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83章 准备前夜
第283章准备前夜
6月5日,联合国国际环境日。
虽然已经入夏了,但白天温差还是稍微有点大的,艾伦早上起来的时候,外面差不多有八九度的样子,需要穿件外套。
到下午一两点时,全天气温最高的时候,也就十五六度左右。
卡马森不算是沿海城市,算是内陆山谷丘陵地区,平均气温会比南边的斯旺西或者加的夫要低一点,算是“山里面的温度”。
披了件黑外红内的披风,艾伦意气风发的站在大厅门口,边等着佣人去给他牵马,右手上的马鞭一下下敲在左手上。
此时的庄园前院里,搭建了数十顶硕大的帐篷,自从登上家主之位后,庄园里已经很久没有住过这么多人了,如今一次性来一千多人,看起来还是很壮观的。
城堡里的房间虽然挤挤还能住下,但床位不够,胡特正在派人加急购买床铺,剩下的一部分人只能先暂时住帐篷了。
而此时的草坪上,几十位艾伦的保镖,正指挥着着上千名外卖公司的新员工从地下仓库里往外搬武器、擦枪。
正好趁着这次人手管够,给家里的老武器都拉出来保养保养。
这些人虽然是退役老兵不错,但很多人根本不会保养这种老式武器,还得让他们的“保镖队长”示范一下。
有一战时期的经典枪械,还有二战时期的,反正五花八门的好几种型号,这都是希尔家族这些年来,不知道经手了几位伯爵,一点一点攒出来的家底儿。
如今这么多武器从地下仓库里搬出来重见天日,看起来极为壮观。
一排排的枪械擦枪、通枪管、上油等等步骤都做完后,摆在地上整整齐齐的。
枪擦完了,还有炮,家里没什么太重的重火力,都是经典款的老武器。
有一战时期就服役的,一直用到二战时期的老18磅炮,后来经过升级,还换上了充气轮胎,可以用汽车牵引。
还有二战早期型号的2磅炮,这个是用来打坦克的反坦克炮,后来德军装甲车升级,这玩意就打不动了,所以退役换装了一批新式火炮,这些退役的老炮,就被有心人顺回家了。
还有些更精明的贵族老爷,就把这些老掉牙的老火炮贩卖到亚洲地区,岛国当时的装甲车比较脆,在这玩意面前一炮一个。
某着名抗战剧里的“意大利炮”就和这玩意很像。
据说用到战后还在继续使用,反正艾伦对这方面了解不多,不是太清楚。
大英的这些计量单位,非常让人头疼,就比如说火炮吧,有按磅算的,有按口径算的。
而即使按磅算的,老式火炮傻大黑粗,装药量大,但射程近,威力也不太行,而新式火炮装药量小,射程远,威力也大。
只看这些数据,根本就没办法分别出各种型号火炮的威力。
不过万幸的是,这些东西用来拍摄当时在加拿大的英军正合适。
加拿大远在海外,比威尔士还穷乡僻壤,用这些老装备,部队装备落后点还显得很符合实际。
看着操场上的上千大兵,还有满地的武器,虽然武器不太先进,但这一刻的艾伦,还是有点志得意满的感觉。
这要是这股力量要是提前一百年给他
老子的爵位大小也要往上提一提。
根据家里的家族历史记载,历史上希尔家族兵峰最盛的时候,也不过养着不到三百重骑兵。
而且这个重骑兵,只是以大英这边的标准装备命名的重骑兵,可不是华国古代那种连马都身披铁甲的真·重骑兵。
希尔家的重骑兵,就是骑士上身穿板甲,内里还有锁甲内衬,而马匹身着皮甲,这就算是重骑兵了。
而加上给骑兵提供后勤的骑劣马的杂役,当时对外号称五百重骑兵。
这就是当时大英王室勒紧裤腰带供应来的资金养出来的“重兵”。
别小看这不到三百名的重骑兵,这在威尔士已经算是可以毁天灭地的力量了!
不像有的小说里写的那样,动不动就十万,几十万骑兵。
那种骑在马上,没有盔甲,随便拿个武器的,根本就叫骑兵。
真正甲胄齐全的,像希尔家族以前养的这些重骑兵一样,借助威尔士众多丘陵的地利,一个冲锋之下,就整个威尔士这种村级编制的人口聚集地单位,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
可以这样说,养这几百名重骑兵,人吃马嚼的花费,加起来比当时养一艘一等战列舰还要贵。
想想当时在这总共才二三百万人口的威尔士放一艘陆上“一等战列舰”是什么概念?!
整个六月初,卡马森镇一片乱象,有的人开车已经偷偷跑去别的城市投奔亲戚了,但大部分人还在本地工作,只能留下来。
镇长带着数位镇上的议员,挨家挨户的发传单。
传单上打印的是最近的日程安排,家家户户都得收拾好自己的房子,外面的太新潮的东西,都得拆掉,商店的广告招牌也得拆掉。
而且威尔士地区很多地方还有双语招牌,左边是威尔士语,右边是英语,这些都要先拆掉藏起来,等拍完电影再拿出来。
家家户户还得把老衣服找出来,不能穿太时髦的衣服,影响年代感。
为了艾伦的一道命令,镇长简直操醉了心。
这些屁民不太听他的话,而艾伦老爷呢也不露面。
所以一切东西都搞得乱糟糟的,像猫捉老鼠似的,往往这边才交代过的事儿,那边又闹起来了,老式的名爵破车,愣是被镇长开出了出租车的感觉,每天就流连于整个卡马森镇上的各个街道。
至于具体拍什么电影,镇长没说,艾伦没告诉他,只让他先通知镇上的人做前期准备。
卡马森镇上的居民也一脸懵逼,只知道最近要穿老式衣服,把家里的新潮东西都藏起来就行了。
短短几天,在这种鸡飞狗跳的氛围下,本来就不怎么现代化的卡马森镇,又拆除了一些霓虹灯牌和广告牌,瞬间好像经济倒退了五十年,又回到四十年代似的。
建筑还是那些建筑,人穿上家里老旧的破烂传统衣服,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
有些没回来,房子空置的家里,还安排了特型演员,扮演一些法国人。
加拿大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双民族占主体的国家。
六月二十多号,临近月底,整个卡马森镇终于做好了迎接拍摄的准备,正在等待着他们的领主导演降临。
而一大早天还没亮,希尔家庄园门口就灯火通明,不知道多少年没开过的探照灯,也打开了,一道道光柱直接照着门口的大路。
从庄园门口开始,五十多辆老式的奥斯汀k30老式卡车,加上数十辆现代的货车已经等候多时了。
其中后面跟着的那几十辆卡车上,还有从工地上拉回来的三百多表现不好的韩国人。
他们在这部电影里有个重要作用,客串印第安人!
加拿大温尼伯,是一个印第安人聚集的城市,历史上还是有不少印第安人为了逃避美国人的追杀,到此定居繁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