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4章 火柴
次日,李明没有去驻地,只安排王大把那三百多匠户分类造册。
一早王志便带人搬着东西送了过来。
“大人,你要找的东西都已经找全,只是这磷岩不知道是否是大人需要的物品。”王志说着便从箱子里拿出几块晶体状的矿石来。
李明接到手上仔细查看:“不错,正是此物。”
“你帮我把木炭刮成粉末,再把硫化锑捣碎碾细。”李明满脸欣喜吩咐着,自己则去碾碎磷岩,准备制作白磷,再把白磷制成红磷。
一直忙到中午,氯化钾,硫化锑粉末全部制作出来,最难的是红磷制作,到现在还没制备出来。
李明遂先让王志把氯化钾,硫化锑粉末混合树胶,和成膏状,在用一些松木劈成小枝,由于时间关系,加上王志也非匠户,小枝快有筷子粗了,也不光滑。
李明也不介意,让王志把小枝一端用树胶粘上药泥,拿到太阳下面晾干。自己则带着刚让张李氏用棉布制作的口罩,棉布之间的夹层还裹上了碾碎的木炭,继续捣鼓他的白磷转红磷。
一直忙到傍晚,终于做出了红磷粉末。此时李明也顾不上休息,立刻将红磷粉与硫化锑粉末,石英粉末混合用树胶涂抹在树皮上等待,并放在火炉边加速凝固干燥。
“嚓……”随着李明将火柴棒在涂了药的书皮上摩擦,一股火苗窜上火柴棒。
李明盯着燃烧的火柴满脸傻笑。
“大人,真的可以发火!太神奇了!”王志也是一脸惊奇的盯着火苗。他从来没见过这么简单的发火装置。火折子的作用是引火,古代的发火装置还是火石。
“嘿嘿……”李明没有回答,只是一个劲的傻笑。
……
李明带着火柴急冲冲的赶往李宛儿处。
客栈中,只见李明拿出火柴头,在树皮上一摩擦,顿时一股火苗窜出,差点燎掉李明的眉毛,火柴头作的太大了。
李明也顾不上这些,脸上带着兴奋,向李宛儿展示他手中点燃的火柴:“李姑娘请看”
“这是何物?竟能如此简单的发火?”李宛儿也被惊到了。
这个可比打火石方便多了。
“此物名为火柴,需要火源的时候,只需一摩擦就能发火,甚是方便。”李明兴奋的解释道:“而且在药头上裹上蜡,还能防雨水,使用的时候只需除去蜡层即可。”
“简直不可思议!李大人还真是奇思妙想!”李婉儿啧啧称奇,由衷的夸赞出口。
“那这火柴造价几何,定价几何?”李宛儿问道,她是商人,一开口就问到最核心的问题上。
李明一愣,说实话他没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李明之所以先做出这火柴来,是因为这火柴药将来有大用。
“正式制作的火柴,木棒很小只有现在这些的四分之一大小,药头也小的多,我打算一盒火柴放30支。”李明想了想回答道:“至于价格嘛,五钱银子一盒。”
“倒是可以,这火柴甚是方便,价格也不算高,应当不愁销路。”李宛儿心中几番计较后回答道。
“李大人打算怎么合作?”李宛儿接着问道。
“我来生产,用你的渠道销售,所得利润我七你三如何?”李明回答道。
“倒是公道,那就这么办,等我的人到了,安排一人在此处开个铺子,专门负责此事。”李宛儿想了想说道。
“那便这么说定了,合作愉快!”李宛儿又是一愣,果然说话还是奇奇怪怪的,不过倒是贴切。
李明又托李宛儿帮他采购了一些物资,包括粮食、唐县等地品质好的铁矿等目前急需的物资。
李宛儿欣然答应,面对这个新盟友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
正月初九,此日张文达终于返回。
初十李明驻地
“大人,诸位大人礼物均已送到。”张文达对李明交代这些天的事情经过:“葛指挥称大人:功不可没,当予以重赏。”
葛瑞时任登州卫都指挥使,李明所在的奇山所现归登州卫管。
“只是巡抚大人那边没有送出去。”张文达接着说道。
“怎么回事?”李明皱纹问道。
“自袁督师起复经略辽东后,屡次上书要求撤销登莱巡抚。现有传言孙国祯不久将摆官。”张文达赶忙将了解到的情况向李明汇报到。
李明闻言颇为惊讶。明代巡抚拥有一省行政、军事、监察、司法等各项权力,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从二品,妥妥的地方大员,居然说撤销就撤销的。
转念一想也不难理解。宁锦大捷后,袁崇焕被罢官,崇祯登基又起复袁崇焕并提出平辽七策。
袁督师可谓简在帝心,受封蓟辽总督与蓟辽督师,督師薊、辽、登萊、天津等处军务又总督蓟、辽等地军务,兼管粮饷、经略御倭。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此时提出汰兵减额削减关内防务,一能迎合崇祯皇帝--崇祯没钱;二也符合自己的利益,削减巡抚之职,更利于自己掌控关内军务以及钱粮。
“所以在下便私自做主,省下了这笔花销。”张文达接着道,说话间瞥了了一眼李明,发现李明并没有因此事怪罪于他便放下心来。此事是张文达办的第一件事,几天的相处看李明的出手,张文达也逐渐意识到李明此人绝非寻常,或许真能谋一番事业。
“便如此吧,正是用钱的时候,省一笔也好”良久后李明从沉思中醒来:“文达此事办的漂亮。”
“此事就此作罢,今日叫文达来有更重要的事要托付给文达。”李明带着张文达走向驻地中间的校场抬手环指这片场地对张文达道:“此处便是你我兄弟将来安生之所。”
此时的驻地一派繁荣景象,到处是忙碌的人群。整个驻地中间是一个大校场,占据一个足球场大小,西边是居民区,北边是战兵营地,南边是募兵营地。东边因靠着海边港口便规划成了工坊,此时三处皆有人员在建屋舍。
李明边走边向张文达介绍,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刚落成的李明新家中。
李明的宅院位于战兵区中心位置,是一个两进的大院子。
进门是一个大厅,按李明的要求三间瓦房之间的隔墙取消了,转而代替的是两根柱子顶着房梁,尽量保证了室内场地的宽大,这里是以后的议事堂。
往里走是一个大的院落,里面放满了健身用的器材,都是按李明的要求定制的。
院落东边是两间客房,西边则是厨房,库房。
最后是一间厅房加两个卧室,是李明以后生活的地方。
李明请张文达在议事堂右侧崭新的桌椅处坐下接着道:“此次共安置了战兵一千一百余人,募兵一千余人,匠户三百余人,屯田百姓三千余人。此处驻地的建设还要劳烦文达兄多费心,所需银两待会文达兄去做个对接,一切花销除需要我本人签字外由文达兄做主。”
张文达闻言不由感到极为惶恐,一是想不到李明在短短时间内便建成了这般规模的队伍,虽然这些士兵还没形成战斗能力。二是没想到李明会这么相信自己,一挥手便把所有银子交给自己处置。
张文达也非常人,片刻惊讶后便对着李明深深一拜道:“属下定不负大人所托!”
流云归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