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德语以一票之差落选美国国语”(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德语以一票之差落选美国国语”

你能想像,当你去美国旅游、公干时,碰到的都是说一口纯正德语的美国人吗?有这样一个传说:“历史上,德语曾经以一票之差落选美国国语”,正因如此,你才没有看到前面所说的那一幕。这个传说被证实是假的,但德语与美国这个年轻国家有很深渊源却是事实。

一个流传200年的故事

“德语以一票之差落选美国国语”的故事流传了200多年,中国故事据说有9个版本,其中最生动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第二年,北美13个殖民地决定脱离英国而独立。可是独立之后,新国家采用什么语言呢?有很多人认为英语是殖民者的语言、敌人的语言,不赞同新国家继续使用,所以建议采用德语为国语。也有很多人认为殖民者是敌人,但英语不是敌人,没必要采用德语。大家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用投票的方式解决。就在投票当天,支持采用德语的一个代表弗雷德里克·米伦伯格来晚了,错过了投票时间。结果,德语以一票之差输给英语,失去了成为美国国语的机会。

很多人认为这个故事是真的。首先,德语在当时的北美不是一种少数民族语言。由于战争、宗教等原因,德国人在17至18世纪大量移民北美。尽管宣布独立的13块殖民地属于英国,但那里有为数众多的德国人,德语很流行。其次,米伦伯格,也就是后来的美国众议院第一任议长,是一个德国人,顺理成章他会支持新国家采用德语。不过很可惜,他来晚了。

还有一些重要史实似乎也能“佐证”这一说法。例如:最早发布《独立宣言》已经签署这一消息的是宾夕法尼亚州一份名为《宾夕法尼亚州邮报》(pennsylvanischer staatsbote)的德文报纸。

据德裔美国历史学家威利·鲍·阿德姆斯研究,1776年7月4日,各殖民地代表签署《独立宣言》后将它交给一个名叫约翰·当列普的印刷匠去印刷。7月5日,还没等约翰·当列普将宣言全部印出,《宾夕法尼亚州邮报》就刊登了“《独立宣言》正在印刷,将于今天或明天发布”的正式消息。7月9日,这份报纸又刊登德文的《独立宣言》全文。这些证据,似乎都在说明德语至少应该是当时新国家的备选官方语言之一。

尽管有这些史实,但很可惜,代表们投票选美国国语的故事最终被证实是假的。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类似的投票呢?真相是,这个故事是由一次关于采用德文撰写法律文书的投票演绎而来。

一场扑朔迷离的投票

事情是这样的。从17世纪开始,德裔移民陆续来到北美,他们除了来自欧洲的德意志地区外,还来自奥匈帝国、沙俄帝国等地。美国刚独立时,说德语的人在美国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族群。他们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尽管当时很多州的学校采用德语、英语双语教学,日常生活中德语也完全行得通,但法律文书、政府公告等还是采用英语撰写。这让德裔移民感到很不方便。据《德裔美国人:一个种族的经历》一书记载,1794年1月9日,弗吉尼亚州奥古斯塔县的德裔农场主们向美国众议院递交一份请愿书,要求将英文法律文书翻译成德文,或者将法律文书、政府公告同时用德文、英文撰写、发布。他们觉得,这样不但可以方便德裔移民而且有助于他们融入美国生活。不幸的是,这个看起来能惠及大众的提议,以42票对41票的表决结果,被众议院投票否决。出人意料的是,决定投票结果的关键一票来自当时的众议院议长、德裔美国人弗雷德里克·米伦伯格。

米伦伯格那一天是怎么投票的,至今仍是个谜。美国《时代新闻》曾给出这个故事的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他直接投了反对票,第二个是他弃权了,第三个是他当时就在投票现场隔壁休息,因为自己是德裔,他有意回避投票。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米伦伯格希望自己的同胞能尽快与其他族群融合。米伦伯格曾表示,德裔移民不应搞特殊化,还是越早变成美国人越好。众议院最终通过了联邦法律文书采用英文的法令,并由华盛顿总统签署。就这样,将德语变成美国官方语言的尝试失败了。

后来大多数德裔移民积极响应米伦伯格的号召,没有再试图将德语变成官方语言。当时,宾夕法尼亚州是德裔移民的聚居地,德国移民超过人口的1/3。根据《德裔美国人:一个种族的经历》,1817年,无论是在兰彻斯特这样的小镇子,还是在约克那样的大地方,到处都可以听到德语。但到1837年,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年轻人在工作场所或社交场合已经基本上放弃使用德语。

