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十章:朕是素王之子!(又是10000字,求月票,卷末)
我一个后辈又怎么能够让您成为我的臣子呢?
我想要成为您的弟子,但想必您是不愿意收下我的,我郑重的请求您,担任大唐的国师,位在三师之上,尊崇无比,您不是臣子,而是老师,天下所有人的老师。”
位在三师之上,在大丞相废黜后,三师就有种大丞相的味道,三师的地位还在三公亲王之上,李世民当初的天策上将,在亲王三公之上,但在三师之下,而现在洛苏在三师之上,三师之上只有一个位置,那就是诸夏天子。
当听到“国师”两个字的时候,洛苏就知道自己和大唐实在是有缘,自己和李世民实在是有缘,他也福至心灵般的感受到一股冥冥中的指引,或许素王老祖让自己降世,就是为了眼前的这个英武的年轻人。
李世民希冀的望着洛苏,眼中带着宛如星辰的闪光,有清清楚楚的辉光在流转,洛苏抬眼望向他的瞳眸深处,一片碧朗晴空,素王啊,我将遵从您的指引,这世上再也没有比洛苏更崇信素王的人了,他点点头确认道:“可以。”
李世民听到可以两个字,颇有一种当初娶到长孙氏时的感觉,一向稳重至极的他,突然有些感觉坐立不安,他想要大叫、跑起来、跳起来,但他稳稳的坐在原地,只要眼中的炽热能够体现出他现在激动的内心。
洛苏微微笑道:“太子,你现在最该做的事,是准备接受你父亲的禅让,记得好好准备一番去素王陵,素王会为你赐福。”
一提到李渊,李世民一下子僵住,瞬间整个人都低沉下来,他略有些嘶哑的问道:“文公,圣人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虽然一点都不后悔现在所做的,但这真的不会影响以后子孙吗?”
洛苏收起脸上的笑容,李世民有些紧张。
洛苏沉吟了一下后说道:“现在有一杯茶水,我放在这个石桌上,你可以通过撼动这个石桌掀翻这杯茶水吗?”
李世民回答道:“自然不可能,这个石桌很稳,不是人力所能够撼动。”
洛苏点点头,“依旧是一杯茶,我放在一张纸上,你就能轻而易举的掀翻它。
这个天下就像是这杯茶,决定它会不会动的是根基,以及作用在根基上的力道。
如果政治制度合理的话,天下就会稳固,就算是有人想要掀翻它,却不会成功。
如果政治制度不合理,天下自然就会出现不稳,一张纸,每个人都会想要掀翻它。
你为什么能成功,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大唐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本质上和过去数百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过去数百年中,这种事情太多了,这难道是单纯人心所能够说明的吗?
是因为政治制度还不够完善。
是因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还存在。
在你之前,甚至早在邦周时期,就有无数的这种事,你大可不必认为,你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洛苏的分析很有效果,李世民好受了很多,随着李世民带着洛玄夜离开,洛玄星望着二人的背影,突然问道:“老祖宗,您刚才和太子说的是真的吗?
这场玄武门之变真的不会影响大唐未来的继承?”
洛苏立刻摇头,而后缓缓道:“我可没有这么说过,我说了,大唐的制度是有缺陷的,玄武门之变绝不可能是最后一次。
况且根据我对天下未来的规划,在可预见的未来,内战几乎是必然的,区区皇室内部的继承,不重要,如果能厮杀出一个强悍的君王,也是一件好事。”
啊?
洛玄星懵了,老祖宗您在说什么?
咱们洛氏不是一向支持嫡系继承法吗?
见到洛玄星的表情,洛苏瞟了一眼说道:“在过去的一千多年,一个君王只需要守成就足够了,甚至就算是平庸一些也可以。
但在我规划的未来中,这种君王是不够的。
未来对于君王以及臣子的能力要求很高,资质普通的君王坐在那个位子上就是灾难。
皇室一家哭,总好过天下万家哭。
我早就说过要变革,变革。
怎么你们还是抱着过去的那一套,那一套已经是过去式,不适合未来了。
这么下去,我看将来家族,还要再重重挨苍天一刀,就像是邦周那样,到了那个时候,你们才能知道,时代真的变了。”
洛玄星感受到了一股寒意,重重挨苍天一刀,什么意思?
