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039章 交出追风营铸器谱
金陵比以前更繁华 ,纯粹是因为迷失的人太多。
浪费那么多钱在风月场所,他们真的快乐?
寇白门把媚香楼经营得有声有色,李贞丽、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都成了过去式。秦淮河,保持了自诞生之日开始的个性,在乱世中依然翩翩起舞。
我把王尧送到张存仁手下当粮草官,领着吴家兄弟和四位青衣客来接香君。
找到她之后,她估计是又听到什么。
首先是不理两位哥哥,再就是不见我。
连卞玉京也只能不住摇头,直说香君执念太深。
经历那么多事,我已经不是我。唯一不变的是,我依然爱她。
事情发展到这步,谁不憋屈?
那天深夜,人很少,没有月光。
我睡不着 ,便一个人提了两壶酒、三盘菜,在尼姑庵一里外的望山亭点灯熬夜。
也正是在这时,才可以写出:“晚眺郊原接鼓鼙,春风春草暮萋萋。新田落照春羊见,冥火穿林燕雀低。拾翠归人无意绪,吹箫客子怨羁栖。数逢耆老淹留问,指点当年说大堤。”
自认为文采无双,于国于家有益否?
香君还是找过来了,吴家兄弟等并没有近前来 。
香君问:“这些年你到底做了多少违心之事?”
我答:“白头发有几根,就做了多少件。”
香君捋了捋我的头发,忍不住哭起来。道:“为什么事先都不告诉我?”
怎么可能告诉她?怎么可能不要她?
我说:“什么都不要问,跟我回家。”
香君点头:“嗯”
那一晚,我很踏实,终于可以接香君回家了。
吴家兄弟很高兴,比我和香君都笑得多。
路上,吴元:“你们会要孩子吧?”
我答:“肯定要多生几个的。”
香君不好意思,假装看向窗外。
吴艺:“现在小妹身体恢复,你们抓紧时间生娃哦!”
香君:“无聊!”
回到家中,我们很幸福。
儿子“葫芦”有大名了,叫“侯嘉兴”。至于字,长大了他自己取。
抚州方面来信,鼠疫平息,但各路人马损失惨重。
可以说,这是有明以来,对抗瘟疫最成功的一次!
当然,满清也是这么说的。
在清军入关之初,南明的统治者对于当时的局势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幻想着“联虏平寇”,借助清军的力量击败李自成,然后与清朝议和平分天下。
回想历史,这是不是与北宋末年、南宋之初的局势很相似?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会惊人的相似。只是南明君臣包括史可法都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均把“枭逆闯之头,纾社稷之恨”作为当务之急,于是,李自成和南明最终被清朝各个击破。
当清军南下江南,南明统治者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弘光小朝廷瞬间作鸟兽散。南宋尚有赵构,尚有中兴四将,而南明的弘光痴如刘禅、淫过隋炀,同时连一个可以抵抗的名将都没有。
南明后来之所以能够延续,一方面是因为清朝入关后最初的方略是“得寸则寸,得尺则尺”,另一方面则是“流寇”李自成、张献忠余部和“海盗”郑成功的加入。
最终,颠沛流离的南明朝廷形成了三大势力:
其一,永历帝的西南抗清力量,以张献忠余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李自成余部——夔东十三家为主体,实力最强;
其二,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以郑成功、张明振、张煌言为首,擅长水战;
其三,清朝内部的“反清复明”势力,以钱谦益为首,极具号召力。
在兴复大明的过程中,各方均意识到必须联合方能共抗清军,而负责联络东西两大抗清势力的正是钱谦益等人,时间便是公元1654年。
这一年,许多人看到清朝在名将凋零之后不得不推行以汉制汉的方针,而当年降清之人其实许多是投机分子,一旦形势对南明有利,再度倒戈也并非不可能。
会师长江为了实现东西两大抗清力量的联合,钱谦益等人策划了会师长江的计划,这一计划得到了张明振的大力支持,西南的孙可望也非常赞同。
张明振曾在1654年三入长江,第一次抵达镇江,第二次到达仪征,第三次则直逼南京。但最终两军的会师并没有实现,因为孙可望的大军并没有按时沿长江东下。
而孙可望并非不想东征,而是他不想只做秦王,想“黄袍加身”、取代永历帝,而这与李定国和刘文秀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二人更愿意中兴大明。李定国在1652年“两蹶名王”后开始受到孙可望的猜忌,之后永历帝惧怕孙可望谋害,求助于李定国救驾。
孙可望不想自己领兵东征,只能启用此前被自己闲置的刘文秀,但刘文秀不想替孙可望卖命,同时怕孙可望铤而走险篡位,并未及时统兵东出,错过了与张明振合兵的最佳时机。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均为张献忠的义子,设若能同心协力,大明中兴其实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会师广东与孙定国想要与张明振会师长江相比,永历帝和李定国更想与郑成功会师广东。
可是,这一计划最终因为郑成功的小算盘而最终搁浅。与孙可望想要篡位不同,郑成功对永历帝是“遥奉”,他更希望“依朝鲜例”自立。
在1654年的两大会师计划之中,张明振、李定国、刘文秀都是真心想要合并,然后中兴大明。但郑成功却有自己的私心,他的如意算盘是利用李定国进攻广东,孙可望出兵湖南、张明振率军进入长江之机与清朝谈判,然后达到像朝鲜那样割据一方的目的。
于是,郑成功用支持张明振搪塞李定国,又派陈辉部佯装北上敷衍张明振。从根本上来说,郑成功对会师广东和会师长江都没有兴趣。
1654年会师长江和会师广东这两大战略其实都是切实可行的,但最终分别由于孙可望和郑成功的原因而并未成功。应当说,这是南明最后翻盘的机会,之后留给南明的只剩下各个击破。
南明,自始至终没有一个真正的领导核心,这与南宋有赵构不同。赵构并非雄才大略之主,但偏安一方则绰绰有余。南明无论是弘光、隆武、唐王、鲁王、永历均没有被各方势力广泛接受。而南明实力最强之时,孙可望和李定国、刘文秀的内讧最终使南明走向了不归路。
明亡清兴的结局,其实并非简单的力量强弱对比,与两方的决策和内部的凝聚力关系更大一些,而南明所缺乏的正是凝聚力,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将所有的反清力量集中起来。最终,中兴大明成为了“水中月、镜中花”。
当初的布局生效了,最高兴的肯定是我。
田心老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