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入豪门当家长

第12章 第二纪文明(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2章 第二纪文明

如果说澜星的文明发展是金字塔式的,一层一层的夯实基础,堆积出上层的智慧结晶。

那么这个世界的文明就是乱序堆积的,底层粗糙虚浮,中层构架极不完善,因为顶层科技有利于社会高层的统治,却得到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结出了大量畸形的辉煌成果。

当然如果只是这些的话,李哲也不会感到震惊,毕竟他对这个世界的归属感并不强,社会再怎么朋克,再怎么崩塌他都无所谓。

他所震惊的,是自己也在持续不断的觉醒记忆,获得越来越多不可思议的技能、知识。

李哲在遇见暮雨之后,脑海中出现了“血脉”“杀戮”“隐匿”三枚铭文,跟古老典籍上描述的基因记忆觉醒一模一样。

而在红堡的这一个多月里,李哲又觉醒了一枚铭文——“艺术”。

而且他对这枚“艺术”铭文的理解深度还越来越深,甚至超过了其他三枚铭文。

他现在可以弹奏出无比优美的钢琴曲,可以描绘出几可乱真的艺术画作,他临摹出的血族“大师作品”连暮雨都看不出真假,而且他还通晓了数种只被少数人掌握的古老语言文字。

现在李哲毫不怀疑自己的脑海中就有无数的宝藏,正需要一把把金灿灿的钥匙,去解锁一个又一个的宝箱。

而这一把把合适的钥匙,就隐藏在生活之中,他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捡到,但却可以预见跟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

“那么,我到底是什么呢?澜星人又是什么呢?”

李哲无数次在心中自问,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澜星人是怎么回事?

澜星人的外貌、身体构造跟联邦人、血族人无比的相似,虽然文字语言跟澜星相差很大,但是奇怪的是很多人的姓氏读音却跟澜星人很像。

李哲曾设想过澜星人也是一处“避难所”中走出来的“火种”。

但是澜星可没有基因记忆这种学说,所有的科技知识都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

无论是艺术还是学术,都要用长年累月的学习来铺就上升之路,不可能一觉醒来就钢琴十级、通晓万有引力的深奥秘密。

而且澜星人更没有什么超能力、超能者,见到数百公斤的猛虎别说上去撕了吃肉了,掉头跑都基本跑不掉。更别说那种神奇的精神系超能者。

可李哲现在却可以一拳打穿坚实的石墙,纵身一跃比撑杆跳还高,取人性命如同菜刀杀鸡,摸起小提琴就能跟暮雨来一场默契的琴弦二重奏。

那这是为什么呢?

李哲无比确定自己的身体还是穿越前的身体,可怎么就有了基因觉醒的能力了呢?

难道自己穿越的时候被这个世界中无形的意志改变了基因?就像暮雨的血脉(基因序列)被自己“矫正”了一样吗?

暮雨活了几百岁,无论学识和经验都不可谓不丰富,但她无比的笃定自己就是她们一族的一位“高贵长辈”,她接受的是血脉矫正而不是血脉转化。

那自己现在到底还算不算是澜星人?

如果自己是血族人,可自己为什么没有獠牙呢!

“或许,澜星是上一纪文明的始祖,发展到极致之后毁灭了,我穿越到了几万年后的第二纪文明,所以从血源上来讲,成了他们的始祖。”

这是李哲总结认为最有可能的猜测。

澜星的文明在发展到一定顶点的时候毁灭了,然后洒下的火种演变成了现如今的星空联邦、暮光大陆、深渊星系。

而自己从澜星跨越时空来到了这里,确实称得上是暮雨等人的祖先。

风随流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修真废物,我要逆风翻盘
开局修真废物,我要逆风翻盘
15岁时检测灵根,他被检出杂灵根,成为了修仙废物。后来他遭人诬陷,说他偷了极品丹药,被废去了灵根。亲人嘲讽他,未婚妻背叛他,他身边的一切都不如他所愿。直到一次意外,他跌入深渊,获得神秘传承后,终于走上
佚名
宇宙巨兽来袭,我靠双血灵保命
宇宙巨兽来袭,我靠双血灵保命
宇宙凶兽袭击地球,各国联手成立了联邦组织,对付凶兽。为了让联邦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脉,国家更改高考制度,助同学们觉醒血灵,入联邦修炼。他是一个天赋极佳的尖子生,却迟迟无法突破召唤血灵,一时间,他成了学校
佚名
锦鲤萌宝:全能娘亲是大佬
锦鲤萌宝:全能娘亲是大佬
她是臭名昭著的痴傻丑女,与人“苟且”生下野孩子,成亲之日,身穿喜袍从城墙跳下为情而死。美眸初睁,来自现代的她将掀起血雨腥风,一雪前耻!废物?素手撼帝国,乾坤足下踏!痴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外。“娘亲,
佚名
万古第一战皇林寒
万古第一战皇林寒
落魄的皇朝储君,被人陷害,贬为扫墓下人。意外得到始皇绝学,从此踏上至尊之路,高歌猛进,踏天而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九天十地,惟我独尊!一代少年,逆境重生,绽放光华,普照浩瀚河山,成就太古战皇!
蒙面加菲猫
我被毒蛇咬成了修仙者
我被毒蛇咬成了修仙者
"师父,我金丹已成,可以教我几招变化之术了吧?”“当然可以!说吧,你小子想变啥?”“我想变得东西多了。”“可是,你教的了吗?”“臭小子,你什么意思?”“师父,大家都说你只会三变,只能变成三种东西。”“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