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81章 另辟蹊径储食粮,开窑建场烤琉璃
但是,废除贱籍,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影响到了太多人的利益,遭到了各地豪绅大户明里暗里的反对。
狄泉对此也是早有预料到的,这是个长期的工作,急不来,他派遣了诸葛英成立了专案小组,带人下到各个县去监督解除奴籍和贱籍,并对那些坚决抵抗者进行惩处。
这也是先解决一些障碍,毕竟狄泉之后还想搞分田,着了就是和这些大户地主彻底势不两立了,如果能够在之前先把他们给弄掉一部分,之后的阻力也就会小很多。
而问题目前还不仅如此,范猭找到了狄泉,军粮现在出了些问题。
目前梁山的军粮储备很高,其产出由于有红薯、土豆和南瓜、玉米这些高产作物,数量上不成问题,但是运输和储存上出了问题。
因为狄泉明令禁止这些高产作物以任何可种植的方式流出梁山,所以这些高产作物根本不会直接发放到部队手里,基本上不是晾干的,就是做成粉条或者彻底磨碎烘干成粉下发。
这些东西只能够解决主食问题,但是现在肉食和蔬菜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蔬菜还可以用咸菜来代替,但是这肉类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因为储存不易,晾干风干所需时间太长,而且其产出的肉类口感极差无比。
腌肉为了保证其不贬值,加入了大量的盐巴,味道腌出来都是苦的,吃之前得至少浸泡清水一整天,硬度足够打死一个成年人。
而且目前雨水太大,肉类风干和烟熏缺乏足够的干燥条件,肉食供应有些吃紧。
要是让部队带着活牲畜去打仗,消费更大了,因为这些牲口也得吃草料粮食。
狄泉思索了一下,确实是这样,想要提高他部队的战斗力,在吃上不仅要保证能吃饱,还得比朝廷的队伍吃得好。
首先就是保证盐的摄入量,现在能够敞开了给军队提供盐吃的部队,就是朝廷也做不到,没盐吃就是一个下场,无力。
第二个就是蛋白质的摄入,长期没有优秀蛋白质的摄入,人的体质就弱小,蛋白质的摄取目前就主要是摄取在肉类上。
狄泉思索了一下,决定叫后勤部门研发一个东西出来——那就是罐头。
罐头这东西易于储藏不说,而且还便于携带。
在中国,罐藏食品的历史十分悠久。考古人员发现,早在公元前316年,包山楚墓就曾埋下十二个陶罐,罐子的标签上注明了封藏食品的名称,并以泥封、苇叶隔层、草饼覆盖包裹封藏。
《周礼·大业拾遗》中也有记载,人们将鱼肉装入崭新无水的瓷瓶中,用封泥密封瓶口,杜绝空气进入,五十至六十日后,鲜同往日。
到了6世纪,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罐藏法做了更加详细的描述,其中提到瓮肉之法是:“和讫,内瓮中,密泥封头。”而鱼鲊之法为:“一层鱼,一层饭,手按令紧实,荷叶闭口,泥封勿令漏气。”
《齐民要术》中还提到了水果罐头的做法,揭示了古人如何把梨密封在瓶中:“先作漤,用小梨,瓶中水渍,泥头,自秋至春,至冬中,须亦可用。”又说:“将用去皮,通体薄切,奠之以梨漤汁,投少蜜,令甜酢,以泥封之。”
清代的《素食说略·罐头》中明确出现了“罐头”二字。书中写道:“罐头食物,殊不新鲜,然可备不时之需,如冬笋、蘑菇、豌豆、栗子、胡瓜、菱角之类。菜乏时,亦可采用。”可见,与早期多封存肉类、水果不同,此时的罐头也用来贮藏蔬菜。
其实,以上这些食物保存的方法均可概括为密封储藏法,这与现代罐头工艺的原理十分相似。而现代罐头的诞生则可追溯到18世纪末叶的法国。
没办法,现在人们保存食物的手段较为落后,要想保存食物长久不变质,人们只能将少数几种食物完全晒干、烤干、熏干或风干,尽可能去除掉食物中的绝大多数水分,制成黑面包、干粮或者饼干或是肉干、鱼干等食物,在保存肉类时还要用大量的盐或盐水来浸泡、腌渍,制成如腌猪肉、腌牛肉、腌鱼等食物,再或者是用烟熏的方式来保存肉类,降低细菌繁殖,比如各种火腿就是如此。
