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35章 利弊
什么??秘密立储??
下一刻,不止于谦面色一凛,连范广等武将也是满脸诧异地望向皇上。
王文、王直等一众内阁大臣面面相觑。
何为秘密立储?
就是刚才陛下宣布的。
这些个老奸巨猾的朝堂大员们,只需浅思片刻,就猜到了朱祁钰的意思。
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王朝统治的社会中。嫡长子继承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帝王奉为圭臬。
这几乎是封建王朝帝位继承之时难以逾越的规定。这种制度的存在避免了很多由继承权而引发的宫廷惨剧。
但是其弊端也在太上皇身上完整地体现而出。
自从土木堡事变后,多数大臣对皇位嫡系制度多少也产生了丝不满。
说白了,嫡长子只是一种身份,并非一种能力。也就是说,一个皇子运气足够好,出生的时间比其他人都早,那么他就已经是未来命中注定的皇帝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这个嫡长子本身能力如何,亦或者自身品性怎样,都很难改变他最终继位的结果。
若是其励精图治,这对于王朝来说自然是幸事。若是其只知贪图享乐,品质低劣,将对日后继承的王朝带来难以想象灾难。
百官心里都清楚:太上皇朱祁镇就是这么一个活生生例子。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仅凭一人之力让明朝国力倒退几十年,甚至差点亡国。
于谦默然,他望向朱祁钰的眸光中含有丝丝异样。
这秘密立储,真是陛下想出来的吗?
作为大明第一牛人,他于谦自然知道传统嫡系继承制在此时的大明,明显不受用了。
太上皇丧关辱国在前,今日纠集旧党复位在后。
他就是活生生的一个反面教材,将传统嫡系继承制的弊端凸显得淋漓尽致。
但是励精图治的景帝同样面临一个致命难题,那就是他膝下无子。如果按照嫡系继承制来册立储君,皇位顺位继承者就是沂王。
“自古以来立嫡不以长,所立之君全靠天意,倘若往后再出现一个如同哥哥那般秉性之君王,这大明还会有第二个于谦吗?”朱祁钰英姿飒爽地伫立在龙椅前,清冽的眸光扫视满朝文武。
群臣不敢直视天光,纷纷低头默口。
“朕今日下诏,大明储君之位,由朕秘密立之,立贤不立长、凡是德才兼备者,只要是我大明藩王直系后代,均有机会被朕秘密立之……”
此言一出,群臣睁大瞳孔,瞬间惊得合不拢嘴来。
朱祁钰此言既出,无疑是直接否定了传承数千年嫡长子继承制。
所谓的秘密立储,就是皇帝本人认为德才兼备的皇子作为自己的秘密继承者。
而在继承者名字尚未公布之前,所有的皇子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皇上钦定。只有等到旧帝驾崩那天,保存继承者名册长匣才会在百官见证下打开。
自古立嫡不以长,难道这传承千百年嫡系继承制真的要在本朝彻底终结???
有人坐不住了。
毕竟传统嫡系继承制下,会比较符合朝廷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在传统嫡系继承制下册立太子储君后,这会促使朝中部分大臣选择趋附在太子身边。
这其中,既有真正出谋划策的能人奇才,亦有专挑权贵附势的小人、以及那只会阿谀奉承而无所作为的庸辈。
三种不同身份的人,将在嫡系继承制下共同组建为利益集团,这个集团又称之为太子党,再加上太子母族背后所存在的宗族势力,太子的政治势力将得到极大增强,以至于成为能够影响朝政的力量。
朱祁钰这个时候终结嫡系传承制的行为,无异于触碰到了许多人的实际利益,自然有人会站出来强烈反对。
内阁大臣王直率先站了出来,朝着皇帝拱手道: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此制不可!先帝嫡系长孙尤在,何苦还需在藩王里选贤以立呢”
王直环顾朝堂上下,再次朗声道:
“先帝不负高祖厚望,在位期间国力昌盛,百姓富强。更是达到仁宗皇帝都未能完成的仁宣盛世。这储君之位非宣德皇帝嫡系血脉而不能任之”
话罢,王直朝着百官轻施一礼,仿佛在向众人诉说:
他根本不会承认那什么秘密立储的说法,藩王更是不可能有被册立为太子储君的机会。
你朱祁钰作为宣德皇帝的次子,在土木堡之变后,当然拥有皇位继承权。但是你膝下并无子嗣继承大统!日后能继承大统的唯有前太子朱见深一人。
原因无他,就因为他是宣德皇帝嫡系长孙,皇位的唯一正统继任者。
朱祁钰默默地直视着这老头,脑海里不断升起王直的详细资料起来:
这王直从小端庄稳重,虽家境贫穷但勤于学问。永乐二年(1404年)中进士,任庶吉士。与曾柴、王英等二十八人一起在文渊阁读书。明成祖朱棣认为他文章写得好,将其召进内阁,协助起草文书。王直先后历仕仁宗、宣宗两朝,经多次升任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正统十一年(1447年),户部侍郎奈亨依附权宦王振,诬陷郎中赵敏,诉讼牵连王直和侍郎曹义、赵新,三人于八月一齐被关进诏狱。
三法司在朝廷审讯,判奈亨斩刑。王直等人赎罪流放。明英宗朱祁镇宽恕王直、曹义,剥夺奈亨、赵新俸禄。
土木堡之后,朝中三品以上重臣折损大半。当时以王直的官位是位居留守群臣之首,但他却屡屡以于谦为首,甘心居于其下。
朱祁钰脑海中飞速的总结他的资料:王直为人震静而持重,深谙人情世故。
按道理来说,他不可能做这第一个反对帝王的愣头青才是啊。
难道说?
对了!想起来了。
景泰初年,这王直不但一直号召群臣上奏迎回太上皇朱祁镇,在北平保卫战前夕,正是由于他提议先册立朱见深(朱祁镇的儿子)为太子,这才说服孙太后同意自己(朱祁钰)登基为帝。
这王直虽然为人不错,但却是个妥妥的太子党啊!!!
怪不得这厮第一个站出来硬钢自己。
此时,一众大臣低头接耳声引起了朱祁钰的注意力,他淡淡地俯瞰着朝中众人,看着一众大臣相互窃窃私语,他面上毫无波澜。
秘密立储,等皇帝百年后再公布新帝名册。多数大臣都心知肚明,与其说是秘密立储,还不如解释成是皇帝拖延之策。
在其执政阶段到崩殂,皇帝具有充裕时间来筛选出一名合格的继承人。
而这名继承人的身份是不公布的,有可能是前太子朱见深,亦有可能是藩王世子等,更有可能是他朱祁钰未来的儿子。
现在没儿子不代表以后没儿子啊……
我不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