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07章 吃个大饼
陈光一五一十的将自己在兰州府的所见所闻,详细地给老朱说了一遍。
尤其把孟方穿得像个土锤,为了救人跌倒在水渠中像个泥猴一样的场景,大肆地描述了一番。
果然,老朱动容了。
吃惊地问道:“元朝投靠过来的官员,还真有这么一心为百姓办事的?”
“是啊,微臣当时都怀疑他是在作秀,经过两天的时间摸排查看,才确定他真的是这么一个人。”
“怎么说也是朝廷的正五品官员,竟然把自己弄得出去吃顿饭都要赊账,这样甘愿散尽钱财一心为民的同知,咱还真的连听说都没听说过。”
“此人若是都不配出任兰州知府,真不知道还有谁更配前往兰州呢。”
老朱摇摇头,背着手,在房间里踱起步来。
陈光没有继续劝说,他明白,老朱已经动容,但适当考虑一下还是应该的。
毕竟,一个同知提升为知府,凭借自己的三言两语,分量恐怕是轻了一些。
而且朝廷里面官员的任职,大部分都要通过吏部来安排。
当然,老朱开口安排一个知府不过是小事一件,但今个自己在朝堂之上给百官留下的印象实在是不好,老朱对自己的偏袒也很明显。
百官固然不敢因此而指责老朱什么,但老朱不是没脑子的人,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了自己去和朝中百官对着干。
让孟方出任兰州知府可以,但一定要有个合适的理由。
而且这理由,还必须和陈光无关。
老朱停下了脚步,看向陈光:“你刚才说,孟方曾经告诉你,那兰州知府宅子里面的银子,很有可能是为他人保存?”
陈光急忙回答:“他是提了这么一嘴,可臣后来再问他的时候,他说只是怀疑,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
“就因为黄士良家里面抄出来的银子太多?”
“可能是吧。”
老朱缓了缓,仰头思量了一下:“咱也认为,这句话他应该不会无的放矢,此案不是已经移交刑部了么,你去和刑部说一下,对那黄士良用大刑,务必让他说出实话。”
陈光尴尬地笑了笑:“臣已经将此案交给刑部,目前就职于詹事府左春坊,再去刑部的话,可能不太合适?”
“你经手的案子,去和刑部再交代一下,有什么不合适?”
“理是这么个理,可臣早上不是表现不太好么,臣怕有人趁机说闲话。”
“说什么闲话,哪有那么多闲话可说。”老朱随意地摆摆手。
陈光心中着急死了,我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您就不能在刑部给我封个一官半职的?
哪怕是个虚名也好啊,好歹我出入刑部,也理直气壮一点。
对了,银子。
老朱既然能够瞒着百官在京城做镜子生意,想必也是很缺少银子。对,就目前大明的生产看来,一定是缺少银子。
黄士良家里抄出来二十万两,若是将他背后之人揪出来抄家的话,恐怕远远不止二十万两了吧。
想到此处,陈光心中一阵窃喜,直夸自己可真是个大聪明。
于是一本正经地道:“在定西的时候,微臣已经对那黄士良进行了多次审问,更是让暗卫对他用了大刑。可那黄士良还真是一条硬汉子,只招供微臣有了真凭实据的那些事情,一口咬定家中的二十万两银子,都是自己搜刮来的。”
“一个四品知府而已,投靠大明也才短短的三年时间,就算他不吃不喝,也绝对攒不下二十万两银子。”
“想要查明真相,光用刑恐怕无法让他开口,臣以为,攻心为上。”
“你有什么办法?”老朱不禁问道。
“臣目前还没有什么确切的办法,不过,若是从他身边的人入手,一定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黄士良口风很硬,人也不笨,想要彻底地攻破他的防线,恐怕要费些周折。”
“不管多长时间,只要能让他开口就好。这几天,你闲下来的时候,就多去刑部走动走动,咱会和刑部招呼一声,你们相互配合。”
说了这么多,见老朱始终没有让自己入职刑部的意思,陈光便也不再强求。
毕竟好事多磨,强求不来。
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老朱抬头看了看窗外,感觉今个和陈光聊的时间已经够长了。
开口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们说说左春坊的事。”
“咱把太子连同众位皇子交给你,并不是要你教授他们四书五经礼义廉耻之类的东西。”
“胡惟庸乃当世大儒,论及研读经典的本事,你远不如他。”
“咱看中的是你别具一格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思路。咱想让你将治理竹田县的经验,对他们倾囊相授,让我大明百姓永世安居乐业。”
陈光思量了一下,笑道:“太子已经年长,臣不担心他听不进去,只是其他皇子还小,若是不听话怎么办?”
“你说的是燕王吧?”老朱笑了,“他虽然颇为调皮,但咱看你们挺默合的,至于他会不会听话,那就看你的本事了。若是连这一点你都办不到,那咱就错看你陈光了。”
陈光点点头:“臣懂了。”
“嗯?你懂什么了?若是燕王连同其他皇子都不听话,你当如何?”
“打。”陈光侃侃而谈:“有道是牛要打,马要鞭,孩子不打要上天。棍棒出好子,娇养忤逆儿。”
“皇子们自幼丰衣足食,缺少挫折,不愿读书性子顽劣也属正常。”
“这些皇子们将来都是国之栋梁,最低也得领兵镇守一方,保大明平安。”
“若没有身先士卒的精神,面对一点挫折就要退缩,如何担当此重任。”
“只能靠打才能让他们快速成长,打个十次八次,可能不见效果,若是打上个百八十次,朽木也能成良才。”
“犯了错要打,打得他以后一起坏心思就不寒而栗,这叫不打不成器。没犯错也要打,这叫,防患于未然,提前杜绝不好事态发生。”
“这是臣的一些心得,还请皇上指正不妥之处。”
不打不成器,此话真的和咱的想法不谋而合。
老朱笑着问道:“敢问陈卿,你的父母可就是这般教育你的?”
陈光长叹一声,脑海中一片对前世的回忆:“不错,若是没有父母的谆谆教导,便没有今天的陈光。”
“日常的情况要么父亲单打,要么母亲单打,若是犯了错误,一般都会是父母双打。”
“若是犯的错误大一点的话,便要综合起来打,中间父母会抽时间补充一下自身体能。”
“但即便如此,臣也有疲惫懒惰之时,即便棍棒加身也不愿意多看一眼书,这个时候,父母便会在臣的周围插满钢针,即便不看书,也别想做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