用这些方法确实可以长久保存食物不变质,但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保证这些食物的储存环境长久干燥,若是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用这些方法保存下的食物或许能够保持数月甚至数年不腐败,还能具有一些特殊的“岁月”风味。
但是在保存环境,在条件艰苦的战场上,筹集到的食品在运到前线的路上很容易受潮或是被雨水侵蚀,然后细菌滋生,大量腐烂变质,珍贵的食物被白白浪费掉,士兵们还吃不饱。
长久以来,基本上古代的士兵们虽然也有机会吃到新鲜营养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新鲜肉类,但是这些食物在战争期间并不容易保存、供应,因此士兵们在很多时候只能靠小米,醋布和咸肉为生。
狄泉心说如果能够克服这个罐头技术,那么不单单是肉类储备,也可以做一些水果罐头和蔬菜罐头来给部队补充优秀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毕竟咸菜来代替维生素还是不太好的。
就这样的饮食条件,光是身体素质上,梁山军就能超越绝大多数的朝廷兵马,到时候打仗能不占便宜?
而且根据各地报告,这山东各地产时令鲜果的地区很多,尤其是几个山区的地方,鲜果产出量很高,梨子、红柿的产量都很高,但是苦于销路打不开而且储藏不易,也没有什么好的路可以送出去,基本上都烂了。
如果解决了罐头问题,还能顺带着帮他们把路修一下,收购当地鲜果,顺带着算是扶贫了。
于是,狄泉就在和范猭找来了“笑面虎”朱富、“母大虫”顾大嫂等几个主管后勤粮草的头领商议了一下。
狄泉记得前世看书时看到过罐头的制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世界上的第一个罐头是在1804年,拿破仑的大力悬赏下,法国人尼古拉·阿培尔成功研究出世界上第一批罐头食品。他如猪肉、牛肉和鸡肉等进行分解加工,再将清理好的食物放入沸水中烹煮30~60分钟,并在这过程中添加一些盐和香辛料,然后将烹煮过的食物和汤汁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干净玻璃广口瓶内,并趁热塞入软木塞封口,最后再在软木塞和瓶口的接触位置用线加固和涂上蜂蜡密封,这样他便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罐头。
但是早期罐头却存在许多的缺点,首先因为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没有做到较高的无菌处理,其罐头的保质期并不会特别长,无法常年保存,保质期大概在几个月。
其次,封闭罐头的软木塞无法完全做到隔绝空气,也就无法阻止外界空气中的湿气、细菌等危害罐内的食物。另外,罐头本身为玻璃质地的广口瓶,罐身非常脆弱,稍有磕碰就会破碎,而且玻璃透明的罐头经阳光的照射,也容易快速升温,使得罐头食品变质,因此种种,尼古拉·阿佩尔虽然发明了罐头但是他的罐头并没有很快就流行开来。
后来有人把食物放入一个清洗干净的马口铁罐,然后进行高温加热煮沸,并趁热用焊锡把马口铁罐口完全密封焊好,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铁皮罐头,其保存食物不变质的时间更长,也更易运输携带,这个发明也很快传遍世界。
像是早期的那种玻璃罐头,狄泉还能尝试制作,就算是部门长期储存个几年,几个月能够保鲜,也算得上是不错的状态了,毕竟这种制作罐头的技术还真不难。
