热烈鼓掌,个个脸上布满了灿烂、开心的笑容。
郭伟忠说:“小盼你再说说,我看你似乎言犹未尽,还有话没说吧?”
乔小盼心说,这个人的确了不起,简直长了一双透视眼啊,就说:“我觉得,光建设园区还不够,我们要想走得远,叫得响,就应该建设黑木耳文化,比如建设黑木耳博物馆,深入挖掘黑木耳栽培历史等等,只有赋予它文化内涵,黑木耳事业才能有根儿,才能有魂魄。当然,我这也是受了徐锡坤爷爷的《东和县黑木耳赋》启发,才想到的,这个想法不够成熟,领导们多提意见。”
郭伟忠激动地站了起来,说:“老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点不假啊,老人家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林铁,领教了吧,哈哈,啥叫文化,啥叫科技,啥叫人才,这就是人才,乔小盼就是我们的人才!”
林铁也很激动,说:“你说的对,小盼的发言真是醍醐灌顶啊!”
郭伟忠端起茶杯对乔小盼说:“来,小伙子,咱以茶代酒,我敬你一杯!”
乔小盼没想到,郭伟忠调到省里还能对自己的事会如此上心,上次他来柞树村参观自己的大棚木耳时,了解到自己尚欠几十万债务,当时并没表态,可他到省里上任几个月,就通过东和县农业局给下拨了30万元的绿色食品扶持资金,让他解了燃眉之急。而林铁回到县里后,协调相关部门,为他解决了1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无息贷款。两笔资金到账,乔小盼并没急于还债,而是添置了一个一百多米长、两米多高、三米多宽的黑木耳晾晒网箱。他想既然叫纯绿色天然有机木耳,就得从源头到终端都实行封闭半封闭状态,不能“始乱终弃”,糊弄消费者。他弄这个网箱,就是在黑木耳晾晒时,将蚊蝇、飞鸟和沙粒、草屑等阻挡在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黑木耳品质的污染。
其实一开始他想来个更彻底的,在室内建设一个大型烘干炉,彻底阻绝晾晒污染,但曹教授坚决反对这么干,他的理由很简单,就是黑木耳在晾晒过程中经受阳光的照射,会发生奇迹般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特殊物质,增加多钟氨基酸含量,也使其更有嚼劲儿和弹牙的口感。但即使用网箱晾晒黑木耳,也是柞树村开天辟地头一遭,原先他爸乔福林和其他耳农晾晒黑木耳,就是在距离地面一米搭建一个简易木架子,挂上晾晒网,把采摘下来的鲜木耳铺在上面,就等阳光加持了。即使在整个东和县,十几万耳农也没有一个人像他这么在意晾晒程序的,这不是给黑木耳搭建了一个半透明的房子吗,得增加多少成本啊,值得吗?必要吗?
但村民们的议论,乔小盼一概一笑而过,他知道他们还不能理解自己的操作,甚至觉得自己是在瞎折腾,糟害钱。他就认定一个原则,纯绿色,纯有机,无公害,他要打造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黑木耳。为此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甚至把身家性命都搭上了,自古华山一条路,开弓没有回头箭,况且这还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绝路”。是自己把自己逼上的绝路,他一定要趟出一条新路,为自己,为乡亲,也为父亲,他要做给他看,用事实证明自己没错,而且还能彻底扭转他对自己的狭隘和偏见。
也的确,乔小盼的确不安常理出牌,而是怪招频出,每一个举措都超乎常人想象。比如地上铺了两层“地衣”;比如他的大棚比一般大棚高一倍多;比如别人一串串5个菌袋,而他偏偏串15个;比如他使用电脑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并实现自动化;比如他给黑木耳搭建了一个“屋子”,用来晾晒。而最令人大惑不解,甚至感到恐惧的是,他竟然给每个菌袋打了200个眼儿,可是他爸乔福林才打七八十个眼儿啊,这小子“昏招”频出,是不是神经上出了毛病啊!
