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之我是薛霸王

第163章 163(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63章 163

贾宝玉连忙点头称赞说:“这花的香味配这屋子,真是相得益彰,只是什么时候得到,我昨天来都没看见!”

林黛玉笑着说:“这是人家赖婶子送给薛宝琴的两盆花,宝琴妹妹送了我一盆,你要是喜欢,我就送给你吧!”

贾宝玉联盟摇摇头说:“琴妹妹好心送给你的,你不能转送给我呀,这样子做不太好!”

林黛玉叹气说:“我这个房间里面天天都在熬药全是药味儿呢,花的香味都已经没了,你拿去这花也寻到个清静的地方!”

贾宝玉听了这个笑着说:“本来我屋子里也有病人也要是满屋的药香才是的,多亏薛宝钗姐姐送了两丸神药来,晴雯吃了好多了,也不用再请大夫给他熬药了!正好宝姐姐在这里还要,多谢多谢!”

薛宝钗听了贾宝玉的话只轻轻的笑着点了点头,并不说别的话!

贾宝玉转头又看向花笑着说:“我们下一次诗社的题目都有了,就来咏水仙,腊梅如何?”

林黛玉听了笑着说:“别人要是热衷开诗设,我还觉得可以理解,有些人开一次诗设做一次倒数第一被罚一次,也不觉得害羞,我却替人家休的慌!”

说完装作没脸见人的样子,用手把脸遮了起来,只用指缝透过来看贾宝玉。

贾宝玉笑得哈哈的:“干什么来取笑我吗?我哪里又不好了?偏偏是你们几个太厉害了,也怪不得我次次拿倒数第一!”

薛宝钗看贾宝玉那个样子,笑着说:“那等我下次邀一社多出几个题目,多限几个韵!题目和韵都全部要用完才行!”

贾宝玉听了,脸顿时变成苦瓜脸,逗的姐妹们哈哈大笑!

宝琴在旁边笑着说:“姐姐你这明明就是要为难人的!想起来,那么多要用完,到最后不都是车轱辘话翻过来翻过去的吗?那有什么意思呀?

我记得我八九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西洋的一个国家去买洋货,那里有个叫曾珍果,那些女孩子十五六岁在街上抛头露面的那脸和画像上西洋人的画一样的,黄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满头都是猫眼石,祖母绿,这些宝石。

身上还穿着青丝织成的锁子甲,带着刀刀也是镶着宝石的!这些都不稀奇,稀奇的是有人说以前也到过中国,来学了中国的文化,竟然还能够填诗作词。

于是我父亲领着我去拜访了这位姑娘,还跟他一起写了一首诗,拿回来让大家看,大家都觉得哇,好厉害!”

贾宝玉听了说:“唉呀,有这样的事情吗?真的是大开我的眼界,你快把他写的那首诗拿来我看看!”

宝琴笑着摇摇头:“这个东西谁会随身带着,在南京的老家放着呢,这个时候我怎么去给你拿来?”

贾宝玉听了大失所望叹气:“唉,竟然无缘得见这样的,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啊!”

突然又想起来对薛宝琴说:“那你还记得他写的什么吗?不如念来我们听一听!”

薛宝琴想了想,点点头说记得的!

正准备念的时候被薛宝钗打断了,薛宝钗笑着对身边的丫鬟说:“你去把史姑娘和香玲叫过来,就说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外国美人要写诗了,让他们来看看!”

丫鬟里面走了,林黛玉笑着说:“还是宝姐姐想的周到,既然要念诗,怎么能缺了诗疯子和诗呆子呢?”

一句话说的大家又哈哈的笑了起来,不一会儿香云拉着香菱,快步的走了进来,在门外就笑着问:“外国美人在哪里?”

大家笑着说,你看,果然人没见,声音先听到了!

薛宝琴连忙站起来,把湘云和香菱让进来坐了,又把刚刚他们聊的话重新说了一遍!

