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我的天赋能掠夺属性

第180章 形势岌岌可危(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80章 形势岌岌可危

一个召唤法阵出现,然后一个身高超过20米的水元素长老出现在鱼人之王的面前。

水元素长老的手中拿着一把钉锤,面对鱼人之王的攻击,直接一钉锤将鱼人之王砸飞了出去。

林夕看着鱼人之王狼狈的样子,知道鱼人之王现在的实力下降很严重。

水元素长老的等级大部分都在250级,现在鱼人之王连水元素长老都打不过,那鱼人之王的实力可见已经低到了什么地步。

“小家伙,现在我们来好好玩玩!”

海族女王一个闪身,直接飞到了林夕的身边。

感觉到海族女王的出现,林夕警觉一惊,连忙使用技能:

“拟态-海巨人祭司!”

林夕的身上冒出白光,靠近林夕的海族女王直接被白光弹飞了出去。

海族女王惊讶的看着林夕身上的白光。

只见白光消失,林夕已经变成了一个身高百米的巨人!

鱼人的脑袋,两边有鱼鳃,膀大腰圆,双手和双脚长满了海草,手里挥舞着一把巨大的船锚。

正是海巨人祭司!

“海巨人?你是海巨人一族?”

海族女王惊讶的出声。

海巨人一族是她的手下种族之一。

海巨人她可太熟悉了。

如果林夕是海巨人一族的话,为什么要跟自己作对?

是海巨人一族叛变了吗?

等这次回去,就将海巨人一族灭族!

海族女王的脑子里闪过一系列的想法。

“臭娘们!受死!”

林夕感受着身体内蕴含的庞大力量,挥舞着沉重的船锚直接一下砸向海族女王。

海族女王本想躲避船锚,却发现自己的身体根本动不了,直接被船锚砸飞飞了出去。

“-232908234!”

一个2亿多的伤害从海族女王的身上冒出!

海族女王的血条动了一点点。

林夕见着自己造成的伤害,心中一喜。

海巨人祭司还可以,挺猛的!

“哈哈!这次劳资弄死你!”

林夕迈着大步向海族女王冲来。

海族女王女王直接一个闪身飞了出去。

林夕见着海族女王躲避,一个脚刹,停下脚步,挥舞着船锚砸向跟鱼人之王战斗的水元素长老。

“-214214253!”

又是一个两亿的伤害,水元素长老的血量直接下降了三分之一。

水元素长老看着林夕威猛的样子,脚下出现一个传送门,直接头也不回的钻了进去。

打不过,溜了溜了!

“厉害!”

鱼人之王摸了摸自己嘴角的血迹,冲着林夕竖了一个大拇指。

“呵呵,你们以为你们胜利了吗?”

海族女王飞在空中,浑身散发出恐怖的气势。

“水连星雨!”

空气中的水汽突然增多,在林夕等人的上空出现无数的带着恐怖气息的水球!

“轰!”

“轰轰!”

水球们带着极致的速度砸向林夕两人。

“-214214214!”

“-109214235!”

"-201242141!"

每个水球都能造成2亿多的伤害,无数的水球砸在林夕的身上,只是短短几十秒的时间,林夕的血条就只剩下了三分之一!

而鱼人之王直接被水球砸在地上,动弹不得,血量更是只剩下了一丝!

形势岌岌可危!

我吃土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
今或古
我为觉醒者,勇闯末世
我为觉醒者,勇闯末世
关于我为觉醒者,勇闯末世:世界涅盘,全球异化。他从懦弱胆小中崛起,在末世中绽放。在这个群魔乱舞的大世,新的秩序建立者是人类还是变异体。直到巅峰才发现,一切的轨迹似乎都被黑暗中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他只能寻着点点轨迹,在黑暗中潜伏,寻觅那一线生机。
不勤奋的蜗牛
团宠文炮灰们的亲妈穿回来了
团宠文炮灰们的亲妈穿回来了
一场雪崩,叶绯重生到了十八年后,突然发现,她的老公是阴暗疯批。 她的儿子全是问题少年,乖乖小女儿居然还遭到了校园霸凌,一家人死的死,伤的伤。 只有男女主继承了裴家的家产,住进了裴家的豪宅,从此岁月静好。 叶菲痛骂,老娘不干了,这该死的炮灰谁爱当谁当……
雪中赞歌
凡人问天
凡人问天
[凡人流无系统] 九州世界,仙宗林立! 少年小修士因丹田被毁,失去修仙资质,却偶然获得一块神秘青铜。 此后机缘巧合修复丹田,再得新生,重踏修仙路。 且看他如何从一介不入流的小修士,一路成长,一步步走上仙道之巅。
佚名
天渊陈青源董问君
天渊陈青源董问君
百年前,他进入一个名为天渊的禁区,命灯已灭,所有人都觉得他死了。 可百年后,他竟然奇迹般走出禁区,只不过修为尽废,灵根断裂。 红颜悔婚,各宗欺压,他一脸无所谓,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了…… 本以为这辈子都会将以平凡人身份度过,谁知一场巧合,他竟然重修灵脉,获得神秘道骨。 红裙姑娘持剑逼婚:“给你讲个选择,一,娶我,二……” “我选择二。”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