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93章 希望之路
傍晚,刘方策他们坐着小船,在江心航道上拦到一艘大船。船上面全是粮食,竟然还都是稻米。运粮船来自荆州。
船上有十几个人,个个佩戴着刀剑,他们都很警觉。商人是个壮年,自称鸢老板。他看见傅同等蜀汉军士,也不知是放心还是更加担心了,手始终都没有离开过剑柄。
乱世做买卖,大家都是相互防着的,就和电影里黑社会做交易一般。当鸢老板知道他们是巴巫县的,便伸手在怀里摸出十几个钱递给刘方策。
刘方策哈哈一笑,拒绝道:“老板,本官不是来劫道的,也不是来收取贿赂的,本官要买你的米。”
“大人,您要买米,您要买多少?”这位鸢老板心里七上八下的,心中担心这个年纪不大的小县令要逼着他强买强卖。
“鸢老板你莫有顾虑……”刘方策看出他的想法,“整艘船的米我们巴巫都卖了,你开价吧,价钱要公平,你有赚的,但不要赚得太多,咱们也知道米价是多少。”
鸢老板心道这个小县令似乎很公平,不像一般官员那般欺负商人,便试着报了个价格。
刘方策很痛快,没有还价:“好,咱们是第一次买卖,就按老板说的价。幺鸡,将钱搬上来吧。”
一大袋大钱搬上船来,鸢老板等都有些傻了,没见这么痛快的买卖。同时鸢老板也很惊讶,没想到这个巴巫令出手这么阔绰。
一大袋子的钱换了整船的稻米,刘方策觉得值,这些米能让巴巫的人“回光”的。
权谆让大船等月亮躲到大山后再靠岸,说是防止被江寇看见。鸢老板答应,让船工就地抛锚。
刘方策和鸢老板坐在船上聊天。长江在月色下显得很安静,山谷水道上只能听到水流潺潺,击打在船帮上的浪也不是很重,“哗哗”不停,偶尔,一声夜行的水鸟发出一两声鸣叫,打破宁静,然后又随着它们的降落,再次进入宁静。
刘方策问:“鸢老板,你们的船经过三峡去东吴,两国边军不拦阻吗?”
鸢老板叹了一声:“唉!怎么不拦,军队就和强盗似的。不过,给了钱就没人拦了,都是走过场,就是要钱。”
“两边都一样吗?”
鸢老板无奈地笑道:“虽然各有名号,但天下一般黑。呵呵……”
“孙仲谋治下东吴比刘备治下的蜀汉怎样?”刘方策换了一个话题,这是他读《三国演义》以来就一直关心的。在他的印象里青年的孙仲谋更有活力,虽然没有刘备那样的抱负,但他孙家历三世奋斗的精神,不比刘备逊色。
鸢老板一愣,没想到蜀汉的小县令如此对比着问他,小心翼翼地:“也差不离吧,都好。”
刘方策呵呵一笑:“本县问得唐突了。我这么问的本意是蜀汉需要改变,治理国家不易,所以想了解近在咫尺的东吴怎么样,毕竟本官没有去过。鸢老板尽管大胆说。”
鸢老板放了心,心想这个小县令志向挺大,便如实说:“东吴确有它好于蜀汉的地方。我预测过不了几年,东吴的富庶必能超过蜀汉。”
刘方策面惊心不惊:“哦,能超过蜀汉,那和曹魏比又是如何?”
“曹魏是三国中的翘楚,领中原富庶的州郡,另外人口众多,物产丰饶,但因战争的影响,还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不过曹丕治国有方,假以时日,我认为蜀吴是不可能望其项背的。”
刘方策表情严肃:“这么说蜀汉就成了末尾了。曹丕治国也有一手,可惜他命不长寿,可惜!”
“哦,曹丕不是好好的吗,他才登基不久啊?”
“哦,对,是我口误……”刘方策记得曹丕四年后就病逝了,是他穿越了鸢老板的时间线,又问:“鸢老板,蜀汉在战场上能否有机会战胜他们?”