香云听了笑着说:“快快,快快念给我听一听!”薛宝琴笑着念: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有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大家听了都赞叹道,夸奖到那个外国美人,竟比我们自己人还强一些!

大家正说着话呢,麝月又赶了过来,说刚刚太太叫人过来给我们说了一声,让二爷明天早上去舅舅家那里的时候和舅舅道歉,说一下太太身体不舒服,不能够亲自去给他道贺了,贾宝玉听了连忙站起来答应是!

给母亲传话的人,代表的就是母亲本身,所以哪怕传话的只是个丫头,贾宝玉的态度也得毕恭毕敬的,这才是规矩!

因为是王家舅舅和薛家也是亲戚,贾宝玉又问薛宝琴和薛宝钗要不要一起去?

薛宝钗才回答到,我们不去,我们昨天已经让人把礼送过去了!贾宝玉听了点点头,也只得作罢!看样子明天又是他孤军奋战的一天!

聊了一会儿天儿,大家就起身告辞,薛宝钗史湘云和香菱住在一块儿隔得近就先走了,只留下贾宝玉在林黛玉屋子里。

两人情窦初开,有些话千言万语都在心里想说又不能说,不敢说。相对无言,就安安静静的坐在一起!

林黛玉想了想问贾宝玉说:“袭人那边情况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回来呢?”

贾宝玉听林黛玉问,行人叹了口气说:“可能得等他母亲送完殡才能回来吧?”

林黛玉叹了口气,两个人又无话可说的坐在一起,隔了好一会儿,林黛玉又对贾宝玉说:“你回去吧,明天你还有事情要忙呢!“

宝玉点头,依依不舍的回到怡红院去了。

吃晚饭的时候,贾宝玉还是和王夫人老太太一起,王夫人脸上看起来有病态的样子,贾宝玉又问候了一下王夫人叹气只让贾宝玉记住明天早点去舅舅家代表自己,老太太听了点点头,也没有说别的话!

第二天一大早,晴雯和麝月就起了床,伺候贾宝玉穿好了衣服,又匆匆的赶到了老太太地方去,和老太太辞行。

老太太和薛宝琴睡在里屋,还没有起床,听到外面的动静,想到贾宝玉今天一早要出门就把它唤了进来,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下他出门的行头,觉得也可以了,正准备打发他去了。

老太太又突然想到什么喊住准备出门的,贾宝玉说外面天气怎么样可也下雪了吗?

贾宝玉笑着回答说,老祖宗天气阴沉沉的,还没有下雪现在!

贾母想了想,又让贴身的丫鬟去取了一件雀金呢外套,拿去给宝玉穿,说这是俄罗斯国家进口的,用孔雀毛织成的前面那一件野鸭子头上的毛给了你小妹妹,这一件就给你吧!

贾宝玉高高兴兴的接过来给披在身上,给贾母看了一下,又鞠躬谢恩!

贾母高兴的笑了笑,对贾宝玉说,好吧,你走吧,路上小心点儿,一会儿穿上这衣服给你娘看看去!

贾宝玉穿着新衣服高高兴兴的出门了,走到院子中看到鸳鸯站在远远的一边,一副睡眼稀松的样子,正想过去搭句话泱泱看见是贾宝玉扭头就走!

自从上一次大老爷想要鸳鸯做小妾,被鸳鸯拒绝以后,鸳鸯看见所有的男性的主子都是不假辞色的,离得远远的!

贾宝玉也不当回事儿,就赶紧穿着新衣服跑到母亲房间里去看了!

王夫人看了这一件衣服,叹了口气说:“这衣服也就只剩这一件了,你可小心点儿穿,千万要注意,不要弄坏糟蹋了!”

贾宝玉高兴的点点头,穿着衣服就出门了!

怡红院里晴雯依然托病在屋里发呆,想着自己梦里的那些事情,果然所有的事情都按着梦里发生的轨迹在走,所以是老天爷怜悯自己,特意提醒自己不要走错路吗?

