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痞军师

第645章 刘章再谋(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645章 刘章再谋

“那……在下便静待侯爷手段了……”

也难怪刘章与司马懿谈及诸葛亮时会如此放松,只见被随意摆在桌案上的文书恰恰就是近期东海的战报汇总。

而根据上面的记载,魏延已经从屡战屡败开始转向了反攻的模式,这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双方的后勤保障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而更加决定性的因素,则是魏延似乎抓住了诸葛亮的脉门。

与诸葛亮喜欢将舰队集中使用不同,魏延在经过初期的无数次小败之后,很是突兀的改变了对敌策略。

也就是自此开始,诸葛亮的噩梦便久久难以散去。

至于魏延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那可就说来话长了,不过简单来讲,那就是:化整为零!

或许是一开始的时候吃了点儿小亏,随后就让魏延开始仔细分析起了双方舰队的优势与弱点,这一研究起来魏延的心思便活络了起来。

好像——自己的船比对面的要快上不少,而且更稳,火力方面更是超过对方一大截!

而之前多次的失败也让魏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排兵布阵以及对风势和水势利用,自己显然都不如对面那个成天拿把破扇子乱扇的家伙。

于是乎,魏延试探性的开始了分兵的操作,直到后来,他直接将手中庞大的舰队拆分成了数十个小队。

这一下可不得了,双方中低层军官的指挥与学习能力的差距一下就被突显了出来。

而这样的作战方式也是实实在在的难为到了诸葛亮,毕竟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事事亲为的性子,再加上刘备的老班底基本上还都是北方人,别说什么水战战法了,掉水里能扑腾两下不沉底就算是不错了。

至于那帮倭人?

他诸葛亮敢信?

好吧,他不敢,就算他敢,头顶上的刘备也不可能让他敢……

于是乎,双方的战况就在一次次的拉扯中逐渐偏离了诸葛亮的预想。

甚至于,在夷州岛与倭岛之间的那一串如珍珠般的群岛如今已经是落入了魏延的实际掌控之中……

而偏偏诸葛亮还拿魏延毫无办法,无他,魏延这人实在是太过奸诈,哪怕是诸葛亮将夷州岛让出来这货都不去占,专逮着刘备势力的链接部做文章。

如今的刘备与诸葛亮真可谓是焦头烂额,首尾不能相顾的情况下,莫说是继续骚扰青、徐等地的沿海进行劫掠了,还要时刻提防着魏延会不会心血来潮的跑来偷家……

而想到刘备一方如今的画面,刘章与司马懿却是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良久之后,司马懿这才起身道。

“既然念祖成竹在胸,某也就放心了,不过昭儿那里……”

刘章闻言,面上也是一肃,开口道。

“身毒那里地域之广阔完全不在我大汉之下,仲达可以去信给他,帮其出谋划策也无妨,甚至在必要时,本侯可以遣一支军队去帮他夺权,但有两点需其牢记于心。”

司马懿闻言恭恭敬敬躬身施礼道。

“侯爷请讲!”

“第一:莫要忘了自己乃是汉家子民的身份,本侯放他出去,是让他在外为大汉扫除可能的威胁,不是让他的后人带着外民来威胁我大汉的!”

“第二:在他前往身毒之前,必须确认孙权之死,否则的话……仲达你应该明白本侯的手段。”

“在下谨记于心,侯爷请放心,若是昭儿未按照侯爷的谋划去做,司马一门愿举族提头来见!”

刘章闻言,盯着司马懿看了良久,这才展颜一笑,道。

“如此最好……”

挽歌行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五大仙家,从继承土地庙开始崛起
五大仙家,从继承土地庙开始崛起
“我!土地公啊!竟然沦落到和乡野精怪抢香火?”他穿越了,开局传承了土地庙,本以为以后的日子是庇护一方百姓,却不想这个朝代的人并不相信玄学,一点香火都没有。无奈之下,他只好和已经成了气候的山野精怪达成协
佚名
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
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
上一世,人人都说表姐韩丽丽嫁得比江婉好!表姐嫁给陆厂长的弟弟,新郎又高又俊又有钱。江婉嫁的却是下乡青年,长相普通,家里更是穷得叮当响。后来陆家不幸落了难,家道中落,韩丽丽因丈夫常年在外不着家,独守空房
飞猪猪
天龙珠拿后,我御万道吞四海
天龙珠拿后,我御万道吞四海
未婚妻害我,联合一众外人废我修为,伤我父母,残害我家族。他们以为我没了修为就无能为力,成了凡人。真是令他们失望了,我拿下天龙珠,修炼了新丹田,还练成了上古秘籍。我得到了魔龙传承,吞四海,御万道,站在诸
佚名
七零:踹开渣夫,我被纯情汉宠上天
七零:踹开渣夫,我被纯情汉宠上天
十八岁的她,刚从高中毕业,正值青春年华,却也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抉择。身为家中独女面对知青下乡的号召,全家上下都犯了难。爷爷、爸妈心疼她,未婚夫又早已投身军旅,这下乡之路,似乎布满了荆棘。于是,她拖着一只
佚名
龙魂武帝
龙魂武帝
【传统玄幻+无系统+杀伐果断+暴爽燃文+百万追读】江尘,江家绝世天才,本是觉醒亘古稀有的神龙武魂,却被人误认为是废武魂土蜥蜴,因此受尽冷眼,卑微如尘。然江尘却是一心向武,百折不磨,崛起于微末,傲立于大
佚名