一开始,当他请徐莲蝶阿姨把她的打眼器改造成能打200个眼儿的机器时,连一直支持他的徐莲蝶都惊得合不上嘴巴,觉得他是异想天开。但乔小盼就是这么不走寻常路,他就要异想天开。没办法,徐莲蝶忙活了好几宿,才给他单独设计出能打200个眼儿的打眼器。
对于儿子的“胡作非为”,乔福林早就有所耳闻,他是越听越来气,越听越觉得儿子“有病”,越觉得这小子不可救药。他既心疼,又愤恨,总是无可奈何地跟人说,让他折腾吧,既然不撞南墙不回头,那就让他撞得头破血流,他才知道回头,才知道天高地厚。所以他一次也没去过乔小盼的大棚,有时徐莲蝶和毕得财偶尔跟他谈起乔小盼,不解之余却充满了敬佩,他都报以耻笑,打算看他笑话的架势。但说实话,有那么几次,他萌生了想去儿子大棚瞧一瞧的冲动和好奇,这小子究竟在鼓捣什么呢,还是黑木耳吗?但他都将这念头狠狠地掐死了,他不是不想去,而是在众人面前撂下了狠话,作为父亲,他撂不下脸面,面子值千金啊!
可柞树村谁也没想到,一天早晨,作为“另类”的乔小盼的大棚里,真的长出了黑木耳,那些木耳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大小均匀,色泽黝黑光亮,更新奇的是,这些木耳就像被一只神奇的剪子修剪过,外形竟然像一个个黑色的元宝。
“哦,我的天哪,太神奇了,简直是太神奇了!”徐莲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连说了好几个神奇,看着乔小盼的眼里,一下子盈满了泪水。
受到徐莲蝶的感染,乔小盼竟然也突然眼眶蓄满泪水,幸福地笑着。
徐莲蝶抑制不住兴奋,摇着乔小盼的胳膊,说:“小盼,祝贺你,徐姨祝贺你,你没有白费心血,老天爷还你了一个公道!”
乔小盼努力抑制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他知道这是激动的泪水,也是感慨的泪水。
徐莲蝶给他擦去脸上的眼泪,说:“孩子,你能培育出如此高品质的黑木耳,简直就是给它来了一次革命,一次质的飞跃,想好了没有,给它们起个名字吧,多好看的木耳啊,稀罕死人了。”
乔小盼说:“看他们外形像金元宝,我看不如就叫‘元宝耳’吧,你说呢徐姨?”
“‘元宝耳’,‘元宝耳’,太好了,这名字太招人爱了,我喜欢。”徐莲蝶说。
乔小盼培育出元宝耳的消息,如飓风般很快席卷了柞树村,人们争相谈论,耳农们更是怀着巨大好奇心涌到他的大棚前,依次参观。
乔福林的消息源来自徐莲蝶,她是开着轻型吉普直接来到乔福林菌地告诉他的。乔福林正在大棚里,他看着徐莲蝶激动万分的样子,一开始并不相信儿子能培育出如此高品质的黑木耳,打死他也不相信。但看着她潮红的脸庞,闪亮的眸子,飞扬的神采,他知道她所言非虚。心想,难不成这小子真鼓捣成了?不可能!怎么可能呢?别的不说,就说一个菌袋打200个眼儿,那长出的木耳还不得像指甲盖儿啊?怎么能像金元宝呢?乔福林的好奇心,被徐莲蝶极大地勾起来了,他有些“蠢蠢欲动”,迈开脚步就想去看看。但他只走两步就停下了,他不能去,他可是撂下了狠话啊!于是他说:“这有啥稀奇的,才长出来,还没定型呢,到时候还不定是爷爷样奶奶样呢,你们别高兴得太早。”
“乔福林!”徐莲蝶朝他大吼一声,说:“你咋这样说话呢,就不能盼着孩子好吗?你,你还诅咒孩子,有你这样当爹的吗,气人,你太气人了!”说完她一甩手,跺了下脚,“用力”地剜了他一眼,气哼哼走了。
乔福林突然心里不是滋味,他后悔了,唉,自己咋就不知道借坡下驴呢,莲蝶说的不假,自己咋就不能盼着孩子好呢,他想起孩子刚出生时,李萍让他给起个好听的名字,他二话不说就想到“盼盼”二字,给孩子起了个乔小盼的名字。李萍高兴得不得了,连说这名字好,盼盼,乔小盼,多么能寄予他们夫妻俩的美好理想和幸福憧憬啊。可是,现在孩子长大了,自己创业成功了,怎么自己反倒不盼着他好呢?乔福林坐在河边上,望着悠悠的率宾河水,似一尊千年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