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曹家长子,大汉慈父!

第二百六十六章 扫清一切!曹孟德抵达邺城!(1/5)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二百六十六章 扫清一切!曹孟德抵达邺城!

关东大地在前后两个月的时间区间内,聚敛了超过十方势力。

冀州、兖州,乃至司隶。

围绕着魏郡,围绕着曹昂为中心,正反双方十余路人马投入其中。

多线开战,数面开花。

彼此之间或是牵制,或是对阵,整个关东战场上,总投入的兵力,已不计其数,不知有多少人参与了这场混战。

算是彻底把关东一带搅成了稀粥。

不过伴随着五月即将过去。

这场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持久的联合战役,也算逐渐拉下了帷幕。

张辽在涉国一带大败敌军。

眭固一方彻底除名。

而率军返程的张辽,在接到曹昂的命令后,果断将俘虏交割至邺城看押,而后分出一万人北上,做势欲配合丁原与韩馥,正面迎击张燕。

由于眭固大军的前车之鉴。

张燕虽不至于疏忽大意,但也不想再和曹军纠缠,生怕因此而步了小黑山军的后尘。

因此在曹昂书信一到后。

果断回信向曹昂赔礼道歉,并火速率兵,返回常山国以北。

料想其短时间不会再南下了。

而袁绍与公孙瓒,互相奈何不了对方,眼看着战局清晰明朗,公孙瓒便先行一步,退回了冀州极北部。

至此,北境战事暂且平息。

……

至于冀州以南方向。

兖州牧曹操和陈王刘宠联手之下。

对袁术取得了三战三胜。

尽管袁术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曹操和刘宠加起来,都比袁术要少一截。

但在具体作战方面。

袁术实在差的太远。

起初曹刘两家,被袁术的兵多粮广,实力强悍给迷惑住了,因此倒也被袁术给拖住了一段时间。

只是在曹操转变战略思路。

迫切的想要率兵北上,支援曹昂之后,战局就瞬间逆转过来了。

接连三场正面对战。

袁术可谓是一路猛吃败仗。

先是被联手赶出了扶余县地界,而后又被一路压着打,直接从陈留郡境内驱逐了出去。

最后一仗,曹操和刘宠更是联手,南下进入颍川郡范围,悍然对袁术发起了反攻。

大有一副不仅要保卫陈留郡,保卫兖州,甚至还要反攻豫州,反攻南阳郡本土的架势。

而在这最后一仗中。

袁术更是输得凄惨。

大军连退数十里,接连丢掉了许县等两三座县城,一路退回到颍阴县,方才得了一口喘息之机。

若非被袁术任命为豫州刺史的孙坚,带着数千精锐兵卒赶来支援,与袁术汇合至一处。

恐怕这一战还不算完。

袁术要接着退才行!

只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

是否继续打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北边的主战场已经决出胜负,南边这边又被一路压着打,可劲的驱逐。

即便有孙坚这样的猛将赶来支援。

袁术也不觉得自己能占到多大的便宜,关键是等北边曹昂清理完了各方势力,抽出手来对付他之后。

那他现在即便占据的再多。

稍后也要全部吐出去。

与其这般。

还不如趁此机会罢战,即刻赶回南阳郡,休养生息一段时日,到时候再来与曹家父子清算旧账。

因此在略作休整之后。

袁术怀着满腔的屈辱和不甘,率兵一路退出了颖川郡,重新缩回到了之前,重兵屯扎的南阳郡鲁阳县。

到了这一刻。

南北战线上。

只剩下张杨和于夫罗,两路合成一体的联军,尚在苟延残喘。

…………

凤雀吞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璀璨人生叶辰萧初然
璀璨人生叶辰萧初然
叶辰是所有人都瞧不起的上门女婿,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却是顶尖家族的大少爷,那些瞧不起他的人,终究要跪在他的面前,诚惶诚恐的叫他一声爷!
叶公子
我有九个绝色师娘
我有九个绝色师娘
小小的山村少年陈玄,进入都市,竟让天下草莽顶礼膜拜,各路权贵争相献媚,他究竟有何魅力?
佚名
从俘虏到将军从长征到抗美援朝
从俘虏到将军从长征到抗美援朝
非传统爽文,故事从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的长征前的十军团东征失败开始谈起,主角将在江南地区从零建立起一支游击队,队伍在一路披荆斩棘中逐渐壮大,先后经历反围剿、抗战和解放战争,和读者老爷们一起进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赵不言
鹂妃重生之最强宫斗系统
鹂妃重生之最强宫斗系统
重生,安陵容携AI系统强势归来。 这一次,不再是卑微的棋子,而是步步为营的智者。 AI为她谋篇布局,从微末宫女到权倾后宫。 每一笔收支精准记录,除了宫斗,不忘种田。 另有与原著大相径庭的情节,如“甄嬛降为莞答应”“浣碧封为皇妃”“拯救夏冬春”“夏冬春大战余莺儿”“甄嬛滴血认亲失败”“安陵容乃多子黄鹂”等 不脱离原著人设,一切以安陵容视角出发。
缃缃嬛嬛
穿越千年后,她喜提破烂风水铺
穿越千年后,她喜提破烂风水铺
一朝穿越,我继承了一间破烂风水铺。 前世,我是宗门唯一女掌门,玄术能力极强。 开局,我便轻松解决一起人口失踪案。 什么,你男友好像出轨了?不,是他死了。 什么,你媳妇很冷?是她背上有个孩子。 …… 怪我能力太出众,一不小心重振宗门,引无数民众信服。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