这时候门吱呀一声开了,有一个人伸头缩脑的轻脚轻手走了进来,晴雯只装着睡着了不吭声,看到底是谁进来要干什么?

悄悄的抬起眼皮一看,原来是偷了平儿手镯的那个叫坠儿的丫头!

走到房间,轻轻的唤了两声,晴雯装着睡着了不搭理他,看他要干什么!

坠儿见晴雯睡着了,心里很开心,知道贾宝玉屋子里都是些值钱的东西,自己家现在情况特别着急,只要自己偷偷的拿了贾宝玉房里的一个东西出去卖了,就能解了自己家的燃眉之急!

于是走到陈设玩物的架子旁边,选来选去拿了一个看起来很贵的砚台,悄悄的揣进了怀里正准备偷偷摸摸的离开!

耳边有声音响起……

扭曲的蛤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关于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朱樉很不爽,活着被朱元璋骂作『不晓人事,蠢如禽兽』,死后神道碑被刻上『死有余辜』。李世民排行老二,我朱樉也是老二。李世民是秦王,我朱樉也是秦王。玄武门走不通,我就走洪武门。李二凤能做天可汗,那我朱·巴勒猛干·樉要做腾格里汗。洪武大帝朱元璋提剑怒喝道:“小畜生,竖子敢尔?”朱樉三拜九叩道:“陛下年老体衰,儿臣恭迎父皇退休。”
有怪莫怪
放牛娃,从神鼎开始修仙
放牛娃,从神鼎开始修仙
为了活命,他不得不给地主家放牛维持生计,即便报酬只有一顿饭。 本以为这辈子都没有什么翻身的机会,谁知那天牛丢了,而他在寻牛时得到了一方神鼎…… 都说修仙之人,往往身负灵根,可他却是以普通人之姿踏入了修仙行列。 结识女神仙,寻找隐世仙宗,练神功,一朝扬名千万里,震惊三界。 仙路艰险,他看着手中神鼎:“可我,已无路可退。”
佚名
桃花马上请长缨
桃花马上请长缨
她侍奉公婆,以自己的嫁妆补贴将军府,却换来他以一身战功求娶女将军为平妻。战北望讥讽:宋惜惜,你可知你的锦衣玉食珠光宝气,全靠本将军和易昉抵御蛮敌浴血奋战得来的?你永远都成为不了易昉那样飒爽威风的女将,你只懂得弄青巧,再与一堆夫人交流内宅阴损手段。宋惜惜转身离开,策马上了战场,她本是将门之后,只不过为你战北望洗手做羹汤,不代表她拿不起长枪了。
六月
重生70:她战斗力爆表
重生70:她战斗力爆表
她重生了,重生到了1970年,她还没有被婆家人坑骗完财产,她的父母兄长,也还没有被所谓的丈夫给害死的时候。 上一世15岁的她被送到婆家当童养媳,下地干活赚工分,还被婆婆pua拿着父母留的钱财帮着未婚夫养孩子伺候全家。 等到钱财榨干,被卖给家暴男之后她才知道,原来婆家从头到尾都在想她的钱,还害死了她全家。 重生以后,她战力爆表,手撕恶婆,智斗小姑子,还遇见军官老公拥她入怀,要让她给她生孩子....
佚名
玄幻:毁宗门后我变强了
玄幻:毁宗门后我变强了
他意外来到这个世界,还没搞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就通过了昊天宗的门派考核,直接成为了一名昊天宗弟子。 就在他感叹自己这是要开启牛逼之路的时候,脑海里面莫名其妙的多了一只名叫厄运罗盘的玩意儿。 厄运罗盘之中有各种各样的任务,只要完成特定的任务,就能得到对应的奖励…… 别人要成为武帝那是要修炼一辈子都办不到的事情,而他只要被逐出师门就马上获得武帝修为? 刺激啊!正所谓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