……
李世民和洛玄夜同乘一车,李世民还没有从兴奋中回过神来,兴致勃勃的和洛玄夜谈论着,洛玄夜笑着应和着,“有文公辅佐大唐,我大唐恢复大汉雄风,创造古来盛世,已经可以预见。”
洛玄夜突然想起来一些事,连忙说道:“太子,当初老祖宗往极西之地而去,最终从极西之地带回来不少智者和学者,这些人这些年都在洛氏学习雅语,现在已经学有所成,都可以进入文学馆中。”
李世民闻言却一惊,进入文学馆?
文学馆那是什么地方,李世民虽然武功赫赫,但他却不是一介武夫,深谙打天下用武,治天下以文的道理,早在数年前,他就建立文学馆,和文人一起商讨朝政,以及弘扬文化,文学馆中不是大儒高士,就是才智之士,为天下文人所追捧,将进入文学馆称之为登龙门,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现在洛玄夜竟然说这些来自极西之地的夷狄,可以进入文学馆,这简直,有辱斯文!
洛玄夜却再次认真说道:“太子,我曾经往极西之地而去,那里的确是有繁盛的文化,其中有不少,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老祖宗将这些人带回来,就是为了让他们为大唐效力,用一种迥异于中原的思维,去解决可能遭遇的问题。
比如商业,这些番邦之人极其擅长商业,他们用商业来兴邦安国,在这方面甚至有管仲之能,他们的书籍也非常发达,和我洛氏互相印证后,甚至纠正了我洛氏的一些错误。
太子,一定要重视这些人,这是老祖宗很在乎的东西,他曾经说,要建立一个什么幕府,但我有些记不清了,但这很重要。
老祖宗说,这是大兴极其重要的一点。”
洛玄夜很少这么说话,李世民郑重的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
在回到太子东宫后,李世民立刻召集了东宫属臣,将洛苏所提的不受理谋反案之事宣布,房杜等人面不改色,他们对此无所谓,人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房杜的政治立场,显然不允许他们去同情李建成的旧部。
魏征、王珪等李建成旧臣则面露喜色,魏征更是直接说道:“太子英明,如果有这道诏令,臣愿意前往河北安抚故太子旧部。”
安抚河北,魏征是老手,现在河北之所以这么乱,就是这老小子当初给李建成招揽的,他这个人是很有能力的。
李世民又回想起当初见到魏征的时候,他问魏征,“当初你向李建成提议杀死我,现在却落到了我的手里,你想要怎么死呢?”
谁知道魏征却说道:“如果当初李建成听从我的话,现在他就不会死了。”
李世民很欣赏魏征,虽然魏征投效过不少人,但他认为魏征在每一个人手下,都尽职的提出正确的意见,这是个值得信任和厚望的人才。
现在魏征提出了这个请求,李世民立刻说道:“孤加你为陕东道宣慰使,将孤的意思传达出去,孤有远大的志向,不愿意大唐内部流血,只要有才能,不论出身,都能够得到重用。
孤这些年招募四方的勇士和智者,最后组建了天策府,这正是孤将来也要做的,让所有人都知道孤的志向。”
魏征深深拜服。
……
李渊是个很懂事的人,既然已经被架空,他也不愿意再占着位置不动,在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后,很快他就传达出自己退位为太上皇的意思。
李世民也没什么可客气的,在登基之前,当初跟着李世民的心腹纷纷加官,控制朝廷中枢三省六部以及十二卫。
长孙氏的舅父高士廉进位尚书左仆射侍中,房玄龄进位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为中书省长官中书令,杜如晦为门下省长官侍中,当初跟着他的几个人,纷纷拜相。
齐王李玄霸被加为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