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61章 水口阻击战
包括他们部队人数,装备配备,以及驻扎位置。
还有他们刚刚建成,并只是部分投入运营的振华工业基地里的所有工厂类型和大小。
岗村师团手中之所以有这么多资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特工多敬业,而是因为边定县城里的叛徒太多。
振华军在边定县的所作所为虽然得到了底层百姓的民心。
但却也让一部分原本占据土地特权的地主心生怨恨,心一狠便投靠了倭寇。
毕竟,哪怕是倭寇来了,也要有人替他们掌管村里这群刁民,他们收租上供不是。
做的再狠总不会像振华军这样,非要拿钱强买强卖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吧?
因此,当他们被倭寇特工接触,并承诺等打败振华军后恢复他们的地位和土地后,大部分便立马叛变了。
这也让岗村师团指挥部经过战略分析后,做出了针对性的作战计划。
那就是派出两个联队的兵力攻占池盐县城,两个联队的兵力拿下红柳镇,再等到大部队到来之后,前后夹击消灭由三万振华军镇守的狼塘。
再分兵东进,一扫边定全县,把他们这一个月建立的工厂全部收入囊中。
至于说赫滩那三万人马,能不能坚持到他们攻到还不一定的。
只因,南下的并非他们这一支师团。
而如今只有一支联队对红柳镇发动进攻,是因为小泉纯三郎求功心切罢了。
按照原计划,他在到达牛家场的时候,本应该等候岗村师团的第二步兵联队到达后协同作战的。
可小泉纯三郎则认为,大唐的军队都像纸糊的一般不堪一击。
不用等到第二步兵联队到来,仅凭他们4000人的第一步兵联队,消灭红柳镇的一个万人独立师轻而易举。
并大胆的直接分兵三路,要对独立师来个漂漂亮亮的歼灭战。
分兵过后,三个大队再次开拔。
在池盐县境内的时候异常顺利,哪怕偶尔有百姓看到,也会望风而逃,不敢对他们有丝毫不敬。
可刚刚进入边定县城的境内时,情况就变了。
村野次郎发现他们还没有进入马坊村,便有几个田野边放牛的老汉看到他们扭头就跑,连牛都不要了。
而他们跑的方向正是马坊村的方向,这让他眉头一皱,加快了行军速度。
“李……李师长,您快点跑吧,倭……倭寇来了!”
张老汉是马坊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原本就是给地主家放牛的。
天天朝不保夕,吃了上顿没下顿,顿顿饿肚子。
可自从振华军来了,把村霸打倒后,吃上大锅饭,他不仅顿顿吃的饱,偶尔还能吃得上肉。
而他所需要干的活却跟以前一样,并没有增加。
因此,他内心对振华军的拥护可想而知。
这次他正在放牛看到倭寇来了,便把牛都扔下不要跑了回来,为的就是让振华军保存实力,期待他们有一天再打回来,让他再过几天好日子。
“老人家,不要急,慢慢讲,倭寇有多少人?距离咱们马坊村有多远哟?”
李胜如今身为一师之长,自然不会一直窝在张桥村一个地方,自从那里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集体大锅饭,他便离开了。
但他也并没有一直在镇子上的师部里带着,而是经常在附近的十里八乡转悠。
当看到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有村民们对他诉苦,便会立马去解决。
这两天,他正好在马坊村落脚。
听到倭寇竟然有部队来到了这里,李胜心中便是一沉。
这意味着岗村旅团从兴庆南下了,池盐大概率已经被他们拿到了手里,狼塘的战事暂且不明。
但他却并没有太过惊慌。
毕竟一个旅团顶多也就八千人,哪怕是有小股的倭寇部队绕过来,想从红柳进入边定腹地,人数也不会太多才对。
“回……回李师长的话,大概有千把人,大概还有十分钟就到了!”
听到只有千把人,李胜心中更是毫不慌张,直接下令道。
“小王,你把警卫班的战士们都派出去,分出两个人快马前往红柳镇,告诉他们倭寇来犯的消息,让他们收拢各乡镇部队,加强防范。”
“另外,再通知附近几个村子的士兵,每个村除留两名侦察兵观察敌情外,剩下的人务必在半个小时内赶往水口村,对来犯一个大队的倭寇进行歼灭作战!”
“是!”
李胜身为独立师的师长,对整个师的布防自然一清二楚。
此刻红柳镇上驻扎着一个团加上师部共4000人的兵力,而水口村附近的村长一共有两个营大概1600人的兵力。
原本他打算诱敌深入,把这一个大队1000多人的鬼子放到红柳镇外再打。
可就怕敌人来的兵力并不止于此,因此便决定在水口村就跟他们打上一架。
毕竟,所说他们的新兵素质肯定远不如倭寇,但占据着地利,再加上武器装备并不比他们差到哪里去,这一仗还是有的打的。
“老人家,我要去打倭寇去咯。”
“不过您放心,顶多几天功夫我们就会赶回来的,不会让你们等太久!”
李胜跟张老汉告别后,便带着驻扎在马坊村的一个连匆匆离去,去水口村布防去了。
他们前脚刚走,后脚倭寇便赶了过来。
进了马坊村,村野次郎伸手一挥,让一个小队的鬼子进村搜查一番,剩下的人则继续赶路。
而李胜到了水口村便见到了他麾下的第三团团长候嘉年以及三团三营营长孙高飞。
“师长,水口村现在已经汇聚了八百名战士,怎么打,您吩咐吧!”
李胜举目望着水口村附近的地形,发现水口村的北面是几座高低起伏的土丘,再往北则连着连绵不绝的山脉。
而南边则是沟壑纵横的池沟,朝着东北的方向延伸,从水口村的东南穿过与通往红柳镇的大路相交汇,正是个适合伏击的好地方。
也就在李胜思考如何打这一仗的时候,另外两个连的五百人马也匆匆赶到。
他便召集了所有练级以上的军官,开始制定作战计划。
少年不识愁滋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