只不过这个玻璃目前梁山泊还没有造出来,狄泉不知道能不能造出来。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玻璃制品是在两河流域的古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埃及的遗迹中发现的,而且古美索不达米亚下的古巴比伦首先出现玻璃碎片,可以怀疑古巴比伦首先造出了玻璃和玻璃瓶,但是当时的玻璃瓶可能制造起来比较困难。在古埃及的遗迹中发现了成规模的玻璃瓶,猜测这是因为古埃及人对能够装香料的玻璃瓶的大规模需求促使了吹玻璃技术的发展。
后来古罗马人征服了两河流域,于是古罗马人继承了制造玻璃的技术,并且以意大利城邦的技术尤为先进。在这段发展时期,玻璃的原始制法,即苏打与石英砂混合煅烧的技术有所改进,至少有色玻璃被探索出来,且初步运用于建筑上。但是在约公元十七世纪左右,制造大块平板玻璃的技术才诞生,也大概就在这段时期,西方的玻璃技术传入中国。
现在在宋朝时期,中原还是没有能力制造玻璃的
而狄泉第一个想到的则是墨家的那些能工巧匠,他隐约记得玻璃是二氧化硅,和沙子是一种物质。
玻璃主要由硅砂和天然碱块制成,天然碱块可以大幅度降低玻璃需要融化的温度。
找到硅砂和天然碱块的来源根本不难,这些原料可能在河流、沙地或某些矿床中找到。
同时,你可能还需要其他材料来改变玻璃的颜色,如金属氧化物。你需要一个加热设备来融化原料。此外,你还需要容器来盛放融化的玻璃,并制作玻璃锭,将硅砂、天然碱块和其他添加剂混合后,放入玻璃窑中加热融化,然后将液体玻璃倒入容器中,制作成玻璃锭。
最后就可以将冷却后的玻璃锭送到工匠手中,重新熔化并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玻璃制品。这可能包括容器、珠子、饰品等。通过添加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你可以改变玻璃的颜色,从而制造出各种独特的玻璃制品。
以墨家那些能工巧匠的技术,自己要是能够给他们提供出这个思路,他们把玻璃造出来,并不是很难。
结果狄泉还是低估了墨家的能耐,当狄泉找到了墨家钜子狐光的时候,狐光给他直接拿出来了一面较为不错的玻璃镜子……
一问才知道,墨家在西域潜伏的这么多年,一直在通过丝绸之路和外界交流,包括西方世界,并且从那边的西域匠人手里学习来了很多西方所独有的技术,其中就包括做玻璃……
而且,他们还通过自己的技术举一反三,能够做得更好,而且还能量产。
“这……你们会做……怎么没见你们用过……”
狄泉这也认识了狐光这个墨家钜子好长时间了,愣是不知道墨家会制作玻璃!
“这东西利润极大,我们墨家的开销有七成是靠着这东西来的,要不是你狄寨主问,我怎么能说?”
狐光一摊手,摆出来了一副无辜的样子。
“行吧……”
不过既然墨家的老少爷们有制造玻璃的技术那就好办了,现在这整个大宋的玻璃市场不饱和,甚至根本就是空的,造出来之后除了自己用之外,这东西还能拿出去卖,这又是一条生财之路,现在宋朝的是琉璃,唐代玻璃器继承了隋代的传统,有高铅玻璃和碱玻璃两种类型。宋代玻璃器数量、品种增多,但质量并没有超过隋唐产品,以高铅玻璃和钾玻璃为主。
如今西方玻璃器仍然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尤其在晚唐和宋辽时期,精美的伊斯兰玻璃器皿曾大量输入中国,非常有卖点。
狄泉一般让墨家子弟挖河沙开始烧玻璃,先准备好足够的玻璃器皿,然后再叫朱富大锅煮肉,开始尝试做罐头。
而结果也与狄泉所预料到的差不多,经过了刚开始的尝试之后,问题主要是出在了密封上,软木塞子没有那么好的密封性,后来狄泉把软木塞子换成了蜜蜡,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就是不知道这东西目前能够保存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