德语在美国社会沉浮

1848年欧洲大陆德意志地区革命运动的爆发对美国社会也产生了影响。革命引发一场新的移民潮,持续三四十年,大批德国人移民美国。到1900年,在克利夫兰、密尔沃基、霍布肯和辛辛那提这样的城市,德裔移民超过总人口的40。德语再次成为许多人的日常用语,德语学校、教堂、报刊不断出现,并在1870至1880年间达到顶峰。德语重新在美国流行,甚至形成一种被称为宾夕法尼亚德语(pennsylvania dutch)的方言。德语成为官方语言的时机似乎又成熟了。

但让德语成为美国官方语言的呼声并没有再次出现,相反,德国移民在保留自己语言文化的同时,加快了融入美国的步伐。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原本采用德英双语教学的德国移民子弟学校,开始主要采用英语教学;参加用英语举办的教会活动的德国移民也多起来。没过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成为美国的敌对国家,美国国内反德情绪高涨,德语教育和用德语举办的宗教仪式被禁止,一些原来用德语命名的街道被改了名,一些来自德国、受人们喜爱的食品也取了新英文名字。例如“热狗”是当今美国快餐文化的典型代表,但它的本名并不是现在众所周知的英文“hot dogs”,而是德文名字“frankfurters”,因为它是地地道道的德国传统美食。战争期间,美国社会仇视德国,所以给它改了名。一些德裔美国人为了少惹麻烦,甚至改了自己的姓氏,比如“schmidt”改称“smith”,“muller”改称“miller”。德语从此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出现。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人与德语的特殊渊源依然很深。2006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德裔美国人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7,位居各族裔美国人之首。但这些德意志后裔已经变成说纯正美式英语、喝可口可乐的地道美国人,他们已经完全融入美国社会。人们所熟知的美国电影明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布鲁斯·威利斯就是德裔,著名实业家、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德裔,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赫伯特·胡佛、理查德·尼克松有德国血统,甚至美国国父、首任总统华盛顿的母系祖先也有德国血统。

汤汤哩哩啦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娇娇她人前娇弱,人后凶狠
重生:娇娇她人前娇弱,人后凶狠
被养女赶出家后,她嫁给了对她伸出援手的初恋,没曾想盼来的却是被他拳打脚踢,恶意磋磨,最后困死在后院的悲惨生活。 再睁眼,她重生回到了父亲死去那年。 父亲用命给她换来的前途和人生都还在,一切都来得及! 面对不怀好意的养女,她表面装乖,背后甩得养女团团转! 这一世,她要翻身做自己,不当那任人揉捏的小白兔。
佚名
流产夜,陆总在跟白月光求婚,我不干了
流产夜,陆总在跟白月光求婚,我不干了
流产之夜,许书意虚弱躺在病床上,陆承胤丢下离婚书,转身向白月光求婚。 那一刻,许书意万念俱灰,签字离开。 她作为弃妇出局,所有人都等着看笑话。 但许书意没有崩溃,她投入商场,用冷静与智慧崛起,一步步打脸所有质疑。 她不再是那个对爱情卑微妥协的女人,而是掌控自己命运的女王。 三个月后。 陆承胤站在她面前,红着眼、声音哑得发抖:“许书意,复婚吧。” 他不复曾经的冷酷自负,悔恨的目光定在她身上。 而许
佚名
惊鸿
惊鸿
『传统玄幻』『非后宫』世间有一楼,名为烟雨楼,烟雨楼主李庆之,有着绝代天骄之称,黑夜之中执掌生死,然而,世人所不知的是,烟雨楼之后,还有一人,方才是烟雨楼真正的创始人,以纨绔子弟之姿拨弄风云,算计天下!
一夕烟雨
强取豪夺!哥哥的死对头他穷追不舍
强取豪夺!哥哥的死对头他穷追不舍
她做了一个梦,梦中学校里那个高冷贫穷的校草,居然摇身一变成了互联网大佬! 梦里,他把她困在奢华公主房,用深邃的眼神盯着她,偏执又深情地说:“永远陪着我吧!” 她惊醒,以为只是场荒诞梦,毕竟她哥哥和校草可是死对头。 但某天,梦境竟成真了!最后,哥哥无奈接受:“想追我妹,先叫声哥!” 校草爽快答应,哥哥却疑惑:我怎么感觉亏了? 校草轻笑:“我一生所求,不过是她的爱与温柔。”
佚名
还剩八年寿命?但我有强化万物能力
还剩八年寿命?但我有强化万物能力
七天前,他喝醉了酒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穿了! 老夫妇的邀请下,他开始安顿了下来养伤,但也逐渐发现了异常。 这里的人十分惧怕阳光,也惧怕黑暗。 而且还有人惦记着他的小命,企图加以利用。 好在他觉醒了寿命换强化万物的能力,开局先把破屋强化个遍!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