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2章王承恩剿贼
该杀,该杀,这些人全都该杀。
如今陕西如此之困难,怎能容忍这些吸食百姓血肉的人继续存在。
这不是不断的再逼民为贼、不断的再刨大明的根基吗。
就在昨日,孙传庭刚刚收到了陛下回复的密信。
信中内容除了对之前工作内容的肯定外,提到的最多的就是灾民问题。
陛下明确表示,若是不能妥善安排这些灾民,那么未来就将会面对源源不断的农民起义军,他们本该是朝廷的子民,却被迫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这对于大明,对于朝廷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不但因此而削弱了大明自身的力量,反而还需要调用更多的力量来平叛,如此实在是得不偿失。
所以这样的事情不能再次发生,而陕西重新划分田亩的问题也将提上下一个日程。
这些个田亩册子孙传庭也懒得继续查下去了,反正只要将那些土地老财主都摆平后,则万事大吉。
对了,还有那些助纣为虐的贪官污吏也不能放过,没了这些官吏要乱也就乱一时,但若是不处理他们,今后就会一直不断的乱下去。
所以还得催一催高迎祥才行,让他在加快一些进度,争取在三五个月内将陕西内剩余的所有县城都清扫一遍,从此田亩问题也就畅通无阻了。
简单而高效,他很喜欢像这样做事情。
最后陛下还在密信中写到,根据钦天监的监测,今年、明年、大后年、乃至未来的十数年时间内,陕西的干旱将成为常态。
而且其干旱地区不仅仅在陕西北部,还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开始由北到南,其干旱的地区也将持续扩大,到最后甚至还会延伸至河南一带。
孙传庭虽然不知道这钦天监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竟然连将来未知的旱灾都能准确的预测到。
但他却清楚的知道,陛下肯定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用如此大篇幅在述写这种事情,这说明此事的可信度极高。
至于这些信息到底是哪儿来的,孙传庭自然也不可能去问陛下,反正他只知道钦天监肯定是没有这样的能力的
实际上在孙传庭离京之前,陛下就曾与他说起过类似的话,毕竟此前陕西北部都已经干旱有几年了,所以对此也只是一般重视。
但如今来看,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对抗旱灾之事必须立刻开始了。
什么水井溪井,以及各种水车河沟都统统给它安排上。
旱灾固然可怕,但只要能够做到提前预防,再将各类粮食汇总起来,就能够将其损失降到最低,最不齐也能保证没有大规模流民的出现。
孙传庭当时就想好了,今后的陕西秦人,有一个算一个,但凡是手中没有活计的,统统都拉去保水。
以工代赈,这批钱粮他孙传庭代表陕西总督府出了。
“总督大人,王公公回来了”
一旁侍卫突如其来的禀报声音,瞬时打断了孙传庭的出神状态。
孙传庭深吸一口气舒缓着刚才愤怒的神情,片刻后突出一口浊气,轻声说道:“赶紧请王公公进来吧”
“是,总督大人”侍卫拱手答道。
片刻后,眼看着亦然大变模样的王承恩出现在孙传庭前面,拱手施礼道:“见过孙总督”
“王公公此行可是辛苦了”
孙传庭点点头道,随即又挥挥手将厅堂上的所有人都招呼了出去,都这般情况了,还查个毛的账目,在这么查他也查不出什么毛来。
反正他刚才都已经下定决心了,之后直接重做个新的田亩册子就完事了,又何需搞这些复杂繁琐又没什么前景的活计呢。
待其他人都离开后,厅堂之上便只剩下孙传庭和王承恩两人了。
孙传庭当即站起身来,走下一梯台阶来到王承恩的身旁,连忙拉着他共同就坐与两旁的椅子上。
并促声问道:“王公公,之前有听说一些消息,说是那叛贼王二已经在乱战中被杀死,不知确有此事?”
原来就在两三个月以前,由孙传庭做主,将陕西卫所中那些仅剩不多的敢战之士,统统都分配到了王承恩的御林军当中。
短短不过月余时间,王承恩满编不足一千的御林军,便扩展到了近三千人,而且皆是精锐之兵。
于是孙传庭便让这支集全陕西之力而打造出来的精锐之军,果断的出兵剿灭王二这支真贼寇。
至于这领兵之人王承恩嘛,自然也是孙传庭在这陕西最为信任的人了。
谁都有可能在他眼皮子底下耍小聪明,但唯独王承恩不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他对此深信不疑。
而且孙传庭也很清楚,这王承恩实际上就是陛下派过来积累基层经验的,日后所受到的重用自然不言而喻。
虽然他不屑于迎合任何人,但这顺水推舟的事情做做又有何妨呢。
待王承恩整理好言语后,当即回答道:“是的孙总督,如今这王二确实已被咱家所剿灭”
“我们从白水县追到韩城,又从韩城追到蒲城,最后终于在洛川将其围堵”
“那时这伙儿贼寇已经和另外几伙儿贼寇汇合在了一起,这些贼寇的贼寇头子有的还和王二一样闹出了许些名声,比如王嘉胤王左挂之类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应孙总督之令,但凡重要贼寇都已经被处死,没被处死的在之前就已经在战乱中身亡,至于那些因各种原因而被迫加入贼寇的人,也已经派人将他们送往了西安府,再根据孙总督之前定下的抚民安排,最后重新给他们分配田地”
其过程王承恩说的很是简单,但实际上这剿贼一事也绝非如此简单。
王承恩他只有不到三千人,而后来汇集在一起的贼寇已经超过了万人之数。
他的这支御林军虽说是精锐之军,但是真正见过血的人其实很少。
他们也跟着贼寇军的逐渐壮大,而不断强大起来。
好在这贼寇军的武器都太差,火铳没有几把,弓箭没有几张,铠甲没有几幅,刀枪剑矛加起来不到一千,而他们用得最多的武器便是木棍和石头。
而这也是王承恩往往能以少胜多的主要原因,再加上体魄相差甚大,焉有不胜之理呢。
这一次剿贼之战,对王承恩造成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感触极多、感悟极深。
在回来的路上,他就常常在想,其实在很多时候明明有着更好更高效的办法,只是当时没有想到,若是当初照此策实施的话,还不知得剩下多少功夫呢。
看来日后有时间,还得好好研究研究这随机应变的深度问题。
一旁的孙传庭自然不会知道,这王承恩的心中竟然有着这么多的想法。
只是高兴的说道:“好,干得好,王公公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立得如此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