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关山重重

第460章震战(二)(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60章震战(二)

小簸箕在动脑筋商震自然也在动脑筋。

在绕过了几所房子之后,商震便回身低头问旁边的人道:“你们说咱们现在是在村子里安全,还是在村子外安全?”

“当然是在村子里面安全,有房子能挡枪挡炮。”关铁斗回答。

“不对,应当是在村子外面安全。”侯看山却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为什么?”商震问。

“小鬼子会认为咱们坚守在这个村子里面,当然会对村子发起进攻。这村子里的房子再结实也就是挡挡步枪,可是能挡住重机枪吗?至于说能挡住炮,那就更是扯淡。

如果咱们现在到了村子外面,有雾小鬼子也看不到咱们,他们不知道咱们在村外自然不会对着村外开枪射击,那么咱们岂不是在外面安全?”侯看山分析的头头是道。

“感觉还是死猴子说的有道理。”马二虎子也参与了进来。

商震点头,他的看法是与侯看山一样的。

“那这样吧。”他说道,“虎子哥跟我留下,其他人跟老王叔到村外去,贴着村边走到村子的东头等我们。”

“那你们两个呢?”闻声赶来的王老帽就问。

“我们两个看看能不能找到虎柱子和铁头,这里人不能放多了,放多了容易误伤。”商震回答。

“也不能一有什么事儿,就你这个当头儿的去冒风险呀,要不我和虎子哥留下吧。”小簸箕提出异议。

小簸箕这么一说,其他人自然附和。

是啊,不能一打仗商震这个头儿就玩孤胆英雄却把别人都撇开。

“你说的也挺有道理的哦。”商震内心感动,不过他就接着说道,“这回我和虎子哥上,下回再有事儿你们轮流上,这公平了吧?行了,就这么定了!”

话已至此,事情就定下来了,商镇和马二虎子便向村里摸去,而王老帽带着其余人则打着斜向村外走。

侯汉山的分析是有道理的,而商震也是这么想的,日军发现在这里受到了中国军队的阻击,那么,很可能在村子中的日军伺候就会摸回来。

王老帽带大多数人去了村外就避免了与敌人的遭遇,而商震带着马二虎子,却是需要找一下虎柱子和铁头的。

“你手里现在有几支枪?”商震边端着花机关小心翼翼的往前走边问马二虎子。

“三支,一个中号的,两个小号的。”马二虎子回答。

“子弹都装满了吧?”商震不放心的又问。

“都装满了!”马二虎的回答。

“好。”商震应了一声,然后两个人接着前行。

马二虎子所说的中号的武器是指花机关,小号的则是一把盒子炮一把撸子。

本来商震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配了短枪,手中或者有花机枪或者有步枪的。

可是这回来淞沪战场之前,他们不是把那些军统的人胖揍了一顿嘛!

那么那些军统特务手中的枪自然被他们缴获了过来,而军统特务所用的枪自然是与军队不同的,商震他们从军头那里缴获了的多数竟然多是撸子!

所谓的撸子就是指比盒子炮小的手枪,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勃朗宁手枪,加拿大撸子等等。

这样的手枪作为自卫武器,打个三五十米完全是够用的,可是如果说用来与正规军作战就都有着射距太短,杀伤力不足的缺点。

不过这种枪的优点在于近战,当与日军进行白刃战的时候,要是手中有一只手枪,那自然是占有优势的。

在这场战争打成世界大战以后,美军并不擅长白刃战,他们所采用的配置就是冲锋枪加手枪。

老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全民御兽:我的神兽有亿点强
全民御兽:我的神兽有亿点强
“同学们,我再强调一次,觉醒御兽天赋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的观想《御兽图录》中的图案。”“你们观想的图案越具体、越详细,觉醒的天赋等级就有可能越高!”“至于御兽天赋的重要性,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很清楚,
佚名
林阳王欣欣
林阳王欣欣
这天,接警中心接到一个电话:“如果我把风车国的最新版光刻机制造说明书拿回家,算犯法吗?”接线员以为是有人恶作剧,没有理会。但次日,大科院就收到一封神秘邮件,邮件的内容则是风车国新版光刻机详细的制造说明
湖月照影
结婚十年,妻女厌我,离婚后我炙手可热
结婚十年,妻女厌我,离婚后我炙手可热
结婚十年,颜心始终对叶轩冷漠如冰,甚至是他躺在手术台上命悬一线,她也没有过问半句。叶轩深爱着她,也坚信终有一天,他能把她的心捂热。但他等来的却是,她对另外一个男人的一往情深呵护备至。就连他一手带大的女
我爱吃龙虾
汉末暴君,我爹是董卓
汉末暴君,我爹是董卓
天下诸侯得知他来了,心中感慨,董贼不死,吾等皆不得生!士族门阀得知他来了,悲痛欲绝,董贼不死,生灵涂炭矣!他是暴君,天下士子无不想着生啖其肉!他是圣君,天下百姓无不心驰神往!他是战神,他是猛者,他是智
是大叔啊
野性总裁穿上娇夫马甲
野性总裁穿上娇夫马甲
她精心策划一场与男神的浪漫邂逅,精心布置房间,灯光昏黄暧昧,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可命运弄人,男神没等到,却让那位平日里高不可攀的腹黑大佬捷足先登。这位大佬,在人前总是雷厉风行,行事果断,浑身散发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