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537章 战前演讲
而在城堡深处,亨利四世与朱英雄正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策划着进攻的战略。
此时,英格兰的海军已经控制了大片海域,神圣罗马帝国的战舰几乎被全部摧毁。
然而,陆地战场上,英格兰与大明朝的联军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瓦茨拉夫四世率领的神圣罗马帝国陆军,在欧洲久负盛名,让无数国家闻名丧胆。
为了阻止敌人修建大西洋堡垒群,联军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这一天,伦敦城堡内的将领们齐聚一堂,共同商议作战计划。
亨利四世站在地图前,目光如炬,语气坚定:“各位,我们必须在敌人的建筑工地上撕开一个缺口,以便后续援军顺利登陆。
朱英雄,你有什么建议?”
朱英雄挺身而出,简要分析了战场形势:“陛下,我们可以将兵力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留在海上,继续封锁敌人海上交通线;
另一部分由我率领,进攻敌人的陆地防线;
最后一部分由英格兰将领指挥,负责巩固和扩大登陆场。”
亨利四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这个计划可行。
不过,在进攻陆地防线时,各位要注意敌人坚固的堡垒和炮火。
我们必须要减少损失,争取尽快突破防线。”
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然后分头忙碌起来,筹备进攻事宜。
此时,英格兰与大明朝的雇佣兵已经整装待发,只等亨利四世和朱英雄的一声令下。
与此同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瓦茨拉夫四世也得到了情报,得知英格兰与大明朝的联军即将发动进攻。
他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决定采取坚守策略,利用堡垒和炮火优势消耗联军的兵力。
战斗在即,双方国家的人民纷纷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英格兰,朱英雄建立的工厂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和弹药,农民们则为军队输送粮食。
而在大明朝,燕王朱棣亲自率领的援军也在日夜兼程,赶往欧洲战场。
在伦敦城堡的军事会议上,朱英雄与亨利四世详细讨论了进攻策略。
他们意识到,要想在瓦茨拉夫四世的大西洋壁垒上撕开一个缺口,必须充分发挥各自军队的优势。
朱英雄沉思片刻,提议道:“陛下,我们可以利用英格兰骑士的勇猛和长弓手的精准射击,首先尝试登陆并夺取一段城墙。
随后,我率领大明朝的雇佣兵跟上,共同巩固阵地,为后续大军登陆创造条件。”
亨利四世皱着眉头,担忧地说:“朱英雄,你的计划很冒险。一旦登陆失败,我们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你能确保成功吗?”
朱英雄坚定地回答:“陛下,这次行动的成功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迅速突破敌人的防线。
我相信,有英格兰骑士和长弓手的助阵,我们定能攻破城墙。
至于我,身为大明朝的皇孙,更会全力以赴,为这次行动的成功鞠躬尽瘁。”
亨利四世瞪大了眼睛,点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按照你的计划行事。
我会亲自率领两万英格兰骑士和长弓手,率先发起登陆战。
你务必紧随其后,确保我们能顺利拿下城墙。”
朱英雄行了一礼,表示敬意:“陛下请放心,我定会紧跟其后,共同作战。”
随后,亨利四世与朱英雄开始着手部署作战任务。
他们精心安排了英格兰骑士和长弓手的登陆顺序,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对敌人形成压力。
同时,他们还命令海军继续封锁敌人的海上交通线,切断敌人的补给。
战斗即将打响,伦敦城堡内的将领们纷纷向亨利四世和朱英雄表达敬意。
他们深知,这场战斗将决定英格兰与大明朝在欧洲战场的命运。
夜幕降临,亨利四世率领着英格兰骑士和长弓手,分乘数百艘战船向大西洋壁垒进发。
海面上波涛汹涌,战马在船上摇摇晃晃,但骑士们毫无惧色,士气高涨。
经过一夜的航行,英格兰军队抵达了大西洋壁垒。
此时,瓦茨拉夫四世已经在大西洋壁垒上布置了重兵,准备迎接联军的进攻。
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海面上,英格兰骑士和长弓手纷纷挺起胸膛,准备迎接战斗的洗礼。
当亨利四世抵达诺曼底海岸时,他意识到这场战役的重要性。
为了鼓舞士气,他决定亲自发表一场动员演讲。
亨利四世站在高处,目光如炬,他首先要让士兵们明白,他们为何而战。
他用深沉的嗓音说:“英格兰的勇士们,我们此刻站立的地方,曾是先辈们为了信仰、自由和荣耀而奋战的战场。
今天,我们在这里,继承他们的遗志,继续捍卫我们的王国,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家园。”
亨利四世的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士兵们,继续说道:“面前的敌人,看似强大,但他们内心的恐惧与我们相比,不值一提。
因为我们拥有勇气,拥有信念,拥有无尽的决心!”
此时,士兵们已热血沸腾,纷纷小声议论起来:“亨利四世真是个出色的领导者,他的演讲总能激发我们的斗志。”
“没错,跟着他,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亨利四世见士兵们士气高涨,便接着说:“我知道,战争是残酷的,生死攸关。
但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亲人,我们必须勇往直前!每一个战士都是家人的骄傲,王国的英雄。
当我们战胜敌人,返回故乡时,那里将是欢腾的海洋,迎接我们的是尊荣和荣耀!”
说到这里,亨利四世提高了声音,激昂地说:“勇敢的英格兰战士们,让我们携手并肩,为了王国,为了信仰,奋勇向前,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弟兄们!我们,都来自远方!”
“我们爬过高山,远渡重洋。”
“你们中,有贵族和绅士,但大多数人,都是农夫和铁匠。”
“有人,为了荣耀与梦想,但更多的人,只是为了那微薄的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