“蜀汉经过夷陵之战,从战力上看已经是最弱小的了。另外,蜀汉地方本身就最小,且开发较晚,人口也少,虽然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怎么能和占据了天下中心的曹魏相抗衡。即便是东吴也是蜀汉的二倍多人口,且有天下粮仓、渔民之乡的两湖,因而蜀汉根本就没有胜算。”鸢老板对蜀汉的前途是悲观的。
“是啊。鸢老板都能看到的事实,为什么天下智者诸葛亮就看不到呢!诸葛亮北伐也是徒劳的。”以刘方策对于刘备的蜀国的理解,觉得他们更像是一个军事集团,由豪侠武人和底层的士人为核心的政治集团。他们有侠义心肠,同情弱者,扶危济困,但却不会管理国家,甚至看不到战争的多面性。
鸢老板惊问:“诸葛丞相还要北伐吗?”
刘方策发现自己又失语了,忙转移话题道:“吴主孙权是个多面手,鸢老板,您看他的治国能力如何?”
“吴主孙仲谋虽偏安一隅,莽荒之地,但此人雄才伟略,善于治理国家,他任人唯贤,使得朝廷中治国理政的人才济济;善于调和矛盾,使政出一门,少有纷争;他还勤于政事,使百官效仿,因而城乡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除靠近国界的地方有些贼寇之外,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如鸢老板所说,看来现实中的孙仲谋和历史记载是一样的,能令曹操赞颂,自然是有缘由的。刘方策想,如果我是真的蜀汉太子,一定也会对他羡慕嫉妒恨的,目下蜀汉的国势处于低潮,而割据一方的东吴和霸占汉室的曹魏都如此强盛,让他的复兴汉室的伟业,变得愈加困难,前路何其茫茫。
他不想再去羡慕,转了话题,问:“鸢老板,您的买卖如何啊?”
“荆州的两湖是天下粮仓,稻米要比川地的便宜。我的买卖就是把两湖的米卖到蜀汉。”
刘方策:“原来如此,鸢老板是大米商啊,挣差价赚到手软了吧?”
“也赚不到多少钱。两湖受灾的年景,咱们就将川地的大米卖到两湖。”
“这么看来这长江作为贸易通道是太重要了。如果蜀国要闭关,你看影响有多大?”刘方策一直对诸葛亮的闭关息民耿耿于怀,眼前的长江水道若是关闭了,带来的危害必然是很大的。
“小人听说诸葛丞相要闭关息民,这万万要不得啊,如果真那样,不知有多少人要饿死的。”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受影响?”刘方策问。
“大人有所不知啊,多少年来形成的互通有无,已经成了东西大商道,许多人都靠着它生活呢,这个饭碗要是砸了,不仅是这些商人,那些种粮的农夫也会遭殃,那可是成千上万人的饭碗啊。还有,如果这两地中一地受灾了,没有了商道,那会饿死很多人的,这万万不可啊!”
“鸢老板说得对,‘闭关息民’是个很坏的政策,决不能实施。”刘方策默默地说。
鸢老板一脸的沮丧:“闭关的那一天,对我们就是万劫不复的开始!那时,这长江两岸,将出来更多的巴巫,更多的死城。”
刘方策神秘且笑容满面地道:“不会的!不仅不会,今后,在这长江商道上你将增加一个新伙伴。”
“新伙伴,是哪位?”
刘方策起身,呵呵笑道:“就是巴巫,就是我。”
“是您,县令大人您也要做买卖?”鸢老板很欣喜,起身问。
“对,我要在这浩渺的长江水道上,不仅做买卖,还要做大买卖。”刘方策望着滚滚长江憧憬着,他似乎明白了,这就是生命线,一切希望的根本所在。
“那太好了。”
“来,咱们握手为信,今后咱们就是合作伙伴了。”
鸢老板握住刘方策伸出的手:“好,我们就是合作伙伴。”
长江在月光下,伸向望不到头的东方,江水翻滚着,带来无穷无尽的生命力量。这是生命的纽带,它要是被截断,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刘方策觉得不可想象。
二人再次坐下来。
鸢老板还是心有疑虑:“刘县令,您说‘闭关息民’不能实施?”
“是的。”
“那就太好了!”
“凡不得民心之举,就不会成功。”
鸢老板大喜,问:“大人,敢问您想做什么生意?”
“大生意,咱们到时候一起做天下生意,大生意,做到尽人皆知。”
“那好啊。鸢某就跟着刘县令把生意做遍海内。”
刘方策望着远去的江水,悠然道:“所以,这长江仍然是我们的希望之路,生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